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头婚夫妻和二婚夫妻有什么区别?”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头婚夫妻和二婚夫妻有什么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头婚夫妻和二婚夫妻最大的区别在于 ,二婚的夫妻可能是由两个不同的家庭所组合起来的,因而,带来的是两个家庭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此外 ,二婚家庭的融合远比头婚家庭的融合要难得多。对于二婚家庭而言,只能够是双方都进行一定的妥协,对对方的子女妥协,对对方的原有的一切的妥协 ,对对方的可能带有的曾经婚姻的痕迹进行妥协 。
无论是头婚还是二婚夫妻,婚姻的经营都是有路可循的,找对了婚姻的路子 ,懂得了婚姻的经营之道,那么婚姻才能长久:
尊重是婚姻的基础
周国平曾说过:“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 ,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一种教养 ”。夫妻关系是一种亲密关系,婚姻中尊重对方,是人最好的教养。
有人说 ,尊重是夫妻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石,它是婚姻里最基础的爱,也是最高级的爱 。
婚姻中相互尊重 ,意味着超越学历、年龄 、家庭背景、经济等因素,无论双方的这些条件多么的悬殊,走到一起,就是一种平等关系 ,如果一方因优势而高高在上,而一方则因为劣势而低到尘埃里,这样的婚姻注定是不会长久的。好的婚姻应该是相互尊重 ,彼此成就的。
“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是我们听得最多的形容夫妻关系的成语,而这的背后却是道出了一个“互尊互敬 ”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郤芮因罪被杀 ,儿子郤缺也被废为平民,务农为生 。郤缺没有因为生活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巨大变化而怨天尤人,而是一面勤恳耕作以谋生 ,一面以古今圣贤为师刻苦修身,德行与日俱增,不仅妻子甚为仰慕 ,就连初次结识的人也无不赞叹。
一次郤缺在田间除草,午饭时间妻子将饭送到地头,十分恭敬地跪在丈夫面前,郤缺连忙接住 ,频致谢意。夫妻俩相互尊重,饭虽粗陋,倒也吃得有滋有味 。
此情此景 ,感动了路过此地的晋国大夫胥臣,一番攀谈,认为郤缺是治国之才 ,极力举荐他为下军大夫,后来郤缺立大功,升为卿大夫。
“相敬如宾” 、“举案齐眉”是古代婚姻的典范 ,而尊重则是其中的精髓。
妥协是婚姻的真相
有人说:婚姻的本质是反人性的,因婚姻,桎梏人的自由 ,约束追求异性的权利,蛮横地磨削人的个性 。结婚时那一句“我愿意 ”,其实包含着:我愿意舍去自己身上的部分性情与棱角,对难以接受的部分现实进行妥协。
对于婚姻中的妥协 ,杨铎在《我们仨》中就有很好的解释。杨铎是一个爱整洁的人,而钱钟书和女儿则是不拘小节 。就拿搭毛巾这件小事,她就会边对边 ,角对角,弄得整整齐齐,可钱钟书和女儿认为这样很费事 ,经常随便胡乱一搭。
最后她说:不过我们都很妥协,并没有谁要去谁该怎样做,只是各自按照喜欢的样子来 ,我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不公然反抗。
所以在婚姻中试图去改变对方的想法是很危险的,与其改变对方 ,不如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 。妥协意味着接纳对方的不完美,也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想法和行动。妥协是夫妻相处的中庸之道,而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沟通是婚姻的桥梁
美国作家约翰·戈特曼通过长达40年对婚姻关系的研究没能在观察完一对夫妻的沟通方式后,于短短5分钟内就迅速预测出他们是否会离婚 ,并且预测准确率高达91%!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两个人日常相处当中,说话方式就决定了这段关系能够走多远。
有人说:妻之间大声说话会拉大彼此的距离 ,争执吵架是会对方推开更远,而没有言语交流和拒绝沟通便是咫尺天涯 。夫妻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是婚姻的危险信号。
