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三国时期魏国有哪些大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时期魏国有哪些大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典韦
典韦,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 ,相貌魁梧,膂力过人 。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
后转投曹操 ,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 ,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 ,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
2、许褚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长八尺馀 ,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年轻时在家乡聚集了数千户人家 ,共同抵御贼寇 。曾有一次因缺粮与贼寇用牛交换粮食,牛到了对方手中后又跑了回来,结果许褚单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 ,贼寇大惊,不敢要牛就走了。从此淮 、汝、陈、梁之地,听到许褚之名都感到畏惧。
后追随曹操 ,自典韦战死之后,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 。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将刺客全部杀掉。
3 、张辽
张辽 ,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马邑之谋发起者聂壹的后人。
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 、吕布,恪尽职守 ,历尽坎坷。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 。曾洞察人心而劝降昌豨。
攻袁氏而转战河北。在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 。驱逐辽东大将柳毅。以静制动平定新军叛乱。勇登天柱山击灭陈兰、梅成 。此后,长期镇守合肥。
4、夏侯惇
夏侯惇 ,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 ,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 。
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 ,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 ,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 、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 ,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 。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 ,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
5、庞德
庞德,字令明 ,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原为马腾麾下武将,在随马腾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勇冠三军。
马腾被曹操征为卫尉后,庞德归属马超。马超兵败后,庞德随其一起投靠汉中张鲁 ,而后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仍留在张鲁麾下,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加入曹操 。
