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桂术汤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桂术汤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目录 1 拼音 2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桂术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各家论述 2.4 摘录 3 《直指》卷七:桂术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三因》卷十:桂术汤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辨证录》卷一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 6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桂术汤 1 拼音
guì shù tāng
2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桂术汤 2.1 处方肉桂、人参 、茯苓、甘草、陈皮 、五味、白术(土炒)、香附(酒炒) 、苍术(泔水浸)、**壳、杜仲、补骨脂(盐水炒) 。
2.2 功能主治温补固涩。主妇人产后脾胃气虚,或大肠虚寒遗粪 ,或白色兼沫水下者。
2.3 各家论述大肠虚则寒,粪白色,且水与沫兼下 ,其为虚寒无疑,法当温补加固涩之药 。四君子加陈皮 、香附则运气,加粟壳、五味则固脱;苍术、肉桂辛热以祛寒;杜仲 、补骨脂辛温以补两尺。寒者温之,虚者补之 ,脱者固之,土旺而遗粪之症愈矣。桂术汤补气而不补血,以气旺而血自充也 。
2.4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3 《直指》卷七:桂术汤 3.1 处方辣桂3两 ,白术2两,麻黄(去节)2两,细辛(去苗)2两 ,甘草(炒)2两,枳壳(制)1两半,干姜(炮)1两半。
3.2 制法上为散。
3.3 功能主治水饮气分证。气为饮隔 ,痞满腹鸣,骨痛冷痹 。
3.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服。
3.5 摘录《直指》卷七
4 《三因》卷十:桂术汤 4.1 处方桂心1两 ,白术1两,枳实(麸炒,去瓤)半两,京豉半两 ,干葛半两,杏仁半两,甘草半两。
4.2 制法上为散 。
4.3 功能主治酒疸因下后 ,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韭齑状 ,大便正黑,皮肤不仁,其脉微而数。
4.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本方方名 ,《丹溪心法》引作“白术汤 ”。
4.5 摘录《三因》卷十
5 《辨证录》卷一 5.1 方名桂术汤
5.2 组成白术5钱,肉桂1钱 。
5.3 主治冬月伤寒,12日即自汗出 ,咽痛,吐利交作,肾经有寒者。
5.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6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6.1 方名桂术汤
6.2 组成桂(去粗皮)1两,白术3分 ,人参3分,附子(炮裂,去脐皮)3分 ,防风(去叉)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 。
6.3 主治伤寒柔痉 ,手足厥冷,筋急,汗不止。
6.4 桂术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 ,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1日2次。
6.5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
古籍中的桂术汤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二水病门]水饮(附论)半两制)白术甘草(各一分炒)白皮。南星。以类推桂术汤(出直指方)治气分。辣桂(三两)白术麻黄(去根...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论一首、脉证二十一条、方十九首外台云 。千金溢饮者。当发其汗。宜青龙汤 。直指。桂术汤。治气分 。本方。去芍药五味子半夏。加白术枳壳 。...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二·脾胃部呕吐膈气总论]膈气麦门冬汤主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茯苓桂术汤主之。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出之,宜茯苓桂术甘草...
《辨证录》:[卷之九]疝气门(附奔豚八则)相济 ,邪不难制,无有死斗之失也 。此症亦可用参苓桂术汤。白术(二两)肉桂(二钱)人参(五钱)半夏(五...
《辨证录》:[卷之一]伤寒门(四十三则)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简介
消炎药 、退烧剂、打点滴、抗生素都属于下法,会让身体虚寒 ,邪气侵入更深的经脉,种下不好的病根。如果邪气入了厥阴,体质就会受到改变。
6.21太阳病 ,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 ,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
阳气跑掉了 ,抓不回来叫“亡阳”,一个人表面阳气没有了,通常会汗流不止。如果水的能量太稀薄 ,身体视其为异类,就会汗流不止。
(汗是从营分到卫分再通过汽化排出来的,所以出汗会损伤到心阳 。)
大量出汗 ,全身水分不够——身体从血里夺水分,然后血干干的——血虚易抽筋,手脚有绷紧感 ,难以屈伸。
此条的重点在于: 恶风 、汗不止 。
“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受风寒邪气可以用附子 。
“寒湿痿痹,拘挛膝痛 ”:由于寒湿造成脚抽筋。
“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附子可以破阴实;刀伤要防破伤风 ,附子可以把风邪逼出去(脓疮是用黄芪)。
附子跟乌头、天雄是一家的 。乌头是母株,旁边牵丝一坨圆圆的东西是附子,很像胎元之气,很补先天。
附子可以决定将来是当乌头还是天雄 ,所以还没有决定这个情况就是未分化的特质。
当附子长大后不变成乌头,而是一条往下长,不再分出能量去长下一代 ,把能量都锁住,这个就是天雄,可以固精 。3年为附子 ,4年为乌头,5年为天雄。
生附子——破阴实
熟附子——补阳气
用姜汁炮制,补阳气效果不会受损 ,毒性也最低。
用甘草炮制,毒性降低了,但是补阳气效果也降低了。(黄颜色的附子片就是甘草炮制的)
吃附子一开始会发燥 ,吃到嘴里更有口水了,就表示命门火已经可以把水运化到头顶下来,这是比较健康的征兆 。
附子通行十二经,桂枝汤里加附子 ,附子的阳气会随着桂枝汤的路径走一遍,从营分通到卫分,表阳够了就不流汗了。如果脉浮不紧 ,非常怕冷,有汗,就是桂枝加附子汤。
“下之后”:经常打点滴、吃消炎药 、退烧药 ,身体里的元气就虚了,感冒会随着元气向下坠 。于是卫分的邪气会往里拉,太阳病本来是在体表的战场会向里。
“脉促 ”:跳的比平时快 ,但会偶尔停一下。(数脉是单纯跳的快,注意区分)
“胸满”:元气内泄,气压胸口 ,胸口感到闷 。
芍药是将药性勾勒在只能用在某个轮廓里,所以去掉芍药,解除封印,把邪气撑出去 ,重新做回桂枝汤要做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脉促、胸闷又怕冷,可以加附子补阳气。