婚姻中的不满,要及时说出来。这种不满找到了出口 ,也就能慢慢地消弭,反之,如果什么都憋在心里 ,不满只会滚雪球式的越滚越大,变得不发不可收拾,最终只会苦了自己 ,伤了对方 。
婚姻中要学会“你说我听”。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往心灵的道路 ”,聆听就是对他人心理的理解和关怀。有时候你就只是静下来耐心地倾听,让对方充分地表达想法和情绪,适时表达关心 ,才能更好地维持婚姻关系 。
共同价值观是婚姻的长久之道
中国古代的婚姻一直强调“门当户对”,除了门第观念外,其实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共同的价值观。莫里提到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 ,夫妻双方会很麻烦,而这共同价值观中尤为重要的是“对婚姻重要性的信念”。
双方对婚姻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婚姻也难以长久,“三观不合 ”的婚姻难以长久 , 但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价值观完全相同的两人也是没有的 。
有人说的“哪有天生合拍,唯有磨合和成全”。
吴冠中在他的文章《他与她》中所述 ,他和妻子朱碧琴“并不真正生活在同一个宇宙里”,他挚爱艺术,而她却无法理解 ,两人在“精神趣味上无法互通共融 ”,但是他们还是共同地走到了婚姻的最后,而这是长期关爱、包容和长期磨合、成全的结果。吴冠中曾说: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 、梵高和妻子 ,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梵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而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 ,平凡,善良,美 。”可见 ,他们的这段婚姻在慢慢的磨合中有了共同的价值观,最终也成就了彼此。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是大众所向往的婚姻幸福状态,愿你我能在婚姻中学会尊重 、学会妥协、学会沟通和聆听 ,学会相互成全,迈向幸福的人生。
王烈教授在北京大学
《清和》
作者:来自远方
文案
在大明王朝最辉煌也是最彪悍的年代,对一个穿越者来说 ,活着,更好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一个小人物在明初的奋斗史 。
内容标签:豪门世家 强取豪夺 天之骄子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孟清和 ┃ 配角:沈瑄,杨铎 ┃ 其它:明初
《妻为上》
作者:绿野千鹤
文案:
妻为上 ,社稷次之,夫为轻。
戎马一生,战功赫赫 ,最终落得鸟尽弓藏;
宠妾灭妻,枉为良人,最后对他不离不弃的 ,只有这个冷落了十几年的男妻……
重生一次,景韶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不过……
当抱着枕头站在房门外望天的时候,景韶握拳,本王一定要重振夫纲!
于是拍门道:“君清 ,我知道错了,让我进去吧!”
PS:基本上轻松无虐,HE~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重生 宅斗
搜索关键字:主角:景韶,慕含章 ┃ 配角:景琛 ,多福,等等好多 ┃ 其它:1v1,温馨
君为下
作者:绿野千鹤
文案:
楼璟是被父亲打个半死 ,硬抬进了东宫的。
做太子妃,就是夺了他的爵位,折了他的前程 ,
楼璟能做的,便只有……帮着太子,守好这万里河山……
帝曰:皇后 ,你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夫为妻纲?
楼璟抱起穿着龙袍的人,笑道:知道,知道 ,就是臣在龙床上绝不让皇上累着
内容标签:强强 宫廷侯爵 天作之和 宅斗
搜索关键字:主角:楼璟,萧承钧
配角:赵熹,楼见榆,等等好多 ┃ 其它:温馨 ,1v1
乱秦
作者:金铃子
文案:
《惊天秘闻,六国尽灭为哪般?》
《美色误国,倾覆江山是蓝颜!》
秦子楚翻看着上缴的禁书:“正儿 ,韩非做你后爹如何? ”
嬴政:“明日灭韩 。”
秦子楚:“四公子呢?”
嬴政:“尽屠六国! ”
阅读指南:
1、受真身穿的,不是亲生父子,攻受都知道;
2 、攻重生 ,受穿越;
3、傻白甜+绝处逢生光环,作者从不为难自己的智商;
4、攻前期在他娘肚子里面,但胎儿也很萌的!你们不要嫌弃他!!
