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凡人修仙传最后结局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凡人修仙传最后结局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凡人修仙传》最后结局是韩立后来开始闭生死关八千多年 ,终于飞升真仙界。而人妖两族也诞生了数名大乘修士,成为灵界大族。
《凡人修仙传》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部仙侠修真小说,作者是忘语 。
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山村穷小子 ,偶然之下,跨入到一个江湖小门派,虽然资质平庸 ,但依靠自身努力和合理算计最后修炼成仙的故事。
忘语通过《凡人修仙传》,开创了凡人流小说。
真正凡人流,是凡人在严谨的修仙环境下通过自己本身的智慧和努力,取得非凡仙途成就 。这与企业家成功是非常相似的。而广义上的凡人流 ,即是平凡人成就不平凡的事。
扩展资料:
韩立之后再见灵王,搜魂灵王所封印的另一名真仙,得知掌天瓶瓶灵在魔界 ,于是去魔界融合了瓶灵,得到完整的掌天瓶,实力大增 ,后参加广灵道果大会,得到广灵道果,成就广陵道体 。
回到人族开始闭关 ,数百年后发现自己神识海出现问题,又回到魔界和真仙何康做了交易;回到人界取回北极元晶,炼成最后一座极山。后来开始闭生死关八千多年 ,终于飞升真仙界;而人妖两族也诞生了数名大乘修士,成为灵界大族。韩立终成大道。
百度百科-凡人修仙传(忘语著仙侠题材网络小说)
早已不见来时路—论《新白娘子传奇》的大结局
最后他成了仙,但是看的出来他并不开心,一点笑容也没有 ,成仙以后,就要守天上的规矩,再也不能见到其他亲人 ,但是再怎么说,毕竟他成了仙,要知道多少凡人为成仙不停修炼 ,甚至走火入魔 。
原因:
第一就是在许仙十几世之前还是小牧童的时候,因心痛快要被法海杀死的小白蛇,所以从捕蛇老人的手中救下了这条白蛇 ,不想这条白蛇是灵蛇,许诺以后会答应这位小牧童的救命之恩,这就跟妖仙有了渊源。
第二就是许仙是十世好人 ,他对谁都是以善为先,他和白素贞成亲以后开设药铺,悬壶济世,多次开设义诊积修了不少的善果 ,种善因得善果。
第三是许仙因为这段恩怨,遁入空门,潜心修炼20年 ,以看破红尘顿悟了一切,也开始佛性想那法海也算是德高僧,一开始也看出来许仙跟佛门有缘 ,所以累世的功德加上这一些因素,自然许仙就能飞升成仙了,当然这是剧情需要 ,最后总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许仙和白素贞双双飞仙,真让人觉得圆满 。
何仙姑主要讲件什么事
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 ,看着白素贞出塔,最后与许仙 、小青、法海一起飞升成仙,心里是满足的。
如今再看,心里却生了一丝悲凉 ,我突然看懂,这结局,其实并非圆满。
许仙终于盼得白素贞出塔 ,却被告知,两人只剩三天尘缘,也就是说 ,三天之后,两人不再是夫妻 。这对于舍身出家,只为救妻出塔的许仙来说 ,实在算不得圆满,即使他们都位列仙班。白素贞被囚禁雷峰塔时,是身体不自由 ,夫妻不得相见。结局时,却是精神不自由,得以相见,却不能再续前缘 。
