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家世考

网上有关“丁文江家世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丁文江家世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林任申 林 林 ( 泰兴市...

网上有关“丁文江家世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丁文江家世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林任申

林 林

( 泰兴市黄桥历史文化研究会,泰兴市文学艺术联合会)

丁文江先生的家世材料 ,向来极为稀缺。笔者是丁文江先生家乡的后辈 ,在黄桥生活了数十年,自幼对这位乡贤十分景仰,故而对他的家世也备加留意; 近年来搜求到 《绿野堂丁氏族谱》和 《楷三房支谱》 ,又走访了很多丁氏族人,对丁文江的家世有了较多了解,现将调查研究所得整理如次 ,以飨读者。

一 、丁文江与绿野堂丁氏

黄桥多丁氏,素有 “五丁不同宗 ”的说法,丁文江的这个 “丁” ,自他的十一世祖慕春公起分为三个堂号 ( 旧时一户人家的称号) ,一曰松茂堂,一曰维善堂 ,一曰绿野堂 。丁文江家这支属松茂堂,这是稍微上了点年岁的松茂堂后代尽人皆知的事实 。据丁家的人说,松茂堂和维善堂原先也是有家谱的 ,但 “文革”期间都毁了。前年 ,我们从黄桥东边的丁庄找到了一部民国乙未年版的 《绿野堂丁氏族谱》。这部十二卷的木刻本家谱是在清道光五年 ( 1825) 和光绪元年 ( 1875) 谱的基础上重修的 。从谱中记载可知,道光五年修谱时,丁文江的高祖丁椿 ( 字古园) 作为丁氏族人曾参与其事。谱中说 ,嘉庆二十四年 ( 1819) ,丁庄族人倡议修谱,但因 “年湮代远 ,旧谱无一函存者 ”,修谱工作难以进行。职业修谱的 “梓人 ”( 时称 “谱蛮子”) 为了做成这笔生意,出坏点子说 , “远祖世系有中断者可以假捏讳号” 。这个意见遭到大多丁氏族人的反对,说: “祖宗的名字怎么可以随意编造呢? ”修谱的事搁浅了。以后丁文江的高祖丁椿出了个主意,问题才得以解决。丁氏十六世孙增年 ( 与丁文江的高高祖乔年平辈) 在 《支谱序》 ( 这里的 “支谱”即指 《绿野堂丁氏族谱》) 中这样写道: “适古园侄自袁州卫予告回籍 ,谘余曰: ‘闻我族有修谱之议,何以不果?’余曰: ‘修谱则诚美举也,其如星宿海莫接何?’古园曰: ‘何不为支谱?’余聆其说 ,欣然以为近理 ,相约择吉日草创支谱 。”

丁椿不仅提出修支谱的可行性建议,还具体参加修谱工作。仪征县教谕杨华在《丁氏族谱序》中说: “乙酉夏仲,得兰友丁君溶川、荣吉书 ,并手编世系一册,与其族叔秩猷、振凡 、凤千 、锡年、朗轩,族兄琢成、屿亭 ,族弟古园 、西A ( 作者按,丁文江二高祖丁桂的字) 、道南、道隆诸君子,共襄此举 ,将付剞劂,请序于予…… ”从上面这两段文字中的 “我族” 、“古园侄”、“族弟 ”等用语看,松茂堂与绿野堂虽然堂号不同 ,但原系一家,绿野堂丁氏的祖先也就是松茂堂丁椿的祖先,也就是丁文江的祖先无疑。

二、丁氏迁居黄桥的时间

关于丁氏何时迁居黄桥 ,《绿野堂丁氏族谱》有二说 。贡生出身的泰兴人张馥于道光三年 ( 1823) 所撰 《丁氏族谱序》中说: “余家张氏 ,望出清河,其始占籍斯土,与何氏 、丁氏为时略同。”查张、何二氏均系南宋时迁入泰兴、 “占籍斯土”的 ,丁氏迁入泰兴的时间理应也是南宋了。但从 “为时略同 ”几个字看,这只是一种大体说法 。丁氏十八世孙天麟于光绪十八年 ( 1892) 所撰 《丁氏族谱序》中的话就比较确定了: “吾先世居泰兴……南宋以迄国朝 ( 按指清朝) ,继继绳绳 ,盖数百年焉 。”