5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内容标签:年下 穿越时空 重生 励志人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秦子楚 ,嬴政
配角:吕不韦、赵姬、战国众 ┃ 其它:统一强迫症
《穿越之东宫》
作者:涩涩儿
文案:
一朝穿越,暴发户棠落瑾在皇后宫中出生,成了皇帝老子的“嫡子” ,周岁封王,三岁时被封太子,这本该是天大的喜事,可是棠落瑾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 ,他是狸猫换太子中的“狸猫”,不是太子。
换句话说,他就是个赝品嫡子 ,随时都有可能丢掉小命的假太子!
本文又名:
#论赝品太子如何修成正果#
#论小受如何在嫡母眼皮子底下活泼健康成长#
#论国舅爷和赝品太子的二三事#
入坑小提示:
1 、主受,非生子,日更 。
2、太子受Vs三国舅攻 ,无血缘。
3、慢热。很慢热 。/(ㄒoㄒ)/~~
内容标签:强强 穿越时空 天之骄子
搜索关键字:主角:棠落瑾,宁君迟 ┃ 配角: ┃ 其它:
于 洸
( 北京大学)
2009 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将迎来它的 100 周年诞辰 ,在庆祝建系 100 周年之际,人们很自然地十分缅怀为地质学系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王烈教授。
王烈 ( 1887 ~1957) ,字霖之 ,浙江萧山人,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1909 年京师大学堂 ( 北京大学前身) 创设地质学门,王烈是第一届学生 。1913 年 2 月毕业前不久 ,王烈赴德国留学。1914 年毕业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农商部地质研究所。1919 年 8 月受聘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此后,他从未离开过北大 ,从未离开过地质教育岗位,从事地质教育 40 多年,是在国内学习地质学并终身从事地质事业的第一人 。1924 ~ 1927 年及 1928 ~ 1931 年 ,两度担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系主任。1929 ~ 1933 年间,先后任北大学院第二院 ( 理学院) 代理主任、北大学院总务长兼第二院主任,北京大学秘书长。王烈先生毕生从事地质事业 ,特别是地质教育事业,为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地质科学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一
王烈 ,字霖之,1887 年 11 月 10 日 ( 清光绪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县临浦镇。10 岁时到省城杭州读书,聪慧勤奋。1906 年被选送到京师大学堂预备科学习,1909 年夏毕业 。1909 年8 月3 日 ( 清宣统元年六月十八日) ,学部奏请京师大学堂毕业生给奖折,其中,预备科 80 分以上为最优等 ,共 8 人,王烈名列第三,毕业平均分数八十八分三厘四毫。京师大学堂于 1909 年开办分科大学 ,格致科大学首批设立的有地质学门。它是我国高等学校中设立的第一个地质学系,是我国高等学校中培养地质人才的肇始 。当时规定,格致科大学以预备科德文班学生升入 ,当年入地质学门的有王烈等 5 人,他们是地质学门的第一届学生,也是我国大学中学习地质学的第一批学生。当时在地质学门任教的主要是德国地质学家梭尔格博士 ( Dr. F. Solgar) 。1912 年 5 月 3 日 ,国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呈请,将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 。该班学生于 1913 年 5 月毕业。毕业前不久,王烈考取公费留学,1913 年 2 月 ,王烈赴德国勿兰堡大学继续攻读地质学。当时,德国正忙于准备与英、法、俄 “协约国”的战争,国内形势紧张混乱 ,1914 年 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王烈于毕业后就匆匆回国了 。
回国后,王烈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前身) 博物部任教。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于 1913 年 6 月成立,前两年附设于北京大学 ,是我国自办的一所三年制地质专科学校。北京大学地质学门第一届学生 、留学德国的王烈也在地质研究所讲授构造地质学和德语,并兼任地质调查所工作 。1916 年 7 月,地质研究所 22 人结业 ,其中获毕业文凭的18 人,13 人入地质调查所工作。自此,我国的地质调查工作才真正开始起步 ,并为以后地质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王烈为这批地质人才的培养也作出了贡献 。