白素贞出塔重获自由 ,又夙愿得偿修得正果。看似圆满。但我们往前想,原本白素贞和小青的计划就是,生下许仕林以后一起回清风洞修炼求正果 。已经飞到云端了 ,听见儿子的哭声,毅然返回家里,最后才被法海收了。可见白素贞对修炼这回事 ,心思已经淡了许多,她更贪恋尘寰,更想和官人、儿子一起厮守 ,做个平凡的人。只是,法海先不答应,收她入塔。终于出塔了 ,上头又不答应,给你三天假做夫妻,完事了还得上天来当神仙 。可见处处受限制,半点不由人。
许仕林更不圆满。表面上中了状元 ,也感动观世音菩萨,救得母亲出塔,和表妹碧莲喜结连理 。但是 ,许仕林的OS是:“我爱的是媚娘啊!我要媚娘啊!媚娘~金钹你这个大魔头!我恨你! ”
母亲出塔 、父亲出寺、一家人团圆后,许仕林没再提过媚娘分毫。曾经意气风发又任性的少年,如今也懂得隐忍而知天命。和表妹的婚姻是父辈订下的 ,姑爹姑娘也对他恩重如山 。观世音菩萨念他孝顺,恕了母亲出塔。他明白,自己不能再有多余的要求了。其实自从那天 ,观音菩萨在金钹法王杀了媚娘之后才现身消灭金钹,他就已经明白,菩萨也不同意他和媚娘搞人妖恋 。即使他是文曲星转世 ,即使他是新科状元,他也不能任性。这点大家已经心照不宣,他就只能照着众人的盼望往前走了。
小青似乎是圆满的 。从遇到白素贞起,她就一心想要修成正果。她也做到了。但我一直忘不了雷锋塔下 ,当小青护着法海时,李公甫的那句“青姑娘,你变了!”
小青洒洒洋洋的讲了一通为什么自己变了 ,自己和姐姐当年水漫金山的确伤了不少人命等等等等,我却对这种蜕变高兴不起来。还记得白素贞被囚后,小青躲在清风洞苦苦修炼 ,练成之后到雷峰塔看望白姐姐,当时白素贞还劝小青不要胡来,可见小青一直是想救姐姐出塔的 。只是到了后来 ,小青自己也明白实力不够,不能妄为,要想得到一些 ,就得失去另一些。她终于懂得妥协。
再看媚娘和彩因这对无法无天的小妖精,结局可谓悲惨 。这对“白素贞与小青”的低配版小白兔,法力不够,却崇尚自由。一个只想和姐妹快快乐乐的在凤凰山里吃萝卜 ,一个爱慕人间的英俊少年郎,妄想做鸳鸯。结果呢,彩因为了媚娘被金钹法王把皮扒了 。媚娘又因为要保护仕林被金钹法王打的魂飞魄散了。不管是彩因最后的观音坐下修行的结果 ,还是媚娘投胎做人的结果,都是退而求其次,令人唏嘘。
这里面 ,倒有一个人是真正得了圆满,那就是法海 。这个老秃驴,老早之前就苦苦修炼 ,被小白偷了丹药去,一直怀恨在心。现在,把小白收拾了一次 ,也功德圆满了,于公于私,都是皆大欢喜。
但这也不能阻止我要数落他的心情 。你说你一个和尚,不好好待在金山寺里敲木鱼 ,成天揪着小白不放。天底下那么多妖精,什么蛤蟆精,蜈蚣精 ,还有金钹,你都装看不见。这也罢了,法海虽然有意图 ,可实力明显不够收拾小白,小白那实力黑白无常都架不住。但法海玩了招阴的,把许仙藏在金山寺 ,逼得小白水漫金山,犯下大错,他才能名正言顺的抓人 。不然你看看雷峰塔那阵仗 ,天神在里面亲守小白,这哪能是法海一个小小秃驴办的到的,雷峰塔那也不是他家的财产。分明是上头动怒,要求关了小白 ,法海才得了意,假公济私了一次。
大结局里四人站在空中,缓缓飞升 ,背景音乐里还重复唱着“爱呀爱自由~爱呀爱自由~ ” 。但你们瞧瞧,这几个人里,到底有谁得了自由? 他们谁不是顶着“皆大欢喜”的名头 ,其实早已活的面目全非,负了当初心中所望?
