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商鞅立木》文言文全文翻译内容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商鞅立木》文言文全文翻译内容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商鞅立木》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 ,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也称鞅徙木立信 。以下是《商鞅立木》的全文翻译,以及原文和其他的适当补充。
一 、全文翻译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 ,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于是就在首都的集市南门树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 ,做到的人就给他十金。百姓们认为奇怪,没有一个人敢去搬动木头 。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 ”有一个人搬动了那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 ,用这个方法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商鞅公布了法令。
变法令颁布了一年,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数以千计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 ,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 ,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 ,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 ,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这时,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中 ,有些又来说新法好,公孙鞅说:“这些人都是乱法的刁民!”把他们全部驱逐到边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议论法令的是非。
二、原文令(1)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2)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 ,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乃下令 。
令行期年(8),秦民之过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数千。于是太子犯法。卫鞅(3)曰:“法之不行 ,自上犯之 。”太子,皇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4)公子虔 ,黥(5)其师公孙贾。明日(9),秦人皆趋令(6)。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 ,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也。
三 、注释
(1)令:指商鞅为秦孝公变更法度制定的命令 。
(2)十金:二十两为一金,也即一镒。十金即为200两。
(3)卫鞅:卫国人,姓公孙 ,名鞅 。后因得封商地十五邑,所以又名商鞅。他实行变法,使秦国富强 ,是著名的政治家。
(4)傅:师傅,指辅佐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这里是指师傅,古代保育、辅导贵族子女的老年男子。
(5)黥:墨刑,在面额上刺字 ,以墨涅之。
(6)趋令:归附、服从命令 。
(7)君嗣:继承人。
(8)期年:满一年。
(9)明日:第二天 。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四 、重要人物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 ,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 ,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人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强。孝公死后 ,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 ,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 ”,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 ,可任用为相 。”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 ,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宦官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 ,孝公大喜 。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关于“《商鞅立木》文言文全文翻译内容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cshi/202508-2074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商鞅立木》文言文全文翻译内容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商鞅立木》文言文全文翻译内容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商鞅立木》文言文全文翻译内容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