二
地质研究所结束后,1917 年秋季,北京大学地质学门恢复招生,1919 年秋改称地质学系。1919 年 8 月 ,王烈受聘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直至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一直在北大任教 ,先后担任矿物学、矿物学实习、高等矿物实验 、地质学、岩石学及实习、高等岩石学及实习 、地形测量及实习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往往同时上三四门课,每周多达15 学时以上 ,并专门安排出时间给学生答疑,还要指导学生野外实习。王烈所授的课程涉及许多不同学科,知识面广 ,他的讲课很受学生欢迎 。1928 年还兼任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 ( 原北洋大学) 采矿冶金门地质学教授。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我国中文地质文献很少,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著的几大部《中国》( Das China) 是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但当时能阅读德文的人很少 ,王烈不辞辛苦,用笔译或口译向学生传授 。1920 年 10 月,美籍德裔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应聘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讲授古生物学、地史学等课程 ,他用英语和德语讲课,初期由王烈口译。葛利普教授为我国培养出一批著名的地质 、古生物学家,人们都认为 ,王烈曾起过不少的协助作用。
1924 年 10 月至 1927 年 4 月及 1928 年 9 月至 1931 年 9 月,王烈两度担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系主任。在这段时间里,地质学系的师资队伍有很大加强 ,何杰、温宗禹、孙瑞林 、王绍瀛、葛利普、李四光、朱家骅 、孙云铸等教授都先后在系里任教,特别是葛利普、李四光两位教授 1920 年到系任教,对教学工作、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等方面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课程设置不断改进 ,课程分必修科目与选修科目,普通科目与高等科目。从 1923 年秋季学期开始,三、四年级分矿物岩石学门、经济地质学门 、古生物学门三个学门 ,供学生选习。教师们倾心教学; 教学内容丰富,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青年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 。重视野外实习。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大进展。王烈对此作出重要贡献 。
王烈对青年人的成长是很关心的。1920 年 9 月,地质学系二年级学生杨钟健等发起成立地质研究会 ,其宗旨是 “本共同研究的精神,增进求真理的兴趣,而从事于研究地质学 ”。10 月 10 日举行成立大会时 ,王烈因事未能参加 。但他与其他教授都积极支持该会的活动。1920 年 11 月 28 日,研究会举行讲演会,王烈发表了 “中国之支那海侵时代及昆仑海侵时代”的讲演 ,他从地质历史、海陆变迁讲起,并运用图、表,着重介绍了中国地区寒武纪 、奥陶纪的 “支那海侵”和志留纪、泥盆纪的 “昆仑海侵 ”的分布特征 ,并讲述了古地理、海陆变迁的研究方法,对学生很有启发。这次讲演的记录稿刊登在《国立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年刊》第一期 ( 1921 年 10 月 10 日出版) 上 。地质研究会《简章》规定会务有四项,即: 敦请学者讲演 ,实地调查,发刊杂志,编译图书。1920 年12 月 12 日,研究会召开茶话会 ,敦请老师参加,征求学会如何开展活动的意见。翁文灏 、葛利普、何杰、王烈等教授与会,并发表了意见。王烈对研究的方针提出建议 ,他说: “( 一) 注意理论,不急于速求应用; ( 二) 科学上新说可以把旧说代替,故不必存绝对的观念; ( 三) 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把当时尚凌乱的中国地质调查报告加以整理” ,“至于实地调查,可利用暑期假回家时去做 。现在就能办到的先办。”地质研究会要按上述四项内容开展活动是有不少困难的,其中之一就是经费。王烈在茶话会上说: “可以先向地质系的教员呈请捐助 ,也可以像葛利普教授所说的那样,向国外人募集 。 ”会后,系主任何杰教授发起地质学系教员捐助 ,至 1921 年初即募得 125 元,支援了研究会的活动。
