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怎么样 好不好”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怎么样 好不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中专 是很多初中毕业生的选择 ,下面我就为大家来整理一下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怎么样,仅供参考。
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怎么样好不好
学校位于南宁市武鸣县风景秀丽的灵水湖畔,占地面积165亩 ,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化面积达70%以上
网友评价:
1. 就业率很高,最大的优势就是就业
2.还行吧,最起码在这里还是个不错的学校 ,毕业也能学到知识;
3.学校是一个很不错的中职,开设的专业也是非常好的。
升学前景1 、通过高校对口招生考试或校长实名推荐就读区内外高等院校,享受普通大学生的同等待遇 。
2、依托我校丰富的高考教学经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学分互认融通机制,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就读区内外高等院校。
3、201 7年高校单招或高考招生,有650多人考上了高等院校,其中 ,有120人考上了本科院校,10人考上了重点大学。
艺术高考班学生韦婷婷考上西南交通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并获得该校公派到加拿大留学;杨江帆考上中国美术学院;韦立明考上北京科技大学;覃美静 、黄蓝翎考上中南民族大学;姚登科考上青岛科技大学;罗华君、吕游、雷娉等考上广西艺术学院;黄诚考上云南师范大学等等 。
就业前景学校与国际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订单合作办学,保证学生就业岗位好 、工资高、 待遇好。近几年来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
与我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主要用人单位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旅游公司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沿海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 曼博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未来教育集团 香港美联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简介1956年3月19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民族政策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当时为广西省)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创办了桂西壮文学校,第一任校长由当时桂西壮族自治区(后改州)人民政府主席覃应机同志兼任。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学校随之易名为广西壮文学校 。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怎么样,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壮族语言的由来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 、四川等省。壮族族称来源于部份壮族的自称“布壮 ”。此外,还有自称布侬、布土、布样 、布斑、布越、布那 、侬安、布偏、土佬 、高栏、布曼、布岱、布敏 、布陇、布东等20多种 。建国后,统称为僮族。1965年根据周恩来的提议,经国务院批准 ,将“僮”改为“壮”。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族人口数为16178811 。壮族使用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南宋时已出现用方块汉字构成的土俗字。土俗字使用面不广 ,会使用的人也不多,多用于书写地名、编山歌 、记事 。1955年国家帮助壮族创制了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并得到了推行。1982年又做了适当修改 ,并推广使用壮文。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壮族是由中国古代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它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 、鸟浒,宋以后的僮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当秦朝势力进入岭南以前 ,在祖国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主要居住着属于百越系统的西瓯和骆越两族群,这两个族群就是壮族的先民。 根据出土文物发现 ,早在春秋 、战国时期,壮族先民已普遍使用铜器,这些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发展 ,壮族社会无阶级的原始公社进入到奴隶社会。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 ,兵分5路,进军岭南。秦军战胜西瓯人,统一了岭南 ,设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置于中央集权制的统治之下 。又派监禄在广西修筑灵渠,把湘江与漓江连接起来 ,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接着,从中原迁来大批汉人“与越杂处 ”。这些汉人在与瓯 、骆越的交往、通婚过程中,部分成为壮族 ,同时加速了越人社会经济的发展 。 从汉至唐初,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 ,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 ,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其中桂 、邕、容三管都是壮族先民的聚居区 。两宋、元 、明、清时期 ,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建州县、派官史 、征贡赋,中央王朝在壮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州县制度 ,给壮族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壮族人民不堪奴役,多次反抗。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起事于岭南的壮族地区 。