襄樊之战时 ,庞德率军支援樊城曹仁,在与关羽的战斗中,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 ,之后遭逢汉水暴溢,庞德连同于禁都全军覆没。兵败被擒后,庞德誓死不降 ,为关羽所杀。被追谥为壮侯 。
百度百科-典韦
百度百科-许褚
百度百科-张辽
百度百科-夏侯惇
百度百科-庞德
扒一扒《三国演义》中容易被忽略这些历史大咖
魏——
曹操:乱世奸雄,治世能臣(许劭)阿瞒(不可考)英雄 、龙(自封)乱世枭雄
司马懿:司马老贼(不可考)
许褚:虎痴 虎侯(曹操)
典韦:古之恶来(曹操)
张辽:古之昭虎
庞德:白马将军(与公孙瓒同,三国志有记载)
夏侯敦:完体将军(弥衡)盲夏侯 天之奇才
夏侯渊:虎步关西
曹仁:要钱太守(弥衡)世之福将
荀彧: (曹操称) 吾之子房
钟会: (司马昭) 吾之子房
曹彰:黄须儿(曹操)
曹爽:富家翁(自封)
曹冲:神童
孙礼:刺虎(曹睿)
夏侯茂:鸭(诸葛亮)
杜预:左传癖(不可考)
李典:( 军中称) 长者
徐晃:无敌将军
贾诩:鬼狐
郭嘉:鬼才
桓范: 智囊
荀玉:王佐奇才
吴——
孙权: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关羽)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
孙坚:江东猛虎
孙策:小霸王(不可考)
周瑜:周郎(不可考)
陆逊:白面书生(关羽)
鲁肃:老实人(周瑜)
吕蒙:吴下阿蒙(鲁肃)
甘宁:锦帆贼(不可考)
张昭:江东二张(不可考)
张纮:江东二张(不可考)
陆绩:怀橘之陆郎(诸葛亮)
孙尚香:枭姬
蜀——
刘备:大耳儿(吕布)织席贩履之夫(袁术)鱼(自封)英雄、龙(曹操)使君、豫州(不可考)皇叔(献帝)枭雄
刘禅: (小名) 阿斗/后主
诸葛亮:卧龙 、伏龙(司马徽)神人(鲁肃)水(刘备)诸葛村夫 武侯
庞统:凤雏(司马徽)非百里之才(诸葛亮)
关羽:神人(华佗)美髯公(献帝)虎父(自封)五虎(刘备)万夫莫敌(曹操)武圣...后世称关帝/关公/关圣
张飞:五虎(刘备)环眼贼(吕布)莽张飞
赵云:五虎(刘备)一身是胆(刘备)白衣将军 虎威将军、常胜将军
马超:五虎(刘备)锦马超(不可考)马儿(曹操)神威将军(羌人)
黄忠:五虎(刘备)老卒(关羽)神箭手 今世养舒
魏延:反骨(诸葛亮)
姜维:凤(诸葛亮)
马良:马氐五常,白眉最良(不可考)
秦宓:天辩(自封)
其他——
公孙瓒:白马将军(不可考)
高顺:陷阵营(高顺的一个部队是叫陷阵营)
颜良:河北四亭柱(不可考)
文丑:河北四亭柱(不可考)
高览:河北四亭柱(不可考)
张颌:河北四亭柱(不可考)
华歆:龙头(不可考)
邴原:龙身(不可考)
管宁:龙尾(不可考)
何进:何屠(董太后)
张燕:黑山贼(不可考)
黄祖:雕像(弥衡)
华佗:神医(虞翻)
吕布:三姓家奴(张飞)鹰(陈登)人中吕布(不可考)温候
潘凤:上将(韩馥)
司马徽:水镜先生(不可考)
文淑:阿鸯(不可考)
袁谭:逐{不会打}犬(曹操)
袁潭:逐{不会打}犬(曹操)
袁尚:逐{不会打}犬(曹操)
刘琦:逐{不会打}犬(曹操)
刘棕:逐{不会打}犬(曹操)
于吉:神仙(不可考)
张角:天公将军(自封)太平道人 ,大贤良师
张梁:地公将军(自封)
张宝:人公将军(自封)
张鲁:五斗米师君(自封)
张让:阿父
张绣:北地枪王 宛城侯
张燕:飞燕
臧洪:北地义士
臧霸:寇奴(小名)
附:
一龙:(龙头)华歆、(龙腹)邴原 、(龙尾)管宁
千古一相:诸葛亮
蜀汉一支花:姜维
幽洲二公孙:公孙度、公孙瓒
人中(汉末)双龙:曹操、刘备
二袁:袁绍 、袁术
二乔:大乔、小乔
江东双璧:孙策、周瑜
虎卫军二校尉:典韦,许褚
曹魏双璧:邓艾,钟会
二张:张昭 、张纮
二蔡:蔡邕、蔡文姬
魏国哼哈二将:典韦 ,许诸
建安三神区:董奉、张机 、华佗
三诸葛:(龙)诸葛亮、(虎)诸葛瑾、(狗)诸葛诞
三曹:曹操、曹丕 、曹植
三祖:曹操、曹丕、曹睿
三哲:曹操 、孙权、刘备
三马:司马懿、司马师 、司马昭
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三狗:何晏 、邓飏、丁谧
三豫:刘熙、孙密 、卫烈
李氏三龙:李邵、李朝、李朝亲弟
刘室三牧:刘虞、刘表 、刘焉
桃园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曹魏三征:王昶 、胡遵、母丘俭
曹魏三公:王朗、锺繇 、华歆
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张氏三兄弟(黄巾三张):张角 、张宝、张梁
颍川四长:韩韶、荀淑 、钟皓、陈寔
