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翻译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靖康之变后,国破 ,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 ,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作者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苦苦地寻寻觅觅 ,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 ,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 ,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 ,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声声慢·寻寻觅觅》注释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 ,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 ,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
著:亦写作“着 ”。
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 、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 ,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 ,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作者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 ,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 ,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 ,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_翻译及赏析
乍暖还寒时候下一句是最难将息 。
原文: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翻译: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 ,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 ,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 ,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作品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 ,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 ,感人至深。
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 ,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这首词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 ,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着窗儿)——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 : 李清照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高中古诗 , 婉约 , 闺怨 , 孤独怀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 ,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 ,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 ,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 ,怎么能用一个“愁 ”字了结!
译文三 译文四 译文五 译文二 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 ,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 ,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 ,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 ,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 ,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
心情不好 ,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 ,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 ,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 ,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 ,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 ,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 ,泪光迷濛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旧日传情信使仍在 ,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 ,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 ,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 ,不得似往时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 ,挨白昼 。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 ,却又下起雨来 。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 ,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 ,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 ,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 ,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 ,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 ,更有韵味,更堪咀嚼 。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 ,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 ,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 ,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 ”的结果,不但无所获 ,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 ,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 ”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 ,故言“乍暖 ”;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 ,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 ”;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 ,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 ”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 。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 ,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 ,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 。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著 ,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 ,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 ”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 ,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 ,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
从“守着窗儿 ”以下 ,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着”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 ,以“独自 ”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 ,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 ,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 ,笔更直而情更切 。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 ”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 ,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 ,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 。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 ”之势 ,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 。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 ,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 、颠沛流离的苦痛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赏析靖康之变后 ,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 ,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 ,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 ,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 ,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 ,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 ,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 ,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 ,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
端著一杯淡酒 ,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 ,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 ,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 ,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濛之中 ,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 ,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 ,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 。故物依然 ,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 ,更感凄凉 。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挨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 ,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 。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 ,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 。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 ,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 ,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 ,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 ,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 ,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 。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 ,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 。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 ,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 ,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 ” ,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 ,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 ,所谓“欲罢不能 ”的结果 。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 ,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 ”;但晓寒犹重 ,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 ”;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 ,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 ,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 ”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 ”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 ,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 。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 ”,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 ,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 ,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著,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 ,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 ”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 ,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 ,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 ,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着窗儿 ”以下,写独坐无聊 ,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 。“守着”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 ”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 ,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与此词意境相近 。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 ,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 ,也是蹊径独辟之笔 。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 ,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 ”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 ,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 ,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 ,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 ,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 ,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 ,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12篇诗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 : 秦观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度 通:渡)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词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七夕节 , 爱情 , 哲理 , 婉约 , 抒情 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宋代·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宋代 :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 ,谁与争功! 宋词三百首 , 咏史怀古 , 豪放 风消绛蜡 ,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 ,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 ,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宋代·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解语花·上元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 ,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 ,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唯只见 、旧情衰谢。清漏移 ,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 宋词三百首 , 元宵节抒情
关于“《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wiki/202507-960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翻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