但历次起义都遭到了反动统治者的血腥镇压而告失败。壮族人民在抗击法国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壮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社会经济 建国前的壮族社会基本上还是封建社会 ,封建王朝在壮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县制度,封任壮族寨主、大姓为地方官吏,以加强对壮族人民的统治。而富于革命传统的壮族人民,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奋起反抗暴政,不断冲击着封建统治政权,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 在距今数千年前 ,壮族的先民就开始使用石斧 、石凿、石刀、石锛等磨光石器进行狩猎和耕种。秦汉时,广西东部沿海地区已经播种水稻,并开始使用耕牛和铁器发展农业生产。以越人为主体的“南越国 ” ,其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隋唐以后,许多地方的壮族人民已使用铁犁和铁质脚踏犁,还发展了矿冶业 、家庭纺织业和其它手工业。如宋代广西龙州(壮人聚居区)打制的“扁刀” ,可以连斩数牛而锋刃不钝,工艺高超,远近闻名;南宋初叶 ,广西有吃不完的贱价米运往广州等地出售。到了明代,壮族地区社会生产,即使是边远地区,也呈现出“益比内地”的新面貌 。至清代 ,壮族地区的社会生产水平与当地或附近汉族地区已大体一样了。在民国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不重视发展社会经济事业,壮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壮族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 。1952年12月9日,在广西省西部壮族聚居区建立了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改称自治州),辖41个县。1958年3月15日 ,在广西省的辖境范围内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了桂西壮族自治州建制。同年4月1日,建立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962年9月26日 ,又建立了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壮族干部和发展壮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不断开拓进取,发展壮大了农村经济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铺设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讯网络,繁荣了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广大人民正在向现代化迈进 。1990年广西农业总产值达252.22亿元 ,比1950年增长4.3倍,比1978年增长74.6%。工业总产值达353.43亿元,比1950年增长117·8倍。国民收入335.98亿元 ,比1950年增长9.8倍 。广西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目前 ,广西已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一个开放的广西正在中国的南部崛起。 文化艺术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 ” ,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 。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 。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 、对歌、客气歌、推歌 、盘歌、点更歌、离别歌 、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 ”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 。歌圩期间 ,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 ,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 。吃五色饭 、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唐代 ,壮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为内容,以敲击声伴舞。宋代有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 。男的舞姿刚健有力 ,女的婀娜多姿。这舞蹈流传至今。在汉族戏剧的影响下,大约在清代,壮族开始出现戏剧 。一种是用壮语演唱的壮剧 、师公戏、木偶戏;另一种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歌舞剧。壮剧又分为流行于田林、西林 、百色一带的“北路壮剧” ,是在滇戏的影响下,于民间说唱曲艺“板凳戏 ”的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滇戏的唱腔 ,伴奏的乐器有壮族的马骨胡、葫芦胡、木叶和汉族的笛子 、三弦、二胡。流行于青西、德保一代的“南路壮剧”,是在马隘土戏的基础上,受邑剧影响而形成演唱合一的戏曲形式,伴奏乐器除本民族的马骨胡] 、葫芦胡外 ,还采用了邑剧的文锣、武锣、大钹 、小钹、二胡、三弦、笛子 、鼓、梆子 。 古代壮族先民在今广西宁明、龙州 、凭祥、崇左、扶绥五县市境内的断崖陡壁上,绘制了众多的崖壁画,仅在明江 、左江沿岸连绵200多公里的地段上就有60多处。画面有人形、兽形和圆形图案等 ,人物画像最多。人形多为正面绘制的蹲式,有的斜挂腰刀,有的在平伸的手下方、曲腿的上方有圆环 。另一种是侧面绘制的双腿弯曲式 ,双手向面部前方斜伸,并有圆环。宁明县明江畔花山崖壁画绘制集中 、典型,其中一陡壁上绘制有1300多个人物形象 ,大的有约1.5米高,小的仅50至60厘米。此外,还有似狗的形象。笔画古朴粗犷 ,给观众一种热烈欢乐的感觉 。壁画多在河流急弯险滩岸边陡壁中间,离江面30至40米以上,要攀登上去绘画是十分困难的。壁画的绘制年代,画面表现的意思 ,用什么方法登高绘制以及使用的绘画工具、原料等问题,还在深入研究中。 壮族铸造和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迄今,在壮族地区的绝大多数县份已发掘出不同时期的铜鼓。铜鼓的类型很多 ,大小不一。鼓面圆平,鼓身中空无底,装饰着各种图案花纹 。在历史上 ,铜鼓既是乐器,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从冶炼技术和造型技术来看,在广西田东县锅盖岭出土的属于战国时期的铜鼓 ,在广西贵县、西林县出土的属西汉时期的铜鼓,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壮锦是壮族人民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它用棉纱和五色丝绒织成,花纹图案别致 ,结实耐用。