夏侯四杰: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 、夏侯和
董卓四大寇:李傕、郭汜、张济 、樊稠。
泰山四寇:孙观、吴敦、尹礼 、昌豨。
河北四将:颜良,文丑,张颌,高缆
东吴四将(吴国四狗):程普、黄盖、韩当 、祖茂
西川四将:张任、刘璝、泠苞 、邓贤 。
东吴四英杰(吴国四骏):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蜀汉四相:诸葛亮 、蒋琬、董允、费袆
东吴四友:诸葛恪 、张休、顾谭、陈表
曹魏四友:司马懿 、陈群、吴质、朱铄
魏国四聪:夏侯玄 、诸葛诞、邓飏、田畴
四大棋家:冯翎 、山子道、王九真、郭凯
河北四庭柱一正梁:颜良、文丑 、张郃、高览、韩猛(正梁)
马氏五常:马良季常 、马谡幼常 排第五 “马玄伯常、马康仲常、马津叔常 ”猜测 、等五兄弟“伯(孟)仲叔季”
曹魏五君:阮籍、嵇康、刘伶 、阮咸、向秀
东吴五君:顾邵、诸葛瑾 、步骘、严畯、张承
五荀:荀爽、荀淑 、荀靖、荀彧、荀顗
西凉五马:马腾 、马超、马岱、马休 、马铁。
魏之五大良将(魏五子):张辽、徐晃、乐进 、张郃、于禁
蜀汉五虎大将:关羽、张飞 、赵云、马超、黄忠
破曹五马:马超、马良 、马忠、马谡、马岱
黄巾(太平)六张:张角 、张宝、张梁、张燕 、张牛角、张曼成
东吴七杰:周瑜、吕蒙 、鲁肃、甘宁 黄盖 陆逊 张昭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 、山涛、刘伶、阮咸、向秀 、王戎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 、徐干、阮瑀、应旸 、刘桢
曹八将(八虎上将):许楮、张辽、乐进 、李典、曹仁、曹洪 、夏侯渊、夏侯敦
魏八虎骑:曹仁 ,曹洪,曹真,曹纯 ,曹休,夏侯敦,夏侯渊 ,夏侯尚
吕布八健将:张辽、臧霸、郝萌 、曹性、成廉,魏续、宋宪 、侯成
韩遂旗本八骑(西凉八部):成宜、程银、杨秋 、侯选、马玩、梁兴 、李堪、张横
荀氏八龙:荀俭、荀绲 、荀靖、荀焘、荀诜、荀爽 、荀肃、荀旉
江夏八俊:陈翔、范滂 、孔昱、范康、檀敷 、张俭、刘表、岑咥
八厨:度尚 、张邈、王考、刘儒 、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
八俊/八交/八顾:刘表 、张隐、薛郁、王访 、宣靖、公褚恭[公绪恭]、刘祗 、田林
八及:陈翔、翟超、孔昱 、苑康、檀敷、张俭 、刘表、岑咥
八绝:皇象、严武、宋寿 、曹不兴、郑妪、吴范 、刘敦、赵达
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 、司马孚、司马旭、司马恂 、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西园八校尉:(上军校尉)蹇硕 、(典军校尉)曹操、(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 、(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十常侍:张让 、赵忠、夏恽、郭胜 、孙璋、毕岚、段摇 、高望、张恭、韩悝 、宋典、粟嵩
谈到三国英雄,我们就会想到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 ,建立三足鼎立的曹魏 、蜀汉和东吴政权;也一定知道曹操的恶来典韦、虎痴许褚勇冠三军;刘备账前关羽、张飞 、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锐不可当;孙权麾下的儒将周瑜 、陆逊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其实这些人的大名如雷贯耳,其历史事迹千百年来已被人挖掘、表现得淋漓尽致,勿庸多言。下面 特别罗列一下三国时期容易被人所忽略的一些真实历史大咖 。由于人数众多 ,只能做挂一漏万式的粗线条勾勒,不可能展开详述。
首先是东汉末年造成三国前期封建割据乱象的 宦官集团“十常侍” ,它是张让、赵忠 、夏恽、郭胜、孙璋 、毕岚、段摇、高望、张恭 、韩悝、宋典、粟嵩等皇帝近侍官员组成的宦官集团。实际上主要有十二个人,但历史上仍习惯称呼他们为“十常侍 ” 。