何仙姑,凡人出身 ,苦修积善才修练成仙, 是世传八仙中唯一的女性
目录
人物简介
人物传说
挂绿荔枝
影视人物
民间年画艺术
何仙姑家庙
展开
编辑本段
人物简介
传说中的何仙姑原型出自武平,江苏常州人 ,还可以从以下史料中得到佐证。《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神仙部》记载有关何仙姑的资料,与《福建通志》中的记载如出一辙:“仙姑,父大郎。世居武平南岩,货饼自给 。吕纯阳(八仙中的吕洞宾)见其有仙质 ,日过索饼啖,辄与。吕感,赠以一桃 ,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 。”
清康熙《武平县志?方外志》记载:“何仙姑,父大郎。世居南安岩。生而不茹荤,誓不适人 ,.父母货饼自给 。吕纯阳见其人仙质,日过索饼啖,辄与之。吕感 ,赠一桃,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定光佛抵岩 ,欲开道场 。一日,何仙姑出观洪水,遂摄衣入岩趺坐,大蟒猛虎皆盘伏。仙姑语大郎(何仙姑父亲何大郎) ,遂舍宅与岩为佛道场。乡人争构庵以祀佛,并构楼以祀仙姑 。最显灵验,有病烦热者 ,扫像上尘而饵之辄愈。 ”同一县志《事文类》载:“大宋太祖祥符间,岳州玉真观灾,唯留一柱 ,有侧书‘谢仙火’三字。庆历中有以问何仙姑者,辄曰:谢仙如雷部中鬼,主行火 。闻者果于道藏中验之 ,益信庆历之仙姑,实为大郎之女矣。”
据武平《何氏族谱》记载:“何仙姑生于后晋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仙姑幼性清净,不蚀酒、不茹荤 ,隐迹岩中,矢不适人 。”宋哲宗元枯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何仙姑卒于武平县岩前镇宁洋村刘坑自然村何大郎公五世孙立六一郎家中,享寿150岁 ,为武平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谱》载云:“仙姑寿终时,闻空中有鼓乐声,一朵祥云从卧榻直上宵汉 ,见者无不惊异,自是乡人敬慕,塑遗像于仙姑楼。 ”何仙姑真身葬在岩前宁洋乾湖塘 。
何仙姑一生经历了后晋 、后汉、后周、北宋四个朝代 ,在中国历史上亦属罕见。
何仙姑之父何大郎公,宋淳化三年壬辰(公元993年)寿终正寝,享寿101岁.其原配夫人黄一娘 ,卒于宋真宗咸平四年,享寿102岁。何仙姑与父母三人均享寿百岁以上,亦是世间少见.何仙姑父母之墓也在武平岩前 ,保存完好,碑记依稀可辨,可为一证。
相关传说
何仙姑是世传八仙之一,旧时在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中都广有信众 。除了西安八仙宫有其塑像供奉外 ,又在泰山王母池等处享有香火。自唐宋以来,有关她的事迹记载为数极多,仅次于八仙中的吕洞宾。然而 ,这一尊在八仙传说中很富人情味的女仙的来历,却是一个迄今没有定论的问题 。仅以近世仍有庙会活动的"何仙姑诞"论,广州增城的诞期是夏历三月初七 ,而西安八仙宫的诞期则为四月初九,前后相差一月之多,皆因所本"历史档案"不同所致。
俗家载记
据明陈梿《罗浮志》及《历代神仙通鉴》等书记载 ,何仙姑是唐武则天时代广州增城县何泰的女儿,十三岁时在入山采茶时遇见一位道士。道士给她吃了一个桃子,从此不饥不渴 ,洞知人事休咎,后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白日登仙 。在今广州增城县一带,关于何仙姑的传说更为具体,而且有"实物印证":何仙姑本名何秀姑 ,是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其父何泰以做豆腐为业。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 。吕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 ,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后父母为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 ,于中宗景龙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门前的水井。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 。此后,她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出来 ,原来那井与河是相通的,在当时传为奇案,遂有秀姑已经"登仙"的传说。据传仙姑还在代宗大历年间(766-779)现形于故乡小楼 ,有人看见她在西园寺一棵荔枝树下乘凉,把绿绸腰带挂在树上。如今此地称"挂绿园",而这棵荔枝所结的果实均有一条绿色彩带,即增城著名的"挂绿荔枝"。
关于这棵奇树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及《增城县志》均有记载 。后来人们在小楼建了一座何仙姑家庙,此庙至今尚存,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千年履迹遗丹井 ,百代衣冠拜古祠”。邓淳《岭南丛述》引《太平广记》云,广州有何二娘,以织鞋为业 ,二十岁那年突然去罗浮山寺,常为寺众采杨梅充斋,但罗浮山并无杨梅 ,故僧众都不知这些杨梅从何而来。罗浮山北四百里外,有循州山寺,寺前有杨梅树 ,大数十围 。有一次循州寺僧来罗浮山,谈起某月某日有仙女到他们寺前采梅,罗浮寺僧一听,正是何二娘采梅充斋之日 ,于是远近都知道她是"仙女"了。唐开元(713-741)中,敕命黄门使往广州访求何二娘,得之 ,但她却在随黄门使赴京途中突然失踪,从此绝迹人间。其后也有学者猜测这个何二娘就是增城的何仙姑 。又有人认为何仙姑是宋代人物,宋代文人笔记如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魏泰《东轩笔录》、曾敏行《独醒杂志》等 ,均载有其事迹。如有的说何仙姑是宋仁宗时永州民女,幼遇异人,给食仙桃(或云仙枣) ,从此绝粒,能逆知祸福。乡人神之,为筑庙阁 ,士大夫多去拜谒以问休咎 。曾敏行自述他还去永州何仙姑阁中观看过仙姑遗像。一说何仙姑是衡山人,能知休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巴陵郡太守滕宗谅还见过她。据欧阳修称,"客有自衡来者 ,云仙姑晚年羸瘦,面皮皴黑,第一衰媪也" ,其后则有"近见衡州奏云:'仙姑死矣,都无神异'" 。看来这两个"仙姑"都是实有其人的民间女巫,生活在同一时代;而王得臣《麈史》中也讲过滕宗谅向永州何仙姑请教的事 ,则永州仙姑与衡州仙姑又可能是同一个人。又《历代神仙通鉴》述吕洞宾曾遇零陵何氏女,饵以金丹,传以道行 ,再引见给钟离,从此位登仙班,专在阆苑清扫蟠桃落叶。按零陵就是永州治所 ,故后人也有认为此何仙姑才是"八仙"中那一位的原型。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安庆府志》、《祁阳县志》、《福建通志》 、《浙江通志》及《歙县志》等方志记载,在安徽桐城、祁门,福建武平,浙江昌化等地 ,都有本地"何仙姑"的遗迹和传闻 。如《福建通志》云何仙姑是卖饼人何大郎的女儿,吕洞宾见其有"仙质",便每天向她讨饼吃 ,她有索必与,毫不吝啬,吕被感动 ,便给她吃了一枚仙桃,使登仙班。这个故事,与民间传说中吕洞宾收何仙姑为徒的情节完全相似 ,只是地点由广东换成了福建(参见本书《八仙的会合》);而在广东的何仙姑传说中,则有仙姑于广州投井访仙、在福建登仙的讲法。因此,亦有人怀疑这两位"仙姑"是同一人 。但《浙江通志》和《歙县志》中记载的何仙姑 ,则是北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人,若照欧阳修所记仙姑已老死衡州的话,显然又是另一位"仙姑"了。
