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古风其十九》李白翻译及赏析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风其十九》李白翻译及赏析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风其十九》原文如下: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
素手把芙蓉 ,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
恍恍与之去 ,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 ,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 ,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
白话译文:西岳华山莲花峰上 ,远远地看见华山仙女。素手握着皎洁芙蓉,太空之中凌空而行。身穿云霓做的衣裙,拖着宽阔的飘带 ,轻盈飘拂地升天而行 。她邀请我登上彩云高台,拜见那仙人卫叔卿。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飞入高空。俯视中原一带 ,到处都是安禄山叛军 。鲜血淋漓涂满了野草,吃人的豺狼都封爵簪缨。赏析: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
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 ,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 ”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 、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 。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 ,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 ,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 ,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 。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 ,飘然离去。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 。所以没奈何 ,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 ,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社会的动乱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 ,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 。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 ,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 ,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 。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 ,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 ,长期过着游山玩水 、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 。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古风》其十九便是一个例证。
注释:
1.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 ,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2.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太平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 ,服玉浆,白日升天 。"
3.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
4.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
5.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 ,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6.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 ,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
《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 ,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 ,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 ,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
7.紫冥:高空。
8.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 。走:奔跑。
9.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 ;《新唐书》记载 ,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 ,喜交友 。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 ,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 ”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 ,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
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 ,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 ,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 ,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 ,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 ,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 ,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 ,盖没 。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 ,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 ,是另一条 。
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 ,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 ,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 ,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 ”二字 ,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 ,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 ,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 ”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 、欣赏的感受和判断 ,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 ”“新”“争”“啄 ”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 ”“才能” ,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 ,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 ,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 ,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 ,诗人也余兴未阑 。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 ,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 ,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 ,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 ,所在充满 ”(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 ,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 ,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 ,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 ,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创作背景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 ,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 ,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 、四年(公元823、824年)间的春天 。
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 ,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 。“云脚低 ”,写白云低垂 ,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 ,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 ,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 、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 ,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2 钱塘湖春行作者: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 ,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 ,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 ,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 ,鸣声婉转动听。
5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8 、暖树:向阳的树 。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 ,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 ,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
11 、阴:同“荫 ” ,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 ,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 ,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14 、没(mò):隐没 。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 ,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 ”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 ,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 ,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 ,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
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 ,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 ,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 ,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几处 ”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 ,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 ,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 ,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 ”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 、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 ,以“早”“新 ”“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 ” “浅”“渐欲”“才能 ”,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 ,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 ,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 ,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中国历史上 ,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 ,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 ” 。
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 ,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 ,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 ,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 ,从公元780 年到805年 。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 ,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 ,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
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 ,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 ,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
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 ,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 ,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 ,秀色无边 。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 ,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 ,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 ,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 ,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 ,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 ,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 ,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 ,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 ,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 ,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厌。足 ,满足。
⑼阴:同“荫 ”,指树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 、断桥堤 ,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参考资料:
1、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52
2、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5-257
3 、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xx:536-537
关于“《古风其十九》李白翻译及赏析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cshi/202508-1758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古风其十九》李白翻译及赏析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古风其十九》李白翻译及赏析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风其十九》李白翻译及赏析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