另一说是道光十三年 ( 1833) 丁氏十六世孙尊年所撰 《重修家谱跋》: “吾族世家( 居住) 丁庄,自元明迄国朝五百余年。”尽管谱序中持 “南宋说 ”者多多,而持 “元说 ”者甚少 ,但我们还是认为后一种说法更为可信。《丁氏族谱》中的谱传,是这样介绍丁氏始迁祖怀冠公的: “怀冠,卜居丁庄自公始 ,生于至正丁酉年 ( 1357 年) ,卒于永乐癸卯年 ( 1423) 。配赵氏,生于至正己亥年 ( 1359)  ,卒于宣德己酉年 ( 1429) 。”丁氏的始迁主生于南宋灭亡后的 70 多年 ,丁氏怎么可能是南宋时迁入泰兴呢? 据此可以认定,丁文江的老祖宗是元代迁入泰兴的,“南宋说”只是溢美之词。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 ,丁文江的先祖迁入泰兴第一站并不是黄桥,而是黄桥东南6km 的丁庄 。这一点前文已述,只是说得简单些 ,增年在 《支谱序》 中说得比较详细:“先祖世居泰兴丁庄,历有年。迄乎明初,家声益大。嗣是瓜瓞绵绵 ,由明代历国朝,根深叶茂,子孙众多 ,散居各处 。前万历间,余高高祖慕春公乃自丁庄卜筑永丰镇( 今黄桥镇) ,堂构相承 ( 喻继承祖先遗业) 阅今盖九世焉。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丁文江的先祖迁入泰兴后是先到丁庄 ,明代万历年间才由丁庄迁到黄桥的。万历始于公元 1573 年,止于 1620 年,这就是说 ,丁文江的祖先迁入黄桥至今已有 400 年之久了 。我们曾采访过丁文江的族叔 、现年 90 岁的丁善绍,当我们告诉他这段历史时,他恍然大悟地说: “怪道我小时候常跟着父亲去丁庄祭祖呢 ,原来丁家的老祖宗在那里。”

至于丁氏由何时迁入丁庄,谱上没有记载。只是说考 《万姓统谱》云: “齐太公生丁公伋,子孙以字为氏 。望出济阳 ,丁氏之河源岱脉在此矣 。”这告诉我们,齐太公 ( 即姜太公) 是丁氏的最老最老的祖先,郡望在山东济阳。但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丁氏是元代由山东直接迁泰兴 ,还是先迁往别的什么地方后再迁泰兴丁庄的,谱中无记载,但丁氏后人众口一词 ,丁家是由苏州阊门迁来的 ,台湾省成功大学历史系丁煌教授也这么认为,故暂从此说 。

三、丁氏之世系和丁文江的辈次

丁氏之世系从 《丁氏族谱》世系表可知,怀冠公为迁入泰兴的一世祖 ,二世祖道兴、道惠 、道赞,三世祖文威,四世祖士诚 ,五世祖廷祝,六世祖绢志,七世祖铎 、评、讠宣、绶 ,八世祖南杨,九世祖俊文,十世祖鸿儒 、鸿启。

《丁氏族谱》记载: “鸿启 ,俊文次子,字敬怀,生于万历癸酉年七月二十七日 ,卒于顺治甲申年八月二十日。 ”敬怀以下情况 ,丁氏十九世孙继宗于同治十三年 ( 1874) 在《支谱序》中有一段介绍: “敬怀公,继之十世祖也 。传自敬怀公生三子: 长思春公,次慕春公 ,次富春公。三公生于丁庄,鼎立之势,固卓卓于吾门者。嗣后 ,思春、慕春两公迁至庄之西北永丰镇,唯富春公世居于此,即继十一世祖也 。”从这段话也可以知道 ,富春公一直住在丁庄,没有迁到黄桥来 ( 很多年后富春公的后裔亦有迁居黄桥的) ,丁文江肯定不是富春公之后 ,那么丁文江究竟是思春公之后,还是慕春公之后呢? 虽然丁文江这一支的同辈 ( 黄桥还有不少人健在,但年龄相差很大) 和后辈都自称是松茂堂人 ,我们还是不放心 ,查绿野堂谱,谱中没有记载,但有思春公这一支世系表 ,自思春公起一直至十八世,其中没有丁文江高祖椿 ( 十七世) 、曾祖人庆 ( 十八世) 的名讳,用排除法可以推断 ,丁文江不是思春公之后,而是慕春公之后。至于为什么没有慕春公世系表,是当时情况没有摸清 ,还是松茂堂想另创支谱不得而知,只有将来找到松茂堂的谱,才能揭开这个秘密。