王烈从多方面支持地质研究会的活动,并对他们做出的成绩加以鼓励。《国立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会刊》第三期 1928 年 7 月出版,王烈写了 “卷头语” ,从矿业、工业 、农业、水利、灾害 、商业、军事等方面论述了 “近代地质学之关于近代文明者至深且巨”,但 “吾国人每以此为理论科学而漠然视之 ”, “吾校地质系同人组织之地质研究会 ,历有年所,年出会刊,将平日调查研究之所得贡献于世 ,借以唤起国人之注意,本届循往例而刊行,其意仍犹是也 。”1929 年 11 月 26 日 ,地质研究会全体会员大会议决改名为 “北京大学地质学会”。《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会会刊》第五期于 1931 年 4 月出版,王烈又写了“卷头语 ”,指出 “比年以来 ,吾国人士常自憾出版品的寥落,而尤疚心于科学论著之罕觏。今吾校地质学会会刊又将付梓矣,斯刊梓行后,其贡献于学术界者或至微渺 ,而足供今中国人及肄习斯学者观摩之资,则彰彰明甚 。循是焉,而益求深诣 ,其前程固未可量也。”
三
王烈在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从事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王烈回国时,我国地质工作还处于筹备草创时期 ,他所著 《河北省怀来县八宝山煤田地质报告》,是我国早期的地质报告之一 。1920 年 10 月 16 日晚,甘肃东部海原、固原 ( 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发生里氏 8. 5 级大地震 ,灾害严重,死亡 20 多万人,房屋 、牲畜、农田等损失不计其数。1921 年 2 月 15 日 ,教育部训令北京大学教授王烈、测量助教杨铎会同内务 、农商两部派员,前往陕甘地震灾区调查。这是民国以来组织的第一次地震调查。王烈与翁文灏、谢家荣等 6 人于 1921 年 4 月 15 日出发,乘京绥车至绥远,由绥远取道宁夏至皋兰 ,继经固原、平凉 、天水至兰州,震灾之重要地点都进行了调查 。此行目的,尤注意于科学之研究 ,除调查震灾状况,勘察山崩、地裂等现象外,更注意地质之考察 ,以便了解此次震波之起源及与地壳之关系。此次地震甘肃海原、固原等地灾情最为严重,其次为陕西西部与甘肃交界处,此外 ,山西、河南 、直隶 ( 今河北) 、山东、湖北 、安徽等省皆觉有震,但未成灾。这次调查历时近 4 个月,嗣后 ,谢家荣留该地继续调查 。这次调查后,翁文灏、谢家荣均发表了有关论文,谢先生在文中还写道 “余师翁咏霓 ( 翁文灏) 、王君霖之 ( 王烈) 皆为赴甘之委员,同行时 ,对于调查材料,互相讨论,获教之处甚多。”此次调查后 ,王烈又向南至甘肃省南部之武都 、陕西省南部之汉中等地调查。他在汉中的药铺中购得石燕贝化石,回京后请葛利普教授研究,经追索查明 ,该化石原产于广西 ( 在湖南也有很多同类者) 。后来葛利普发表了 《中国古生物志》专著之一 《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化石》,其中定了一个新种,命名为 “王烈石燕” ,以示对王烈的敬仰。
四
王烈积极参加地质科学的学术交流活动。王烈是中国地质学会 26 名创立会员之一 。1922 年 1 月 27 日,26 位地质学界人士应邀在北京地质调查所新建图书馆的会议室开会,逐条讨论了学会章程草案。会议主席丁文江提议由 5 人组成筹备委员会 ,负责推举学会职员候选人,章鸿钊任主席,王烈是筹委会委员之一 ( 另三人是翁文灏、李四光、葛利普) 。2 月 3 日召开会员大会,通过了章程 ,选举了职员,宣布中国地质学会正式成立 。王烈当选为首届评议员 ( 相当于以后的理事会理事) 。
1922 ~ 1924 年,王烈连任了三届评论员。1925 年 1 月 3 ~ 5 日 ,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举行第三届年会,1 月 4 日在北京大学二院大礼堂举行大会,大会由王烈主持 ,会长翁文灏发表演说,题为 “理论的地质学与实用的地质学 ”。葛利普作学术报告,题为 “Misun-derstood Factors of Organic Evolution” 。以后 ,王烈又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 ( 1926 ~1927 年度) 和第七届 ( 1929 年度) 评议会副会长。