十常侍横征暴敛 ,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 、婚宗姻亲、门人宾客把持全国州郡管治大权,强取豪夺 ,鱼肉百姓。张让甚至“僭越”朝制,把自家庄园建得高过皇宫,又怕灵帝发现 ,于是挖空心思以 “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祸” 来忽悠灵帝。这样终于导致天下人心大乱,盗贼蜂起 ,最后他们自己或被袁绍所杀,或逃亡自尽 。
再说说 实权在握的“西园八校尉 ” ,他们分别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 、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 、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西园就是当时的首都洛阳的一处皇家园林 ,东汉末年汉灵帝为了分其舅兄——大将军何进兵权,于中平五年八月在西园招募壮丁创立一支新军,并设置“西园八校尉”来管带。 诸校尉都受宦官上军校尉蹇硕统领,蹇硕又直接受命于皇帝 。 一时声势浩大 ,连何进也要惧其三分。
“西园八校尉”中的曹操 、袁绍大家都很熟悉了,后来都成了一世枭雄。有趣的是这两人的同僚右校尉淳于琼后来成了袁绍的部下,他就是后来官渡之战中负责守卫袁绍粮草的主官 ,结果在此次战争中被曹操偷袭了袁绍囤于乌巢的粮草,一把火烧得精光 。
官渡之战对袁绍可谓是灭顶之灾,除了淳于琼本人咎由自取 ,兵败被诛外,号称 “河北四庭柱 ”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等河间四将 ,先是颜良 、文丑阵亡 ,这次张郃、高览一同投降曹操,最终袁绍一败涂地,郁郁而终。
三国归晋 ,笑得最后的是司马懿(字仲达)家族。司马懿就是三国时 “司马八达” 的重要成员之一。河内温县(今河南焦作市温县)名门司马氏,传至司马懿父亲京兆伊司马防时,生下 兄弟八人——汉兖州刺史司马朗、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 、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孚、魏东武城侯司马馗、魏鸿胪丞司马恂 、魏中郎司马进、魏安城亭侯司马通、魏安平亭侯司马敏 。因为这八兄弟的表字里皆有一个“达”字,时人并称其为“司马八达 ”。
曹魏重臣司马懿在史书上被称为三国“冢虎” ,有谚云 “俊美幼麟是周郎,萧墙之内伏冢虎”。 冢为坟,“冢虎”指荒野 、远离人烟的老虎 ,不为害,所以“冢 ”有隐藏,隐蔽低调的意思 ,暗喻司马懿不遂意时(曹操、曹丕当政时期)委曲求全,得意时(曹丕儿子曹睿当政后)位高权重、赶尽杀绝 。
所以 司马懿其实是一只白额吊睛大虎,他为人“内忌而外宽 ,猜忌多权变”, 说白了就是笑面虎 、老狐狸!先是蛰伏扮作一头猪,时机成熟后抄了曹魏的后路扮猪吃虎。其实曹操在世时就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狼顾之相 ” ,心里很忌讳,曾经告诫他的儿子曹丕: “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遗憾的是,由于司马懿做事殷勤尽心 ,又善于伪装,终于骗取了曹丕的信任,曹丕甚至把司马懿、陈群、吴质 、朱铄这四人作为其早期的核心心腹 ,史称 “曹魏四友” 。
最后司马氏成了篡汉曹魏背后的黄雀。而且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还在攫取曹魏政权之前,把曹操、曹丕的子孙视作儿皇帝,玩弄于鼓掌 ,让曹氏成为千古笑柄!成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即出自这一段史实。相传曹操逝世前曾梦见 “三马同槽而食”,实际上是寓意司马懿和其子司马师 、司马昭这“三司马”将来会蚕食曹氏的帝王基业 。
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 ”是由受皇上崇信的宦官集团以“党人”罪名禁锢读书人 ,使其终身不得做官而得名。后世认为 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
这些读书人(士人)即后来所说的士大夫 。他们品德高尚,但是在仕途荆棘、官路不通的情况下 ,他们满腹不平,并与在朝反宦官的势力 、在野的名士以及太学生结合,对他们认为善的人,就互相推荐标榜;对他们认为恶的人 ,一概深恶痛绝。于是形成了 标榜、品评人物,互立雅号的社会风尚。
当时的士人和太学生把敢于同宦官进行斗争且本身学问、道德悠长的知名人物称为君子,并按从高到低的“评级”冠以 “三君 ” ,“八俊” 、“八顾”、“八及”、“八厨 ” 等雅号 。
