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教育学”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教育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的专业基础课。为了解决这门课程的教材问题 ,我们在1980年曾编写过一本《教育学》。以后在试用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1982年又对它着手进行修改 。198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第一版就是在对前书作了较大修改后 ,经作者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的。1984年版在教材体系上作了一些变动,增添了《教育的本质》、《教师和学生》 、《智育》等章,对原教材中大部分的内容都做了重写和改写(少数几章除外),主观上力求能反映我国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
8个教育学简答题高频考点及其解析
学生观是教育者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对学生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观和传统教育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观有着诸多的不同。学习和把握现代教育视野下学生观的特征,对于完善我国现代教育理论 ,加快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研读,可以发现,现代教育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观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优势发展领域的个体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 ,青少年学生在智力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只有那些在认知领域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才能完成高深的学习任务,成为社会上的精英 ,因而更加强调基础教育机构的功能就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挑选优秀学生,并把他们培养成社会精英,但对认知能力不佳的学生则严重忽视 ,认为他们反正要进入劳动者大军的,不必要接受高深的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必然造成对人才要求的多元化。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也充分证明青少年学生在智力领域的天赋确实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绝对不是青少年学生不能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障碍 ,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优势发展领域,教育者只要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适合他们特点的教育教学,他们都会学会规定的知识技能 ,在自己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所进步,成为社会所需的多元人才的。正如美国掌握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布卢姆所指出的:“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学习,如果在早先与现在都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的话 ,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 ”[1]多元智力理论的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也认为,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是具有巨大智能发展潜力的个体,“只要大脑没有受伤 ,如果有机会接触有利于培养某一种智能的环境和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个智能的发展上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2]
因此 ,我国基础教育机构的教师要尽早摒弃传统的学生观,要真正把青少年学生看作具有独特发展优势和无限发展潜力的个体,不能歧视任何智力发展有障碍的学生,要充满信心地关怀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成长 ,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特点的个性化的课程与教学,引导他们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多元人才。
二、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青少年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的身心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对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很少提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青少年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在现代教育理论者看来,教育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青少年学生主动的认识活动 ,青少年学生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他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精神,调动全身的器官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最终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技能 ,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现代教育理论在继续重视教师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是一个主体的人 ,更加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把它看成是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阿尔德勒也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 ,而不是被动的。它需要使用头脑,而不仅仅是记忆,它是一个以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主要动力的发现过程。”[3]因此 ,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教师都要尽早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理念,要创造各种条件,尽可能地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的主体精神 ,给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使他们在活动与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
三、每一个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人
青少年学生有他们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具有自身的内心世界。和正常的成人相比 ,青少年学生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或缺陷,但他们的不足或缺陷正在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逐步减少。确实,青少年学生是身心处于急剧发展变化状态的人 ,他们在知识 、技能和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或问题,但只要他们没有重大的疾病,他们就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如果为他们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加上他们自身的努力,他们肯定能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所强调的:“现代科学指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 ,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人,是有独特贡献的 。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 ,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 ”[4]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范美楠也认为:“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5]而传统的教育理论总是把学生看作永远长不大的小成人,总是喜欢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教育效果不佳 。
因此,我国教育工作者要尽早转变教育观念,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要求不问青红皂白地强加给学生 ,不能继续用固定的眼光和成人的标准看待青少年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现在不行就永远不行,过去有缺点就永远不能改正 ,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们,充分相信他们的学习潜力,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适度的自由 ,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成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四、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是具体的人
教育工作者一生一世都在和青少年学生打交道,很难遇到音容笑貌完全相同的学生 ,更不用说个性完全一致的学生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遗传素质、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对待生活 、学习的态度不同,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他们现在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所指出的:“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在很大程度上 ,是一个普遍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然而,作为一个特殊教育过程的对象的某一特殊个人则显然是一个具体的人。”“每一个学习者的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 。他有他自己的历史 ,这个历史是不能和任何别人的历史混淆的。他有他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被一个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复合体所决定。这个复合体是由生物的、生理的、地理的 、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职业的因素所组成,而这些方面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都是各不相同的 。当我们决定教育的最终目的 、内容和方法时,我们又如何能不考虑这一点呢?进入教育过程的个体是一个具有文化遗产的儿童,他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 ,在他的内心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四周经济状况的影响。 ”[4]