壮锦的生产,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 、宋时代已有记载。到了清代,壮锦生产已遍及壮族地区,成为壮族人民的被服所需和市场的畅销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壮锦得到新的发展,花纹图案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如壁挂、台布、坐垫、沙发布 、窗帘等。现在广西靖西、宾阳等地生产的壮锦,畅销国内外。 武术活动在壮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有独特的习俗。如明代桂西壮人 ,男孩长到十来岁,就要教他练武 。当地土司提倡群众习武,群众也崇尚武术 ,每年冬闲时节,壮乡的各个村寨都延聘师傅传授武艺。这种习俗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后。而今壮乡的传统武术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 。 风俗习惯 壮族的婚姻 ,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是自由的。富有人家纳妾,劳苦人民是一夫一妻。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 ”,现在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 。青年男女结婚后 ,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因此 ,“不落夫家”的时间为三、五年不等。在历史上,“不落夫家”期间有性自由,后来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 ,遭到严禁,违者会被处死 。现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壮族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干栏 ”(又称“麻栏”) ,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近三 、四十年来 ,这种建筑形式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 壮族服饰各地不一,广西西北部,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 、宽脚的裤子 ,腰间束绣花围腰,喜戴银首饰;广西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妇女,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 ,包方块形状的黑帕,穿黑色宽脚裤子。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是自织的土布,现多用机织布 。过去有凿齿(即打掉一两颗牙 ,再装上金牙) 、文身习俗,现已改变。 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 ,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是大米和玉米 。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粉、糕。妇女有嚼槟榔(也称吃蒌)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榔槟是必需赠送的礼物 。 宗教信仰 壮族除祭祀祖先外 ,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 、土地神、灶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以来,一批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基督教 、天主教教堂,发展教徒 ,但影响不大 。 (摘自《民族工作大全》千里原主编)
南宁都有哪些大学院校
壮语简介
壮族作为一个民族,它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本民族的共通语言——壮语。壮语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优美语言,它是壮族人民千百年来在共同的生活、生产和斗争中创造的。由于长期与汉人相处 ,壮语不断地吸收汉语的用语来丰富自己 。但壮族人民非常懂得珍惜保护自己的语言,所以壮语在基本语汇和基本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壮族后来分布到西南不少地方,语言都是大同小异 ,语根词汇变化很少。
按国内一般的观点认为,壮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不过壮语系属问题仍旧有争论,国外的观点大都认为属于台-加岱语系 ,鉴于同源词是亲属语言的唯一证据,属于台-加岱语系的观点是比属于汉藏语系要有根据的 。壮语大致可分南北两大方言,十二个土语区 ,但从语音 、语法、词汇等方面看其内容的一致性还比较大。其内部分支如表:
邕北土语
红水河土语
柳江土语
桂北土语
右江土语
桂边土语
邱北土语
连山土语
邕南土语
左江土语
德靖土语
砚广土语
文麻土语
壮族文字由来
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为了便于记事和进行交流,在商周时期就创造了刻划文字符号。这种文字在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中称为sawgoek,意为本源书 ,即最古老的文字 。从广西出土的战国至汉代的文物中看到,这种刻划符号开始出现对物象轮廓的勾勒,有向象形文字发展的趋势 ,它比结绳记事前进了一步。后来,随着汉文化在壮族地区的广泛传揪播,壮族先民又吸取并仿造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格 ,创造出sawndip,意即生造字。这就是史籍所称的"土俗字",又叫"方块土俗字"或"方块壮字" 。这种文字有的是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而成 ,有的是借用汉字注壮语音义,有些是创造的类象形字。
本源书和土俗字是壮族文字发展史上两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学术界一般认为,壮族的土俗字始于唐 ,兴于宋而盛于明清,既有碑刻,且有大量的师公唱本和民歌抄本传世 。壮族的许多传统长诗、神话故事等藉此得以保存。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文字没有得到规范和统一 ,至今亦只在民间的一定范围里应用。现经初步搜集整理,已将流传的土俗字集注成《古壮字字典》出版 。"古壮字"这一概念的确认,既反映了其作为一种民族文字的历史存在及作用 ,又能把传统壮字与今新创的拼音壮文区别开来。它表明壮族的文字历史悠久,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拼音壮文是在本世纪5O年代创造的。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了提高壮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帮助壮族人民创造了拼音壮文 。这套拼音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字母,以壮族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的壮语语音为标准音。1957年11月29日 ,国务院通过了壮文方案,井批准在壮族地区试点推行。至此,壮族人民有了合法的 、统一的文字 。