其中“三君”意思是“一世之所宗”的三个人,是当世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八俊 ”中的八人乃人中英杰;另有道德可以为他人榜样的八人被推崇为“八顾”; 张俭 、岑晊、刘表、陈翔、孔昱 、苑康、檀敷、翟超等八人属于“能导人追宗者”,即可以引导其他人学习前述“三君 ”道德文章的引路人 ,称为“八及” ;度尚 、张邈、王考、刘儒 、胡母班、秦周、蕃向 、王章等八人“能以财救人者”,即不惜家财,救苦救难 ,被推崇为 “八厨 ” 。
“八及”之一的刘表,我们都熟悉刘备的这位宗亲大哥,他为荆州州牧期间 ,恩威并著,招诱有方,实现万里肃清、群民悦服!而后开经立学,爱民养士 ,从容自保。在汉末军阀混战中,他远交袁绍,近结张绣 ,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一度称雄荆汉,先杀孙坚,后拒曹操。
遗憾的是 刘表是守成之君 ,座谈论道,多疑无决,无进取四方之志;加之生出“如豚犬尔”的儿子 ,很快在他病死后,大好江山被他儿子刘琮奉送给曹操 。
说到刘表,就有必要说一说 “刘虞、刘表 、刘焉 ”这“刘氏三牧” 。这三人都是汉朝皇帝的宗亲。上文已经说过, 刘表是荆州刺史(后称州牧) ,从族谱上看是刘备的远房族兄;范书《刘焉传》:出(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 ,宗正 刘虞为幽州牧 ,皆以本秩居职 。”刘虞是幽州州牧,后来他与刘备的学长公孙瓒(同是卢植的学生)在争夺幽州的控制权时 ,兵败被杀。
按辈分刘焉是刘备的叔叔,《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结义后首次投军就是投到刘焉账下。 刘焉当上益州牧 之后就一心割据,做起土皇帝 ,半独立于中央政府 。益州是东汉时最大的州,它包括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全境和陕西省南部,云南省西北部。有汉中、蜀、永安等郡。
无奈接他班的儿子刘璋暗弱 ,在内忧外患之际,听信手下谋士张松 、法正之言,迎接族叔刘备进入益州护卫自己,共拒曹操 。不料此举乃引狼入室的不智之举 ,大耳哥刘备反戈一击,顺手夺取了益州。
“八厨”之一的山东汉子张邈,和曹操、袁绍都是朋友。在汴水之战后归附曹操 ,后来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接吕布为兖州牧。后吕布被曹操彻底击败 ,张邈也在败军之中,被部下所杀 。
谈到三国,就不能不说一下有重大影响的 琅琊诸葛氏家族 。诸葛亮“功盖分三国 ”为蜀汉打下基业就不用说了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深受国恩,被后主刘禅招为驸马,后与其子诸葛尚一起抗击入侵蜀都的邓艾军队时 ,兵败双双殉国。
诸葛亮的长兄诸葛瑾(字子瑜)一直颇受孙权器重 。孙权曾经说: “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这足以证明夹在吴、蜀两国以及两兄弟之间的诸葛瑾在政治上高超圆融的平衡能力。
正因为诸葛瑾是一个胸怀宽广 ,温厚诚信,谨慎圆融的人,所以他对他光芒四射的儿子诸葛恪一直不太满意 。这是怎么回事呢?
诸葛恪年少时就反应机敏 ,以神童著称,可谓辩才无碍,无人能敌 。诸葛瑾面孔狭长似驴。一天 ,孙权召集大臣饮宴,席间差人牵来一头驴,并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 ,写上: “诸葛子瑜 。”这实际上是孙权调侃诸葛瑾的狭长面颊。诸葛恪跪下说:“请赐我一只笔!。 ”取到笔后,诸葛恪在标签后添了两字: “之驴 。”在场的人都笑而叹服。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又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 ,随口问他:“你父亲和你叔父(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应声而答:“我父亲更优秀! ”孙权问其因, 诸葛恪说:“我父亲知道应该辅佐谁,而叔父不知!”
这个实际上是拍马屁说孙权是比刘备贤明得多的君主,诸葛亮尽管聪明睿智 ,但是没有做到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这下真是拍得恰到好处!