道家典籍
俗家载记之外,道家典籍中也有
何仙姑(21张)的若干线索:如《吕祖志》谓吕洞宾所度乃赵仙姑 ,因她手持荷花,才谐音为何姓。《道谱源流图》则以为何仙姑系徐圣臣附何氏女所化 。这样一来,连"仙姑"的性别也成了问题 ,而元代八仙剧目中常有"徐神翁"却无"何仙姑",倒是有所根据了。但在《古今图书集成》所引吕真人《江州望江亭自记》中,又有"吾道成以来 ,所度者何仙姑 、郭上灶"的表述,又该作何解释呢?由此可见,即便是道家关于何仙姑的说法 ,也是颇多歧异。丰富而歧异的资料,令古今学者为探明"何仙姑"的真相煞费心机 。如前所述,认定仙姑即广州少女者有之 ,以为仙姑即永州(或衡州)"衰媪"者有之。唐人宋人,岭南湖南,已嫌纠缠不清,所以又有人以为"八仙"中之何仙姑就是这两个人形象的捏合 ,述其身世则多取前者,讲其为吕洞宾弟子则取后者,但这种说法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同。
编辑本段
人物传说
说法一
何仙姑 ,兰陵人(今江苏常州) 。相传年十四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轻不死。景龙中白日飞升。世谓之何仙姑,俗传为八仙之一。 何仙姑关于她的故乡 ,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福建、浙江 、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 。说法的不一,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本无此人。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 。十六岁时梦见仙人教他:「吃云母粉 ,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发誓不嫁 ,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带回一些山果给她的母亲吃 。后逐渐不吃五谷,武则天遣使召见她去宫中 ,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宝九年,出现在麻姑坛中,站立在五朵云中 ,其后,又出现在广州的小石楼 。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狄青早年在争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 ,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 ,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不机回合,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何仙姑经常手持荷花 。
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 ,就一定对“八仙”的说法不会陌生,所谓“八仙”是指汉钟离、张果老 、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 、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他们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才修练成仙。八仙之中有一位唯一的女性 ,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好似万 绿丛中仅有的一点红,因而也就格外地引人注目。
何仙姑原名何琼 ,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在何琼出世的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 ,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 ,就在这时何母生 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据《史记》记载:“舜葬于江南九嶷 ,是为零陵。 ”先圣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巍山。零陵城正位于潇 、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 。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 ,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 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 ,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 ,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 ,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 ,何琼接过 ,谢了谢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 ,转身就不见了 。