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步出夏门行(曹操诗作)详细资料大全”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步出夏门行(曹操诗作)详细资料大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步出夏门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创作的组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作者北征乌桓凯旋时 。这组诗共分五部分 ,开头是序曲“艳 ”,正文分四章。第一章《观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第二章《冬十月》描写征讨乌桓胜利归来途中所见的风物;第三章《土不同》叙写黄河以北地区冬天的严寒景况与民风特点;第四章《龟虽寿》则以慷慨激昂为基调 ,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 :步出夏门行 作品别名 :碣石步出夏门行 创作年代 :东汉 作品出处 :《曹操集》 文学体裁 :四言诗 作者 :曹操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名家点评,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步出夏门行 ⑴ 艳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⑵ 。 临观异同 ,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 ⑶ ,心惆怅我东海。 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立轴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⑷ 。 水何澹澹 ⑸ ,山岛竦峙 ⑹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⑺ 。 冬十月 孟冬十月 ,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鹍鸡晨鸣 ⑻ ,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 ⑼ ,熊罴窟栖 。 钱镈停置 ⑽ ,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 ⑾ ,以通贾商 ⑿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 ⒀ ,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⒁ 。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 土隐者贫 ⒂ ,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⒃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⒄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⒅ ,壮心不已 。 盈缩之期 ⒆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⒇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 ⑵九江:这里指荆州一带。皋:水边高地。 ⑶碣(jié)石:原渤海边的一座山名 ,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 ⑷沧海:大海。海水苍青色,因此称沧海。 ⑸澹(dàn)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⑹竦(sǒng)峙:挺拔 。“竦”同“耸”。 ⑺“幸甚”两句:这是为配合音乐的节律而附加的,每一章后面都有 ,跟正文没有什么关系。 ⑻鹍(kūn)鸡:鸟名,形状像鹤,羽毛黄白色 。 ⑼鸷(zhì)鸟:凶猛的鸟。 ⑽钱镈(bó):古代两种农具名 ,这里泛指农具。 ⑾逆旅:客店 。 ⑿贾(gǔ)商:商人。贾,坐商。商,行商 。 ⒀流澌(sī):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 ⒁蘴(fēng):古同“葑 ”,芜菁。藾(lài):蒿类植物 。 ⒂土:一作“士”。隐:忧伤。 ⒃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 ,能腾云驾雾。一作“螣蛇” 。 ⒄骥(jì):良马,千里马。枥(lì):马槽。 ⒅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⒆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 ,引申为长 。缩,亏,引申为短。 ⒇养怡:指调养身心 ,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 白话译文 艳 初意打算南征荆州,施泽惠给江南人民。面对北伐和南征两种不同意见 ,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为好。到达碣石后,看到百姓所受的压迫 ,心情更加伤感 。 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以观苍茫的大海。大海烟波浩渺,水波荡漾,山道巍然耸立。岛上树木苍翠丛生 ,百草繁盛丰茂,秋风萧萧吹起,大海涌起洪波巨浪。荡荡海域与天相接 ,太阳月亮仿佛在大海中运行,银河灿烂也仿佛是从大海升起 。真是无比的幸运啊,让我可以用诗歌来歌咏我的志向和心情。 冬十月 初冬十月 ,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 ,寒霜又厚又密。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 ,就连熊罴也都入洞安眠了 。农民放下了钱 、镈等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 ,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土不同 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 。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 ,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有识之士穷困潦倒 ,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 。我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 龟虽寿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 ,终究也会死亡化为灰烬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 ,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 ,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建安十年(205) ,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 ,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 ,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 ,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 ,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 ,一战告捷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 ,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组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 ,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 ”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乐志》归入《大曲》 ,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诗开头有“艳”辞 ,即序曲,前奏曲,是歌唱的引子。下面正文部分分四解(章):《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 《观沧海》头二句点明“观沧海 ”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 ,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 ,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 ,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 ,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 ,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 ,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 ,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的“烈士”胸襟。 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 ,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濛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 、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 ,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 ,又融进了自己的想像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 ”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 ,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 ”(沈德潜语) ,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冬十月》写于初冬十月,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写归途的所见风物。大体上可分为两段 。前八句写初冬的气候和景物。北风刮个不停 ,严霜又厚又密,鹍鸡晨鸣,大雁南飞 ,猛禽藏身匿迹,熊罴入洞安眠,肃杀严寒中透出一派平和安宁。次四句视角转换 ,着眼于人事,是第二段 。农具已经闲置起来,收获的庄稼堆满谷场 ,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这是一幅十分美妙的图景。诗人写初冬北方的天时物候,由于身临其境 ,能够选取典型,笔墨不多,但写得真实贴切。其中特别写到了农事和商业 ,这是汉魏诗歌中比较少见的 。此诗反映了战后在局部地区人民过上的安居乐业的生活,及诗人要求国家统一 、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理想。朱干说:“《冬十月》,叙其征途所经 ,天时物候,又自秋经冬。虽当军行,而不忘民事也 。” 《土不同》一作《河朔寒》 ,写的是黄河以北地区冬天的严寒景况与民风特点。诗人北伐乌桓之后,回到冀州,发现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开头说严寒景况:到了深冬 ,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 。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 ,人都可以行走。这些景况因为是沿途所见,并非一时一地,所以有“流澌浮漂 ,舟船行难”和“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的不同。至于民风特点,集中于因忧贫而“勇侠轻非”。有识之士穷困潦倒 ,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 。这种不良民风触动了诗人,诗人为此叹息怨恨,最后忍不住唱出了“心常叹怨 ,戚戚多悲”两句,直接抒发了心中常存的哀怨和蓄积的悲伤。全诗描写了河北由于袁绍的统治导致的民生凋敝,社会秩序不安定的现状。 《龟虽寿》每四句是一层意思 。诗的开头说:“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 ,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 ,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 ”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不可谓不大 。然而 ,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 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 ,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 ,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 。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 ,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著驰骋千里的豪情 。他说 ,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 ,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 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 ,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 ,也是可以延年益寿的。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 ,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 ”——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 ,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 《步出夏门行》四解内容相对独立,并不连贯。在写法上,前三首主要叙写客观景物 ,把情感融于景物中;最后一首则熔哲理、形象和抒情于一炉 。这组诗的可贵价值在于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 ,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 ,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 ,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他“外定武功 ,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 ,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尤其是曹操 ,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 ,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充满 *** 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 ,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著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 ,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著夺目光彩。 名家点评 清代张玉榖《古诗赏析》卷八:“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 。 ”“写沧海,正自写也。” 清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一:“古人山水之作 ,莫如康乐 、宣城,盛唐王、孟、李 、杜诸公,搜抉灵奥 ,可谓至矣。然总不如曹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二语,此老殆不易及 。” 清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名言激昂 ,千秋使人慷慨。 ”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 ,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 ”。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 。有集三十卷 ,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著有《孙子略解》 、《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 、《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 、《龟虽寿》等不朽诗篇 。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 ,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 。《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 ,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
汉末大乱 ,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 ,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 ,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 。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 ,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 。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 ,《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 。《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 ,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 ,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 ,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 ,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 ,不加润饰。
关于“步出夏门行(曹操诗作)详细资料大全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cshi/202508-1802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步出夏门行(曹操诗作)详细资料大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步出夏门行(曹操诗作)详细资料大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步出夏门行(曹操诗作)详细资料大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