孙权听罢大笑,便命诸葛恪依次给大家斟酒 ,斟到元老张昭面前,张昭先已有了几分酒意,不肯再喝 ,对诸葛恪说:“这样劝酒恐怕不符合尊老的礼节吧! ”
张昭(字子布)与张纮合称东吴“二张” ,都是早期就效力孙策 、孙权兄弟的资深重量级谋士 。张昭甚至是吴国的首席智囊,所以孙策临死前叮嘱孙权: “内事不决问子布 ,外事不决问周瑜!” ,可见张昭的资历、声望非同一般!
孙权说:“你能否让张公理屈词穷,喝下这杯酒? ”于是诸葛恪反驳张昭:“吕尚(姜子牙)年九十 ,依然高举白旄,手持兵器,指挥部队作战,还没有告老还乡。 如今军队上的事 ,将您老放在后边;聚会饮宴的事,将您老请到前面,这还不够尊老吗? ”张昭无话可说 ,只好饮酒。
对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诸葛瑾怎么看呢?《三国演义》里说:诸葛瑾见诸葛恪聪明尽显于外,叹曰: “此子非保家之主也!” 史书上也有类似的记录 ,诸葛瑾对儿子的评价: “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 。” ,意思就是诸葛恪若不能侥幸让诸葛家兴盛 ,便会令家族遭到诛灭。后来果然应验了,诸葛瑾后人这一支被满门抄斩!
诸葛亮和诸葛瑾有个堂弟诸葛诞是三国后期曹魏的重要将领,由于诸葛亮在蜀汉官至丞相 ,诸葛瑾是东吴位居大将军的重臣,所以后世评价其三兄弟时说“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 。这里狗是“功臣”、“功狗”的意思 ,没有贬低或侮辱之意 。
诸葛诞还与当时魏国的夏侯玄 、邓飏、田畴一起合称 “四聪 ” ,即四位明哲之士;当时另有刘熙、孙密 、卫烈三位世家子弟为一时才俊,合称 “三豫” ; “四聪”、“三豫 ”连同上文提到的“司马八达”联袂组成当时的所谓“四聪八达三豫”的中原名士团队 ,诸葛诞就列身于这个名噪一时的团队中,可见其名声很大,很NB!
文人学士方面 ,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应旸 、刘桢合称 “建安七子 ”,“七子”与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组成的 “三曹”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他们对于诗、赋 、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重大贡献。其创作各具个性,风貌独特。
曹魏还有所谓华 歆与管宁、邴原合称为“一条龙 ”的说法 ,最长的华歆为龙头,居中邴原为龙腹,管宁最幼为龙尾 。 管宁虽为龙尾,实最有骨气 ,他虽避名位,却又积极致力于社会德化和仁教工作。
相传管宁和华歆同在菜园里锄地,华歆赫然锄到了块金子 ,就捡起来看了一眼,管宁竟却眼皮也不眨一下,继续锄地 ,华歆只好把那金子丢了;又有一次两人同坐一张席上读书,忽然门外传来贵人车马经过时的锣鼓之声,华歆放下书往外窥看 ,面露羡艳之色,管宁从此与华歆割席绝交!龙腹的邴原也是位饱学而有行之士,只是他性情刚直 ,不容污垢。
后来华歆离开孙策投靠曹操成为朝中红人 。在他刚当上尚书令时,汉献帝多年前密诏伏皇后之父伏完密除曹操之事泄露,曹操大怒迫献帝废伏后。华歆此时气节、德操全无,他勒兵入宫捕捉藏身在复壁之中的伏皇后。
华歆下令武士以斧劈墙 ,打开复壁,伏后蒙头瑟躲在一角,武士们不敢下手 , 华歆发狠亲自揪住伏后的秀发,将伏后拖出勒死,并鸠杀皇子!所谓人臣之礼 、帝后之尊、男女之防、圣贤之教 ,华歆一概抛到九霄云外。
魏 、吴交恶时,这位曾自荐可以替孙权在曹操面前搞好关系的人,马上积极为曹操挞伐孙权出谋划策 。曹操去世后 ,华歆立即逼迫献帝禅让、鼓动曹丕篡汉, 还与贾诩、王朗 、陈群等人串演汉献帝禅位曹丕、曹丕力拒不就的把戏 。群臣劝进上表上奏凡三次,献帝下诏让位者再三 ,其中的总导演就是华歆!