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 ,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菱到了那位老翁 ,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 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 ,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 ,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 ,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官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 ,却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作了皇后,她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 ,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 。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 ”,就是说要把自 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 ,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地说,就是用心感悟,作到物我两忘 ,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 巅 ,感到十分有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 ,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 ,煜煜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 ,朝何仙姑顶礼膜拜 。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 ,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 ,但因本事太大,竟没有谁家敢娶 。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 ,整天里出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 ,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 ,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楼 ,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 ,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 不一会儿 ,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 。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 ,念叨着偷学的口诀,想居然也能够象他们一样,凌风驾云 ,飞越山谷。从此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练,身法愈来愈熟练 ,也越来越能飞得远。她利用这种功 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 、精神倍增 ,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何事了 ,何仙姑拗不过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 ,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銮舆 ,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 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 ,使臣大起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 ,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 ,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 ,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据说何仙姑在宫中与武后大谈长生不老之术,她劝说武后,要长寿首先要做到寡欲 ,摒绝声色,看破名利;其次则要多行善事,须扼制酷刑 ,严禁诬枉,施行仁政,修德积福 。同时她还论及治国安邦之道,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 ,万万不可以以异姓人为皇嗣。她所言及的内容 ,竟是对武后十分有针对性的。
武后是个聪明人,何仙姑一番入情入理的话 ,她听在心里后,也渐渐地付诸行动,不久 ,来俊臣等一班酷吏受法一遭诛;接着重用贤臣狄仁杰:至于皇嗣一事,武后本想立侄几武承嗣为太子,在狄仁杰的忠谏下 ,她遵循了问仙姑的告诫放弃了立异姓的初衷。至于清心寡欲、 摒绝场色、看破名利等项,已经沉溺于情欲和权欲之中的武则天却始终无法做到,所谓到了迷途难返的地步 。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 ,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 ,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 ,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 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 ,荔枝挂绿 ”。
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
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
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
这首诗表面是写凤凰台 ,实际上诗里晴藏着服食求道的真谛服食云母的方法。人们从何仙姑服食修炼的特点,说她是道教信徒;也有人根据她讲道说法的思想内容,把她归于佛教弟子 ,实际上,何仙姑可以说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的人物。本身已臻天人合一的境界·凡间的 佛道岂能框定她!