古壮字 壮语称sawndip ,意即生僻字或生造字,又称土俗书、土俗字、方块壮字,现定名为古壮字。它主要是借助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进行再创造,是壮族古文字发展史上突飞阶段的产物。土俗字产生的年代 ,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是从唐代开始 。唐永淳元年(682年)澄洲(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刺史韦敬办撰写的《澄洲无虞县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文中,就有□(夕+一) 、□(林+田)等字,这些已成为形、声、义统一的 、结构固定的文字。到了宋代 ,土俗字的运用更加广泛,据范成大于淳熙二年(1175年)所著的《桂海虞衡志》载:"边远俗陋,牒诉券约专用土俗书 ,桂林诸邑皆然。今姑记临桂数字 。虽甚鄙野,而偏傍亦有依附。□(音矮),不长也。□同(音稳) ,坐于门中,稳也 。□(大+坐)(亦音稳),大坐亦稳也。□(亻+小)(音袅) ,小儿也,□(不+大)(音动),人瘦弱也。□(不+生)(音终),人亡绝也。(石+打)(音腊) ,不能举足也 。(女+大)(音大),女大及娣也。□(石+山)(音磡),山石之岩窟也。闩月(音撺) ,门横关也 。他不能悉纪。余阅讼牒二年,习见之。"关于土俗字的字形及其应用,宋代庄禅的《鸡肋篇》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书也有所记载 。到了明代 ,土俗字已成为壮族民间的书面文学用字。清初浔州(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推官吴淇的《粤风续九》中,采录有俍、壮的"扇歌"、"担歌"和"巾歌",即壮族男女把情歌写在扇面 ,刻在扁担和织(绣)在花巾上以此为信物,相赠定情。并称其"文如鼎彝,歌与花鸟相间 ,字亦如蝇头" 。有的地方用土俗字编写的歌本数以箱计。清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卷8《刘三蛆》条中说:"凡作歌者,毋论齐民与、瑶 、壮人、山子等类,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录焉 ,不得携出,渐积遂至数箧 。"产生于明代,流传于右江河谷的二万行《嘹歌》 ,就是以土俗字抄本传世的。道光十一年(1831年),广西宜山县安马乡古育村廖士宽墓的诗碑,全用土俗字写成。碑上刻有一首五言勒脚体壮歌共120行 ,生动而详尽地表白了作者的身世和晚年悲凉的情景。壮族民间的神话、故事 、传说、歌谣、谚语 、剧本、寓言、楹联 、碑刻、药方、家谱 、契约等,多用土俗字记录并流传 。在壮族的文化发展史上,土俗字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拼音壮文 壮族拼音文字。以拉丁字母为字母 ,用以拼写壮语标准音的-套书写符号系统,是法定的壮文 。1955年,在南宁召开的壮文工作会议上决定:以北部方言为基础 ,以武鸣县的语言为标准音,创制壮文。根据决决定,1955年12月制订了壮文方案,经过2年的试行、修改后于1957年由政务院批准公布推行。 1981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这套文字系统作了修改,把非拉丁字母符号全部改成拉丁字母,以词为书写单位 ,移行时必须保持完整的音节 。拼音壮文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力推行。 1981年后,壮文进入学校,用壮文翻译了小学、中学 、中师和高等学校教材。广西民族报以壮文为主 ,《三月三》文学杂志也出壮文版 。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各类壮文图书数百种,部分马列著作、国家文献也翻译成壮文出版。
广西有哪些大学:
1、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简称“西大” ,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 ” 、“211工程”、“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
2、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在具有“绿城 ”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 ,入选国家“111计划”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广西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 。
3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简称“民大”,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坐落于中国“绿城 ”南宁市,是首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重点建设高校。
4、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药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壮医药教育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5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一所区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为广西特色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广西财经学院、百度百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百度百科-广西民族大学、百度百科-广西医科大学 、百度百科-广西大学
关于“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怎么样 好不好”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zlan/202507-1038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怎么样 好不好》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怎么样 好不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怎么样 好不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