这里要指出的是 ,台湾省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1 年出版的刘凤瀚 、刘海若所著 《丁廷楣先生访问记录》( 丁廷楣是丁文江之父吉庵的堂弟) 一书中存在着某些失误 。该书曾列出一张丁氏世系表,现抄录如下:

地质学史论丛

丁廷楣还为丁文江的高高祖乔年公这一支专门列了一个表:

地质学史论丛

将这两个表与 《丁氏族谱》及 《楷三房支谱》等史料对照,可以发现它至少有这几个问题:

( 1) 敬怀公世居丁庄 ,未迁入黄桥 ,不应把他作为黄桥丁氏后裔的始迁祖。

( 2) 敬怀公三子富春公亦世居丁庄,迁入黄桥的是思春公、慕春公,丁廷楣、丁文江都是慕春公之后 ,而第一表中廷楣先生奉富春公为二世祖,把自己的老祖宗搞错了。

( 3) 一般的说,某姓的世系应从迁入该县的第一代算起 ,就丁氏而言,则应从迁入丁庄的第一代怀冠公算起,怀冠公为一世 ,迁入黄桥的接着丁庄的往下排,慕春公则应为丁氏之十一世,丁文江的高高祖乔年公与十六世增年为同辈人 ,也应为十六世,丁文江的高祖丁椿则应为十七世 。

丁椿自己也是这么排辈次的,他虽是松茂堂的人 ,道光五年 ( 1825) 绿野堂修谱时 ,丁椿被邀为协力董事,宗谱第一卷扉页上就是这样写的:

道光五年重修宗谱族人名次

地质学史论丛

《家乘条例十四则》也有丁椿参加编写,落款依次为第十六世孙增年谨识 ,第十七世孙溶 、第十七世孙椿、第十七世孙得华同纂 。按这样排下来,丁文江应为丁氏二十一世孙,而不是十二世孙。丁廷楣先生的排法是不妥的 ,把前面的祖宗丢了九代。

( 4) 廷楣先生排出的乔南公后裔中,长子椿、次子桂这两支基本无误,但三子楷这一支除楷本身外全搞错了 ,所列人名均系绿野堂后裔 。据丁楷后裔 、丁亚先生家藏的《楷三房支谱》,这一栏应更正为:

地质学史论丛

四、丁氏祖先的辉煌

张馥所撰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丁氏自籍延令 ( 今泰兴市) ,积久而发 ,至近世,子弟多肄诗书,修名节 ,登仕版…… ”可见丁氏历来是书香门第 ,有功名和为官者不少。贡生出身的增年则以一组排比句概括了丁氏先祖六个方面的闪光点:

“吾丁氏自慕春公以后,兴贤举孝,乡饮重也; 蠲粟赈饥 ,义问昭也; 耒礽同堂,五世异也; 上国观光,阀阅新也; 柏舟矢节 ,邑志采也; 黉序驰声,英髦集也。”就是说丁氏族人自慕春公以来,讲德行 ,尽孝道,受到乡里的尊重; 荒年捐粮救灾,正义的行为得到昭彰; 家庭和睦 ,五世同堂,其乐融融; 功勋卓著,被推举到京都观光; 女子丈夫死后守贞节 ,不改嫁 ,事迹被县志记载; 读书的人学业优异,声名远播,出了许多杰出人才 。

以上是对丁氏远祖的概括介绍 ,丁文江高高祖乔年公以下的情况,光绪十三年( 1887) 《泰兴县志》有比较具体的记载,现择其要 ,稍加注释,抄录于次:

乔年 ( 丁文江的高高祖) 字南友,又字南乔。国子生。乾隆中 ,大父 ( 祖父) 绍宗,输巨赀赈灾,膺优奖 。后二十年 ,邻邑潮灾,流亡麋集,乔年与弟引年并助赈。平日救焚拯疾 ,暨诸善举 ,壹切慨任之。临觞,嘱子椿为义庄以赡族 。

椿 ( 丁文江的高祖) ,字古园。援例卫守备 ( 领运漕粮的官员) ,权庐卫,调沔阳。楚中军户离逖,亲诣编审 ,尺籍乃定 。每构讼,虚衷研鞫,群情翕服 。檄补袁州卫 ,母疾告归。