因此,要完成国家规定的培养具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我国教育工作者就要切实把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当作一个具体的人来对待 ,要深入到学生中间详细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活和家庭中的具体情况,及时掌握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困惑,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尽可能做到让学校的课程与教学适应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多元人才。
五 、每一个学生都是整体的人
通过教育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是既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又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即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完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在现实社会中,教育过于迎合经济和社会变革的要求 ,造成了学生人格的分裂和身心的片面发展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所指出的:“目前教育青年人的方式,对于青年人的训练,人们接受的大量的信息――这一切都有助于人格的分裂。为了训练的目的 ,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的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为了科学研究和专门化的需要 ,对许多青年人原来应该进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养被弄得残缺不全。为从事某种内容分得很细或者某种效率不高的工作而进行的训练,过高地估计了提高技术才能的重要性而损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质 。”[4]
因此,要促使我国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我国教育工作者就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个整体的人来看待,要把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社会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彻底排除唯智主义思想的束缚和影响,创设优美的宽松的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在学习上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与交往中学习。促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 ,具有良好知识素养和高强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瞿葆坤.教育学文集?教学(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五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5] 王萍.教育现象学视野域中的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
(责任编辑付一静)
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 、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教育观
1)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 、探索、实践、质疑 、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
3)教师观
4)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 ,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
(2)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思维定势:指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4)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
(5)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6)动机的强度:学习动机会影响问题解决。
(7)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 、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
4、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说的意义和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实质性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之间的联系是在理解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 ,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 ,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
第一,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 ,不是最终答案。
第二,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 ,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第三,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这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命题同样的理解 ,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6、中学生注意品质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注意目的性逐渐增强并趋于成熟 。有意注意在学习、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无意注意进一步得到深化并达到成人水平。注意品质不断改善。
(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7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成熟
(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 ,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主要表现在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等的应用能力上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8、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的容量日渐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 ,对图形记忆要优于词语 。
(3)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能够学会依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由自己提出恰当的记忆任务 ,主动选择良好的记忆方法。
(4)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5)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
以上就是关于8个教育学简答题高频考点及其解析的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 、备考攻略等相关内容 ,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
一、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的行为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须知数千年的师道尊严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学生对教育学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一方面不断学习 、吸收现代教育思想 ,努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另一方面还要用现代的学生观检验我们的教育行为 。
1.教师心中要有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然而教育实际中 ,却常常出现教者自行其事,心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如课上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来 ,教师常常“怒发冲冠”,动辄罚站、训斥、责骂 。虽然,所问问题可能已解说不止一次 ,但学生仍旧未能理解。怎么办?我们认为教师能做的和该做只是再向他解说一遍。因此,可以对他这样说:那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有说清楚 ,让老师你再讲一遍,好吗?反过来想一想,训斥 、责骂和罚站 ,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损于师生之间的感情 。再比如 ,找学生面批作业,见到明显“低级”错误时,教师常会十分生气 ,言语多严厉,甚至斥责学生。静而思之,面批本是好事 ,旨在帮助巩固提高。殊不知,严厉之语,斥责之声 ,非但 不能帮学生,反而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 ,可谓好事没办好。教育实际中,这一类好事没办好的情况恐怕不是少数 。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的存在,不能说与此无关。如果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那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2.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
有学者将教育列为服务行业 ,“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的提法也屡见报端 。我们赞成这一提法。我们认为,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家长花钱送子女到学校读书 ,就应该让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服务 。然而,受到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的相当一部分教师,一下子难以接受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 ,或者嘴上接受而教育教学行为依旧沿袭老一套。令学生围着教师转,让学生处处听从教师的安排,忽视学生的需要 ,不顾学生心里所思所想……这些做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没有吗?'怎么办?教师要自觉转变思想,树立为学生需要
关于“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教育学”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凉城深巷]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wiki/202508-2170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凉城深巷”!
希望本篇文章《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教育学》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教育学”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教育学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