网上有关“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二、翻译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 ,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
三、作者
唐代白居易
扩展资料一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 ,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 ,题目前必须加“赋得 ”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二、赏析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 ,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 ,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 。
三、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821年 ,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绯色即朱色 ,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 。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 ,于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
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 、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5月 ,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阳,在洛阳履道里购宅。825年 ,被任命为苏州刺史,5月到任 。826年因病去职,后与刘禹锡相伴游览于扬州、楚州一带。
在杭州刺史任内 ,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 ,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 ,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 。
离任前 ,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 ,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西湖有白堤 ,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为白公堤 。事实上这道“白堤 ”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 ,当时称为“白沙堤”,且见于白居易的诗作之中。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 、杭州相去并非太远 ,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
在苏州刺史任内 ,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 ,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 ,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828年,转任刑部侍郎 ,封晋阳县男 。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
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832年 ,为元稹撰写墓志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于洛阳香山寺 。833年 ,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
835年,被任命为同州刺史 ,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 ,仍留在洛阳。839年10月得风疾 。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 ,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
关于“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zshi/202507-850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