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新闻采访提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闻采访提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 ,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 ,往往就会有收获 。然而,单个的 、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 ,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能否准确、敏锐 、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 ”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 ,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 、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 ,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 ,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 ,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 、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 ,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 ,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 、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 、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 ,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 、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 。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 ,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 ,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 ,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 ,加以敷衍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 ,引出未知的细节。
3 、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 。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 ,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
4 、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 ,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 。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 ,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 、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 ,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 。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 ”。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 ,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 ,邝云妙在《当代新闻采访学》中提出: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老练的记者,应该是最善于倾听的人 ,而不是喋喋不休的人 。的确,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更容易有丰厚的收获,也更容易与采访对象沟通。稍纵即逝的新闻线索,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 ,都会因为你的有心倾听而被发掘,对新闻事实的领悟或许就会更接近其本来面目。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 、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 ,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
什么是新闻的 导语
一 、新闻写作的要求
1、敏于捕捉。敏于捕捉蕴藏在现实生活中的丰富而有意义的特长 ,追新逐意、标新立异,深入生活 、留心生活,善于思考并撰写“新闻手记”。
2、精于构思。有了事实要拟定切乎要旨的新闻稿 ,还要精心构思,立什么主旨,选取什么材料表现主旨 ,材料的详略处理,先后安排等等 。
3、疾于运笔。有了材料,经过构思就要疾于运笔,迅速成篇 ,快中求好,妙笔生花。
二 、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
1、感知 。感知素材,在头脑中转化为主题意识。
2、内孕。把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创造的平台 ,外化为生命的“胎儿”新闻作品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过程的显著特征就是生命化和整体化,二者相辅相成。用内部语言把有关新闻写作素材运用多种思维,多种方式进行组合 、融化 ,根据需要选择最佳角度,最优化的途径勾勒出作品的内在“骨架 ”。
3、外化 。用书面语言把构思的成果变成作品。外化的关键在于写作技巧和语言功底,如果缺少这些功夫 ,写作技能不高,词汇贫乏,不擅长修辞 ,那根本谈不上作品的外化。
4、再创造 。对新闻报道基于重新确认和延拓,突破了传统观念的写作格局,把新闻的生命延伸到包括受众在内的强大领域。
三、什么是新闻背景
1 、新闻背景的含义,是指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现实环境。
2、背景在新闻中的作用。
任何事件的新闻价值全在于通常被称为背景材料的上下文之中——阿尔比力.罗斯(美国记者)
(1)充实新闻主体 。使内容丰富 ,同时背景也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2)拓宽读者视野。新闻事实本身并不是孤立的 、静止的,而是运动变化着的 。
(3)突出新闻事实。运用背景材料,抓住今与昔 ,新与旧,正与反的种种对比来报道。
(4)渲染新闻意境 。
(5)深化新闻主题。突出主题,收借古鉴今之效。
(6)传播新的知识 。有助于读者对新闻的理解 ,并可收到扩大科普宣传的效果。
(7)表达政治倾向。
四、怎样提炼新闻主题
提炼主题宜小不宜大,善于以小见大 。选取新闻主题还要尽量新颖,给人新意 ,使人得到启发。提炼新闻主题一般要注意亮点:
1、文学作品可以有副主题,新闻不同于文学作品,一条新闻 ,只能有一个主题。新闻的主题好似一条“红线”必须贯穿始终。
2 、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不能凭主管先想好主题,找事例硬套 。提炼主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任意夸大 ,一旦确定主题,就要围绕主题进行写作,要一环扣一环 ,使每个段落、每个事实,甚至一句话,都要为主题服务。
五 、新闻结尾应注意哪些问题
1、结尾要紧扣主题 ,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不能游离于主题之外“画蛇添足”。
2、结尾要有内容,切忌空谈空论 。它要力求精简 ,力避重复 、啰嗦,因此结尾的内容要安排适当,防止用公式化、概念化的语言。