但是华歆的不齿行为不影响其官运亨通,他与王朗、锺繇一起位列 “曹魏三公” 的高位。在《三国演义》里,王朗在两军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义正辞严地骂倒 ,一时气极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死 。其实这不是史实,所谓“武乡侯骂死王朗”是艺术上的“戏说”。
钟繇不仅是政治家,而且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 ,是我国楷书(小楷)的创始人。 钟繇更让人羡慕的是可能是其养了一个有“子房、王佐之才 ”的儿子钟会 。钟会自小聪明过人,胆大多机变。
他小时候和自己的哥哥钟毓(钟繇长子)去见魏明帝曹睿,钟毓惊慌失措 ,汗流浃背,钟会却镇定自若。魏明帝问钟毓为什么出汗, 钟毓答道:“战战惶惶 ,汗如雨浆 。”皇帝回过头来又问钟会为什么不出汗? 钟会应声而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这回答既凸显了他的镇定机智,又以谦卑姿态维护了皇帝的面子。
另一次钟会和司马昭 、陈泰、陈骞约定一起乘车出门。钟会迟到了 ,司马昭觉得不满,嘲讽他说: “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 。 ” 这句话看似普通,其实却是对钟会的不友善 ,因为钟会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钟繇,“遥”、“繇”同音,犯人家尊长名讳。钟会不假思索就回复: “矫然懿实 ,何必同群? ” (我这种超群出众,德才兼备的人为什么要和你们这种平庸之辈挤在一起呢?)
这个回答可以说是急智精妙,先表明自己高风亮节的境界 ,不屑与他们共乘。然后,字里行间点出了这三人父亲的名字, 司马昭的父亲是司马懿 ,陈骞的父亲名陈矫,陈泰的父亲名陈群, 可谓寓有力回击于轻描淡写之中。
钟会掌兵之后擅奇谋 ,晓畅兵机,是难得的帅才 。他与邓艾合称 “曹魏双璧” ,此二人最后分帅大军灭亡蜀国,上演了一曲 “入西川二士争功” 的大戏。(邓艾字士载 ,钟会字士季,因为他们的字里面都有个“士 ”字,所以叫“二士”)
说到钟会 ,不妨提及他和“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梁子。有一次,贵公子出身本也风流倜傥的钟会他去拜访名士嵇康,但是嵇康却自顾自打铁 ,不屑敷衍他 。像钟会这么有才能的人受到如此轻视,内心是非常尴尬和恼怒的,但是他走的时候却不动声色地回了一句 “闻所闻而来 ,见所见而去 ” ,回答虽然精妙才辩,但是他还是很记仇 ,后来找了个机会向司马昭进谗言害死了嵇康。
此外,后世人还把魏 、蜀、吴三国各国的比较有共性的文臣武将、各类人杰归纳到一起,便于评说和记忆。例如曹操 、曹丕、曹睿这三人相对于曹魏的后世脓包子孙来说雄才大略无出其右,所以称之为 “曹魏三祖” 。
窝囊的正始皇帝曹芳当政时期 ,何晏、邓飏 、丁谧三人作为首席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的智囊,人称 “台中三狗” (台中指位居台辅中枢高位)。虽说小有聪明,出馊主意鼓噪曹爽与司马懿斗法 ,结果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对方一触即溃! 王昶、胡遵 、毌丘俭都是曹魏朝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史称“曹魏三征”。
文臣方面 ,还有鼎鼎大名的 “荀爽、荀淑、荀靖、荀彧 、荀顗 ”这“五荀” ,他们都来自豫州颍阴(今河南许昌)的望族荀家 。这五人中,最著名的要数荀彧。荀淑是荀彧的祖父 ,他生有8子,并有才名,人称 “荀氏八龙” 。荀彧的父亲荀绲是荀淑次子 ,尤以荀彧的六叔荀爽和三叔荀靖出类拔萃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他实际比荀彧这个叔叔还年长5岁,荀顗是荀彧的第六子。
荀彧是曹操前中期的首席谋臣,自小被世人称作“ 王佐之才 ” ,出仕后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荀彧为汉尚书令镇守许都达十七年,打理国家后勤事宜,堪比汉高祖之萧何 ,并多有战略性建议,时人敬称 “荀令君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猜忌,调离中枢 ,在寿春去世 。