郝万山说过,一般冠心病半夜因为天气寒冷发作心绞痛 ,有胸闷或憋气的感觉,可以用桂枝去芍药汤,输出心阳、打通营卫 。
黄芪汤加生姜(小阴旦汤):黄芪+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芍药把肠子松开 ,黄芪消炎,生姜排水——治热性肠炎下痢
(与桂枝汤小阳旦汤程式不同)
桂枝 去芍 加苓术汤——苓 桂 术甘汤:(脾胃区块)
茯苓——清通心脏区块水气,让肠胃的水渗掉 ,增加小肠的吸水机能——间接补心药
白术——让脾胃机能旺盛,把水从脾胃吸走
桂枝——通心阳,化痰饮 ,气就通了
(看似太阴病,实则并在太阳)
桂枝 去桂 加苓术汤——苓 芍 术甘汤:(泌尿结构)
芍药——抽水泵功能,把水放到膀胱,利尿
(看似太阳病 ,实则病在太阴)
结论
1.芍桂的张合,可以决定这个是作用于太阴还是太阳,是作用在脾胃还是营卫。
2.注意伤寒论的陷阱题。
一个人脾胃虚 ,没有办法把喝的水吸到脾里(脾阳虚,心阳虚不能运化水) 。而命门火要借这个水汽引导运化,现在这个水下不来 ,命门火干烧,没有水汽上去,头就会僵硬 ,人会燥热,汗肯定也没有。
“心下”指的胃部,胃有一团水在 ,就会胀满闷痛。水不通,小便肯定也不利。
∴此条为假的桂枝汤证,注意鉴别 。
加了白术或茯苓,会让小肠吸水力增强。芍药会让脾区块(胃+小肠)松开 ,把水引下来。
(甘遂半夏汤证也是用到了这个程式)
太阴病脉沉,但一个人脉浮、把起来不通畅,表示里面主要的不是太阴病 ,而是有内泄到脾胃的太阳病 。需要桂枝去芍药加苓术汤,还给太阳病解决。这是一个假扮太阴的太阳病。
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的区别
目录 1 拼音 2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 6 各家论述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1 拼音
guì zhī qù sháo yào jiā fú líng bái zhú tāng
2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别名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
3 处方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3两,白术3两 。
4 功能主治太阳病服桂枝汤 ,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 ,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5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的用法用量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原书同卷)、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伤寒论方解》)。
6 各家论述
①《金鉴》:此条为汗下后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者立治法也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 、发热无汗之表乎?若去桂则是芍药、甘草、茯苓 、白术,并无辛甘走营卫之品 ,而曰余依桂枝汤法,无所谓也。且论中有脉促胸满、汗出恶寒之证,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去芍药者,为胸满也;此条证虽稍异,而其满则同 ,为去芍药可知矣。用桂枝汤以解表,去芍药之酸收,避无汗、心下之满;加茯苓之燥渗 ,因水停小便不利也 。余依桂枝汤法煎服,谓依桂枝汤法取汗也。小便利则愈,谓饮病输水道则愈也。此方即桂苓甘术汤而有生姜 、大枣 ,其意专在解肌,利水次之,故用生姜、大枣佐桂枝,以通津液取汗也。②《伤寒论方解》:本方如去桂 ,便与证候不合 。日医如吉益猷、丹波元简 、山田正珍诸氏亦认为不当去桂。因此,理应从《金鉴》及吉益猷氏的说法,将“去桂”改为“去芍 ” ,庶几药与证合。
7 摘录《金鉴》卷三十一
古籍中的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删补名医方论》:[卷六]删补名医方论(六)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于桂枝汤...
《伤寒心法要诀》:[卷三]汇方甘草汤。根据本方去芍药,名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棱枝甘草大枣汤...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汇方甘草汤.根据本方去芍药,名桂枝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苓桂术甘汤 茯苓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
《医宗金鉴》:[卷三桂枝人参葛根黄芩黄连二汤合论]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茯苓,白术...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的区别是材料的不同 。
真武汤的组成:茯苓、芍药、生姜、附子 、白术。
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茯苓、桂枝、白术 、甘草。
扩展资料:
中药的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配合应用 。
2、证候禁忌,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 ,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称“证候禁忌”。如麻黄性味辛温 ,功能发汗解表 、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只适宜于外感风寒表实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 ,而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禁止使用。
3、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 ,一般可分为慎用与禁用两大类。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斟酌使用。
4 、服药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 ,又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 、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 ,饮食禁忌也有区别。
参考资料:
关于“桂术汤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zlan/202507-1041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桂术汤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桂术汤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桂术汤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目录 1 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