五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王烈还参加了北京大学的一些管理工作。1924 年即担任学校庶务委员会委员 。1928 年 9 月 21 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设立北平大学区 ,将北京大学等北平九所国立高等学校及天津 、河北的国立高等学校合组为北平大学。这一决定遭到北大师生的强烈反对,要求恢复北京大学。1929 年 1 月,南京政府教育部作出让步,确定学校名称为北平大学北大学院 ,包括第一院 ( 文学院) 、第二院 ( 理学院) 、第三院 ( 社会科学院) 。对外仍译用国立北京大学 ( The Peking National University) 。北大被迫停课九个多月之后,于 1929 年 3 月 11 日重新开学。1929 年 1 月 22 日,王烈任北大学院第二院代理主任 。3 月 11 日 ,王烈任北大学院总务长兼第二院主任。3 月 17 日北大学院举行评议会评议员选举,王烈等 7 人当选为评议员。4 月 13 日还被聘任为财务委员会委员长,聘任校舍委员会委员和自然科学季刊委员会委员 ,研究所自然科学门委员 。8 月 3 日,王烈致函北大学院陈大齐院长,请辞总务长及二院主任 ,陈院长请王烈打消辞意,职务照旧担任至北大学院结束。8 月 8 日,王烈致函陈院长 ,表示暂不辞职,共任时限。
1929 年 7 月 1 日,北平大学区停止试行。8 月 6 日,国民政府决定 ,北平大学北大学院脱离北平大学,正式恢复国立北京大学名称 。8 月 8 日,北大学生会致电教育部 ,请颁令任蔡元培校长,并函陈大齐暂行继续维持校务。8 月 23 日,北大全体教职员工致电蔡元培先生: 北大幸得恢复 ,校长一席非先生莫属,务乞北返主持,以慰众望。并推举王烈 、刘复两位先生赴沪敦请 。王烈、刘复及学生会代表随即赴沪敬劝蔡元培先生返校。蔡先生表示: “深感诸先生维护北大 ,爱重鄙人之盛情。”9 月 16 日,国民政府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 。在蔡未到任以前,以陈大齐代理。
1929 年 10 月 ,王烈任北京大学评议会评议员 ( 共 13 人) ,校舍委员会委员长,财务、聘任、庶务 、学生事业委员会委员。1930 年 9 月,北京大学取消原来的评议会 ,改设校务会议,决定学校的方针大政 。1931 年9 月至1937 年9 月,王烈都是校务会议会员。1931 年 7 月至 1933 年 12 月 ,王烈任北京大学秘书长。此外,1931 ~ 1937 年还任图书、仪器委员会委员,1931 ~1933 年任财务委员会委员 ,1932 ~1933 年任学生事业委员会委员 。王烈在上述职务岗位上,为北京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力量。
在 《国立北京大学同学录》( 1930) 中,王烈书写了前言 ,对同学们提出希望。他写道: “在我国这种风雨飘摇的教育状况之下,诸君居然完成了大学教育,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回忆这六年中 ,我校经过了多少困难,才得到今日这样的地位 。现在诸君毕业了。我一方面很荣幸地来庆贺你们; 一方面还希望诸君在学业上,本着精益求精的宗旨,去继续研究 ,在服务上,本着我校饱受困苦的经验,百折不回的精神 ,去继续为社会为国家奋斗,发扬北大的光荣于全国。诸君前途无量,愿各好自为之 。 ”
王烈曾几次请辞秘书长职务。1931 年 12 月 18 日 ,王烈致函蒋梦麟校长,写道: “烈素耽教学,不习庶事 ,前承畀以秘书长重任,屡次请辞,迄未获许 ,荏苒数月,贻误实多。近以同学赴京示威,承校务会议推举,南下照料 ,舟车劳顿,旧症复发,实难再膺繁剧 ,务恳辞去秘书长职务,俾资休养,无任感荷 。”12 月 24 日 ,校务会议议决: 在蒋校长未回校以前,仍请王秘书长照常继续职务。王烈顾全大局,继续履行职务 ,直至 1933年 12 月 6 日新任秘书长到任。
六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7 月 29 日北平失守,7 月 30 日日军占领天津。北平、天津沦陷后,国民政府命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湖南长沙,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 年初又迁往云南昆明 ,4 月,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王烈一生热心教育工作,无论在军阀混战时期 ,或在抗日战争时期,他都坚持教育岗位。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北平后,年逾半百的王烈 ,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不顾体衰,离别家庭 ,长途跋涉,颠沛流离,先至长沙 ,后到昆明,继续为培养地质青年而努力。这种崇高的民族气节,感动了不少滞留在沦陷区的教育界知识分子,他们以王烈等人的爱国情怀为榜样 ,相继走向大后方。
王烈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教授,一直讲授矿物学 、光性矿物学,也教过岩石学和测量学 。他是我国最老一辈的矿物、地质学家之一 ,在地质地理气象学系教授中也是年纪最长的一位。学生们对他上课时的情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教学经验丰富,讲课时不看讲稿,常把老花镜推到额头上 ,许多数字都能背到小数点后第三四位 。他作风严谨,往往讲完一个段落,就摸出怀表来看看 ,下课铃声响起,他的讲课也就告一段落了。当学生们拿着矿物、岩石标本问他时,他便拿起放大镜 ,或用简单的测试方法测试标本,很快就解答清楚了学生的问题。他指导学生鉴定岩石薄片时,在偏光镜下转几下,就能准确定出矿物名称 。大家公认他是矿物学 、岩石学方面实践经验相当丰富的老权威。在西南联大期间 ,他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他曾应邀为全系师生作 “中国地质教育史”的报告。