桂 ( 丁文江的二曾祖) ,字西岭,乔年仲子。国子生 。历权衢州通判、台州同知。台滨海 ,民私贩饷盗。桂惩其尤者,余悉宥,予以赀 ,俾操他业 。海溢 ,漂没庐舍,人畜亡算,履勘设赈 ,灾黎咸说。乍甫大火,塘工毁,官匿不报。大吏檄桂往查诸 。不便者馈巨金 ,弗内,竟以实闻。巡抚林则徐尝曰: 事从容有余味,人从容有余年 ,丁倅其必寿乎。后果跻耄龄 。

此外,丁文江的堂祖父中有两位中过举人,一位是寿铭 ( 廷楣之父)  ,字蔼如,光绪三年 ( 1877) 举人,曾任江苏睢宁县教谕。一位是义铭 ,字实甫 ,光绪五年 ( 1879) 举人,与民国初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国钧 ( 字紫石) 同榜,丁义铭第 50 名 ,韩国钧第 96 名。

丁文江还有一位姑父曹叔彦,进士出身,尝治 《孝经》 。叔彦夫妇经常从苏州到黄桥丁家来 ,对文江的读书似有影响; 另一说丁文江曾师从姑父读过一年书 。

在这里要补充的是,丁文江的高祖椿虽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但据传他曾做过一件大错特错的事。道光十九年 ( 1839) 泰兴先旱后涝 ,颗粒无收,佃户们向他借粮度荒,知县李震也出了面 ,他坚决不允。结果引起公愤,引发以王舜年 、尹正纯为首的农民暴动,哄抢了丁家所有粮仓 ,并捣毁部分房屋 。这件事县志上当然不会记载 ,但道光十九年闹大水这个背景是事实,哄抢丁家也是事实。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两句话: “二月十二百花生,三月十二抢大椿。”光绪年间有人编了一本唱书 《扒抢记》 ,描述了此事的过程 。全书 4000 句,以七字句为主,间有十字句 ,多用泰兴方言俚语,通俗易懂。此书在苏中地区流传很广,笔者现在还保存着这本书的手抄本。但据笔者研究 ,书中虚构成分很重,有许多不实之词 。

五 、丁氏家业之一斑

丁氏在迁入黄桥前已是名门望族,但鼎盛时期是在丁文江的高祖父丁椿这一辈人手上。丁椿做过多年的五品官员 ,负责漕运,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了解各地的粮食差价 ,他的堂叔顺年早先又开设过米肆 ,于是丁椿兄弟三人便先后做起粮食生意来,大大地赚了一笔。丁椿的米店开设在宅第东侧,五间屋门面 ,店号丁万昌 。二弟丁桂的店号叫丁均昌,三弟丁楷的店号叫丁利昌。后来,族人纷纷开设米店 ,他家住的那条巷子便叫做米巷,一直沿袭至今。有一部通俗唱本描述当时黄桥市场繁荣的景象说: “布巷都是卖布的,米巷家家把米秤…… ” ,可以想见当时米巷的热闹情景 。

丁椿致富后,广置田产、房屋,单住宅就有 100 多间 ,宅后有内花园一座,占地500m2; 宅第左侧有外花园一座,园名东山别墅 ,占地 5400m2 。田产不详。但据光绪年间的 《泰兴县志》记载 ,道光十二年 ( 1832) 建丁氏义庄时,丁椿 “两捐腴产,设庄赡族” ,第一次捐田地 1056. 93 亩,市房 ( 可供开设店铺或居住) 75 间; 第二次捐田地314. 35 亩,市房 24 间 ,计捐地 1371. 28 亩,房 99 间。捐出的就这么多,他有多少家产就可想而知了 ,据廷楣先生估计单 “田产在五千至一万亩之间”,民间流传丁椿曾向皇上报过百万的话是可信的 。

丁家的富有从两条巷子的命名也可看出,一般的街巷都是公众所有 ,而这两条巷子却因原先都在丁氏住宅区内,是私家巷子。这两条巷子,一条叫 “万昌巷 ” ,在丁氏住宅与米店、外花园之间 ,因米店丁万昌而得名; 另一名叫 “秩二房巷 ”,在住宅的右侧。这条巷子的住户原来都是丁文江的二高高祖引年的后代 。引年字秩有,排行第二 ,故名 “秩二房巷”。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 、住户的转换,才变成公家巷 ,但至今两条巷子的巷名仍保留着。另外,丁家还有一座家庙,庙名纯阳宫 ,在米巷与迪祥巷交界处,庙屋三间,坐北朝南 ,供奉吕纯阳神像 。新中国成立后神像拆除,庙屋改为民居,现为私人开办的幼儿园。