荀彧侄子荀攸,被曹操称为 “谋主 ” ,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仅稍逊于其叔荀彧。建安十九年,荀攸在跟随曹操征孙权的途中善终而死。荀攸在前线为军师(包括中军师)供职十八年,后来也当上了其叔曾任职的尚书令 。曹操曾评价荀彧、荀攸俩叔侄说: “荀令君之进善 ,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
曹魏武将方面, 乐进、张辽 、于禁、徐晃、张颌号称“五子良将” ,因为这五人智勇兼备,具备独自统兵的能力。在历次战争中,进攻他们往往是先锋 ,撤退时常常让他们断后 。还有 曹仁,曹洪,曹真 ,曹纯,曹休,夏侯敦 ,夏侯渊,夏侯尚合称魏“八虎骑 ” ,相传这八人都是曹氏近支止亲属。因为曹操的先人本姓夏侯 ,后来过继给了曹家,所以这些人是一脉的分支。
相对而言,蜀汉的人才就单薄得多,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后期 “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 的尴尬局面 。 “刘备 、关羽、张飞”号称“三英 ” 人所共知, “诸葛亮、关羽 、张飞”所谓“蜀汉三杰” 也了无新意。
诸葛丞相为蜀国鞠躬尽瘁,并和他一手提拔和培养的蒋琬、董允、费袆一起合称 “蜀汉四相” ,他们几乎萧规曹随地深入影响了蜀国,直到最终被吞并。武将方面除了 “五虎上将 ” 之外,还有一些说法 ,如 张任 、刘璝、泠苞、邓贤等川西四将 (实际他们不为刘备所用,属于益州地域罢了);马良、马谡等五兄弟的 “马氏五常 ”组合,当时乡谚曰:“马氏五常 ,白眉(指马良)最良 。”
再看看东吴,早期的 “孙策 、周瑜 ”这对“江东双壁” ,当然他们的夫人大乔、小乔也青史留名 ,所谓 “二乔” 。武将有“程普、黄盖 、韩当、祖茂 ”等 “东吴四将” ;“周瑜、鲁肃 、吕蒙、陆逊”被誉为 “东吴四杰 ” 当之无愧。
谋臣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 “二张” 以外,还有“顾邵、诸葛瑾 、步骘、严畯、张承”组成的所谓 “东吴五君 ” ,此五人都是江东孙吴政权的五位重臣 ,他们都得到了吴主的格外器重,当时人以“君子” 、“国士”相待。
至于“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组成的 “吴中四友 ”(或称“太子四友”) 就是东吴的“官二代”或“官三代 ”俱乐部了 。诸葛恪上文已提到,是原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张休是元老“二张”之一——辅吴将军(孙权特封)张昭的次子; 顾谭是上文的“东吴五君”之一的豫章太守顾邵之子 ,东吴第二任丞相 、元老顾雍的孙子。
还有一些说法把魏蜀吴三国的雄杰扭在一块说,比如 “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 ,卧龙、凤雏指代诸葛亮、庞统无话可说;“冢虎”暗喻司马懿前文已有交待;唯有“幼麟”何指一直有争议 ,有人说是周瑜,还有人说是指姜维。
至于 号称“四大寇 ”的董卓心腹李傕 、郭汜、张济、樊稠 等人,因倒行逆施 、烧杀劫掠 ,最后均不得善终,只能是遗臭万年了 。
零零总总的罗列了这么多三国历史大咖,当年可以说个个都是叱咤风云 ,或披坚执锐,勇冠三军;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倚马可待,文采风流。然时至今日 ,正应了《三国演义》开篇词里所说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如果您还满意,请顺便给我这篇参赛文章点个赞呗:
FTN征文大赛 |史记 FTN通证“横空出世 ”记
关于“三国时期魏国有哪些大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zlan/202507-822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三国时期魏国有哪些大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三国时期魏国有哪些大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时期魏国有哪些大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