1945 年 8 月,抗日战争胜利 。1946 年夏 ,北京大学复员北平。王烈不辞远途劳累,首先由昆明回到北平,筹备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复员工作 ,他虽年近花甲,但仍精神饱满地为复员工作的大小事务操劳。1946 年 10 月开学后,他仍担任普通地质学和普通矿物学的教学工作 。1948 年秋 ,国民政府实行所谓 “币制改革 ”,王烈因此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健康状况严重恶化。
1950 年以后 ,先生年老多病,不堪教书之劳,退休在家,但仍然关心教育工作。先生平时忙于教学和行政工作 ,著述不多,退休后体病力衰,但病情稍愈、精神好转时 ,即潜心从事矿物学、岩石学书籍的译著工作,为地质科学事业发挥余热,几年中完成数卷。惜这是病中所作 ,精神不够贯注,出版问世尚需加工,但书未完成 ,先生即仙逝了 。
王烈晚年所患疾病主要在神经系统方面,时轻时重。1956 年底病情转剧,入北京协和医院治疗 ,于 1957 年 2 月 2 日与世长辞,终年 70 岁。
先生故后,移灵于东城贤良寺 。1957 年 2 月 10 日,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教授 、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何杰教授 ( 王烈的老友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第一任系主任) 主持了王烈的公祭大会,王烈的同事、学生和亲友参加了公祭大会,正在举行的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部分代表、学会理事和会员也参加了公祭大会。王烈先生的遗体安葬于北京西郊万安公墓。
王烈教授在地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 40 几个春秋 ,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工作了 30 多年,为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地质科学人才 。他为我国地质事业 ,特别是地质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他执著的工作精神 ,永远值得北大和地质学界的晚辈们学习和弘扬。
参 考 文 献
[1] 高振西 . 王烈 ( 霖之) 先生小传 . 地质论评,1957,17 ( 2) : 204 ~206
[2] 潘云唐 . 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王烈,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 . 理学编地学卷 2.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 5
[3] 于洸 ,王烈 . 中国地质 1992 ( 7) “地学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主办 .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2 ,33
[4] 王学珍等 . 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 ( 1912 ~1937)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 王学珍等 . 北京大学纪事 ( 1898 ~1997)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二版
关于“头婚夫妻和二婚夫妻有什么区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zlan/202507-854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头婚夫妻和二婚夫妻有什么区别?》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头婚夫妻和二婚夫妻有什么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头婚夫妻和二婚夫妻有什么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