3、新闻一定要有结尾。
4、新闻的结尾宜自然 ,忌生硬 。有时正文部分把事情讲清楚了,首位顺妥,也算是有结尾。
六 、怎样写好新闻导语
1、要明确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导语在写法上存在一定的灵活性,但也有一些公认的准则;最好用经过提炼的、简介精彩的文字表达最主要最新鲜或富有趣味的事实 ,做到简明扼要 、开门见山;紧抓事物特点,提纲挈领;善于运用形象又朴实的语言来润色导语,表现形式上要不落俗套 ,新颖别致,讲究文采 。
2、要有鲜明的主题思想。
导语要有文采,要具有鲜明性。避免空泛的套话 。
3、要占有丰富的新闻素材 ,善于突出一些形象化的事物,形象化的语言 、形象化的细节。
4、要学点语法、修辞。打好写文章的基础,还要学点逻辑学。
写导语切勿繁杂 ,要简洁明快 。
七 、写新闻导语要注意的问题
导语的写作既要从新闻事实出发,又要有创造性,尽可能做到“五要 ”“四防”
五要:要事实新、事实最重要、有新闻依据 、简明扼要、文字生动。
四防:放公式化、概念化、防一开头就用很多名字 、机构和衔称 ,一连串枯燥的数字,难懂的术语;放不分主次、轻重,把太多的事实塞进导语里;防一开始就写旧闻,孤立地写历史背景。
八、新闻语言应具备什么特点
1 、准确、简洁、鲜明 、生动
在时间、空间、形态 、色彩等方面 ,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的高度吻合 。
对事物的属性、特征——也就是质的判断要准确
对于事物量的把握要精确
排除主观臆断和以偏概全
慎用可能产生歧义的词语
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3 、新闻语言要有不同的风格(根据报道内容变换)
4、“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白描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既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 ,以质朴的文笔,利弊浮华、做作,简练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九、新闻语言的忌讳
忌含糊 、忌矫饰、忌堆砌、忌混乱 、忌空洞、忌语病
十、会议消息如何筛选内容
1 、抓住会议提出或解决的主要问题选取对当前工作有指导作用的精华部分 。
2、从读者的角度出发 ,选出群众关心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报道。
3、会议中哪点有新意,有启发,就抓住哪一点发新闻。
4 、可以打破会议程序的内容限制 ,利用自己看到的,感受最深的,以及写会议相关的背景材料 ,使报道的内容超出会议主旨,告诉读者更多的东西 。
十一、通讯结构的常见形态有哪些
1、纵式结构
按时间推进安排步骤组织材料;由浅入深地组织材料
2 、横式结构
空间并列式;人物并列式;侧面并列式。
3、纵横结合式结构
十二、怎样写通讯标题
1、直述新闻事实
2 、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3、设置悬念
4、比喻双观
5 、引用口语
6、相辅相成
十三、怎样写通讯的开头
1 、开头进入情节
2、起笔刻画人物
3、场景描写在先
4 、先抒情议论
5、落笔先用比兴
6、引经据典开篇
十四 、怎样写通讯的结尾
自然收束;卒章显志;补上一笔。
十五、通讯的典型情节有哪些
1、典型情节反映了人物的个性和职业特征
2、典型情节是人们最难忘的突出事件
3 、典型情节还可以从有意义的“生活小事 ”中去选择
十六、怎样把通讯写得够味
1、要从宏观上统筹全篇
2 、要抓住特点写
3、要简洁含蓄
十七、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1 、事件要找准“聚焦点”
2、事件通讯要以写事为主
3、事件通讯中的人物描写:事因人生,人以事显 。
十八 、怎样写工作通讯
开头:概述事件的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人物、交代中心思想或提出问题等。
主体:划分层次
结尾:小结,或画龙点睛式的评论,也可以展望前程 ,描绘愿景,发出号召等。
——《新闻采写入门必知的300个常识》读书笔记
新闻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 ,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 ,吸引读者。
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
扩展资料:
形式:
叙述式
也称概述式 、摘要式。它用直接叙述的方法,把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和思想 ,经过提炼、概括,简明扼要的写出来。
它的特点是,撮其精华、高度浓缩 、开门见山 。
这是导语写作中用得最多、最常见的一种,大多数消息 ,尤其是动态消息,大都采用这样的导语。
评论式
也称结论式。在消息的开头就对事物发表评论,使消息事实的意义更加明确 ,或者把事件的结论写在开头,一下子就揭示出事件的意义和目的 。
评论式导语,不仅要告诉读者主要的新闻事实 ,而且通过结论充分揭示出被报道事物的意义,增强宣传效果。
写这一类导语要注意结论或评论应是从主要新闻事实中提炼出来的,说话要准确有分寸 ,反对夸大其词、耸人听闻和穿靴戴帽,同时文字也不宜过多,要画龙点睛。
提问式
又称设问式或问答式 。在消息的开头 ,提出读者所关心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
这种导语好处是把新闻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把介绍的经验更突出 、更尖锐地提出,以引起人们的关住和深思。但要注意的是,问题要提的适当 ,要有针对性,应该是绝大多数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
导语的提问,一定是自问自答。但答问的方式可以灵活 ,既可以在导语中即问即答,也可只设问,在主题中再去回答。
描写式
也称见闻式、目击式或细节式。在消息中对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细节 ,做简洁朴素而又有特点的描写,以酝酿气氛,增添声色 ,引人入胜 。
这是导语中比较生动活泼 、具体形象的一种形式。
写好这种类型的导语,关键是作者要深入现场,要有现场的真情实感。
好的描写式导语应为现场情景 ,为文中写到的某一个人物,文中记述的某一事物、某一激动的状态,或者作者想要抒发的任何感受,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画面 ,语言要生动、形象 、具体 。
谈话式
也称“你”导语。这是一种在导语中直接称呼读者为“你”的写作技巧。
这种导语浓缩了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是使人感到亲切的导语 。
这类导语的优点是使读者不由自主的立即被吸引到消息中,读来如叙家常 ,亲切有味。
引语式
也称引述式。即引用一两句新闻人物重要的讲话或精当的俗语、诗歌,借以概括地表达出新闻事实或揭示主题 。
对话式
采取你一句我一句或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运用这种导语,对话内容要精心选择 ,最忌不着边际或拖沓。
对比式
利用同一事物或同类具有可比性的事物,如:先进与落后、喜与忧 、甜与苦、富与贫、多与少......进行两相对比,必须是相差悬殊的两个极端 ,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
感叹式
对于令人吃惊的奇闻异事,作者先以一个感情浓郁的句子,直抒胸中之情 ,以引起读者的关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导语关于“新闻采访提纲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wiki/202507-912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新闻采访提纲》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新闻采访提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闻采访提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