一天,何仙姑突然灵感顿至 ,写下了一道“题麻姑峰”的诗:
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箫 。
这首充满仙韵的诗似乎暗含着某种预兆。果然 ,唐中宗景龙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岁的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仰望着苍远的天空出神 ,忽然看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 、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象彩凤一般冉冉升起 ,凌空而上,追随着 铁拐李而去 。她脚上的一只珠鞋这时掉落在地上,第二天 ,珠鞋坠落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阵阵异香扑鼻,四周井栏 ,形状恰似一只弓鞋的模样,当地的人们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庙,日日香火鼎盛 ,因为那水井里的水,不但清凉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种 滴疾 ,因而为远近人们津津乐道。
何仙姑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从而成为八仙中唯一的红粉 ,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局面。成仙后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间的疾苦,经常在南方一带行云布雨、消除疫灾、解救苦难,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帮助 ,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祷,她就能象“及时雨 ”一样赶到,给予人们以神奇 的力量 。
唐玄宗天宝九年,距离何仙姑成仙已经三十多年了 ,一天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们都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 ,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 ,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 ,体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 ,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 。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 ,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说法二
何仙姑 ,唐广州增城何泰之女。相传年十四五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轻不死。景龙中白日飞升 。世谓之何仙姑,俗传为八仙之一。
电视剧中的何仙姑(14张)
关于她的故乡 ,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 、福建、浙江、安徽 、湖南等多种说法。说法的不一,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本无此人 。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一位叫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十六岁时梦见仙人教他:「吃云母粉 ,可以轻身而且长生不死 。」于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云母,发誓不嫁 ,经常来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飞。每天的早上出去,晚上带回一些山果给她的母亲吃。后逐渐不吃五谷,武则天遣使召见她去宫中 ,在入京中的途中忽然失踪 。之后白日生仙。唐天宝九年,出现在麻姑坛中,站立在五朵云中 ,其后,又出现在广州的小石楼。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狄青早年在争南侬时路过永州,听说何仙姑能预知吉凶 ,便特地去询问战争的结果,何仙姑说:「公不必见贼,贼败且走。」开始狄青不信 ,后来宋军先锋与南侬智高的兵交战,不机回合,智高战败并逃入大理国 。
说法三
何仙姑原名何秀姑 ,生于武则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亲开豆腐坊,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遇见了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 ,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 。乡亲们为她盖了一座小楼 ,要她住在那里,人们常来这里请她算命。渐渐地,何秀姑的名字变成了何仙姑。
编辑本段
挂绿荔枝
据说唐明皇与杨贵妃为吃南方鲜荔枝 ,下令各驿站快马加鞭地传送荔枝,因而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佳句 。而荔枝之王的“增城挂绿 ” ,则由于是沾上了何仙姑的“仙气”而享誉天下。清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说,“挂绿荔枝,爽脆如梨 ,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其奇特之处是,此荔枝从蒂部到顶部都带有一道绿色的线痕 ,故叫“挂绿” 。这颗荔枝树在广东增城一果园里,故人何仙姑偶然间来到荔枝树下小解,将其绿色腰带顺便挂在了树上 ,此树因此感染出了“仙气 ”,而结出“挂绿荔枝”,其果实鲜美爽口 ,深得食家们的推崇,名声顿时远扬。而今,增城城内原有一座何仙姑庙 ,庙前有一口水井,其家庙大门上有一副对联:
千年履迹遗丹井,
百代衣冠拜古祀。
相传何仙姑最后是从此井“水遁”入仙道的 ,临别时,她在井台上留下了一只绣花鞋,后人就将此井叫“问仙井 ”,从而吸引了各地的信徒前来拜祀 。
关于“凡人修仙传最后结局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cshi/202507-911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凡人修仙传最后结局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凡人修仙传最后结局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凡人修仙传最后结局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