关于丁家的发迹 ,黄桥人有一个说法。说是丁家住的是一块龙地 ,米巷是龙身,米巷两侧有五条巷道,南侧有马巷、北迎祥巷、迪祥巷 ,北侧有秩二房巷 、万昌巷,这五条巷道是龙爪 。米巷的东头有一个大池塘,池塘中有一个圆形大土墩 ,当地人称它为转水墩,上栽杂色树木,这是龙球。黄桥人说 ,丁家占着这样一块五爪金龙盘绣球的风水宝地,怎么会不发达、不出人呢?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几条巷子以及水塘还在 ,只是那个土墩,“文革”期间被扒掉了,他们听说土墩中藏有宝物 ,组织人力挖掘 ,结果一无所获。

注: 说丁氏南宋时迁入泰兴,有其可信之处 。中国历史上因战乱或水旱天灾有过三次人口大迁移,第一次是西晋时匈奴入侵 ,大量胡人南下 。第二次是南宋时期 ( 1127 ~1276) ,华北各地由金人统治,南宋政府迁都临安 ( 今杭州) 。第三次是女真族人迁入黄河流域 ,原黄河流域的大批汉人又一次被迫移居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丁氏有可能就是这一次大移民中迁入泰兴的 。

隋朝大将贺若弼的生平历史以及事迹简介?

桓玄(369年-404年),字敬道,一名灵宝 ,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桓楚武悼帝 ,谯国桓氏代表人物。历任侍中 、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 、扬州牧、徐州刺史、相国 、大将军等职,封楚王 。曾消灭殷仲堪和杨缙谡季菥!⒔广大土地,后更消灭掌握朝政之司马道子父子 ,掌握朝权。大亨元年(403年)十二月逼晋安帝禅位于己 ,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桓楚,改元“永始 ”,三个月后刘裕举义兵反抗桓玄 ,桓玄不敌而逃奔江陵重整军力,遭西讨义军击败,试图入蜀 ,途中遇上护送毛[灵柩的毛恬等人,遭益州督护冯迁杀害。因曾袭父亲“南郡公”之职,故世称“桓南郡” 。着有《桓玄集》二十卷 ,已亡佚。

早年经历

桓玄是桓温的庶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他自幼为桓温所喜爱,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 ,桓温去世,遗命其弟桓冲统率其军队,并接替他任扬州刺史 ,以时年五岁的桓玄承袭其封爵南郡公 。两年后 ,桓玄的服丧期满,桓冲亦离任扬州刺史,扬州文武官员与桓冲告别 ,桓冲摸着桓玄的头说:“这是你家的旧官属呀。 ”桓玄听后就掩面哭泣,众人都对这反应感到诧异。

桓玄长大后,相貌奇伟 ,神态爽朗,博通艺术,亦善写文章 ,对自己的才能和门第颇为自负,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然而由于其父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 ,所以朝廷一直对他深怀戒心而不敢任用 。直至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二十三岁的桓玄才被任命为太子洗马 。几年后出京任义兴(今江苏宜兴)太守,但还是颇觉不得志 ,曾感叹:“父为九州伯 ,儿为五湖长!”于是就弃官回到其封国南郡(今湖北江陵)。途中经过建康,拜见执政的宰相司马道子,司马道子酒喝多了 ,当着众人的面对他说:“你父亲桓温晚年想当贼,你怎么看?”桓玄吓得跪地流汗不起。王府长史谢重为之缓颊,才结束了这尴尬场面 。桓玄从此深恨司马道子。

桓玄深刻感到自己被晋廷猜忌 ,于是上疏讼冤,但如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桓玄住在南郡的治所 ,也就是荆州的治所江陵,最初荆州刺史王忱对处处跟桓玄作对,对他加以压制 。

太元十七年(392年)十月 ,王忱病死任上,孝武帝打算以王恭接任,桓玄虽然对王忱不满 ,但也惧怕王恭 ,遂派人入京贿赂孝武帝所宠信的尼姑支妙音,让孝武帝任命被视为“弱才 ”的黄门侍郎殷仲堪当荆州刺史,果然孝武帝听从妙音尼的意见 ,以殷仲出堪刺荆州。

殷仲堪对桓玄十分敬惮,而桓玄凭借父叔长年治理荆州的威望而专横荆州,士民畏惧他更过于殷仲堪。殷仲堪因而与其深交 ,而桓玄打算借助其军力,亦取悦他 。

响应王恭

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尚书仆射王国宝 、建威将军王绪倚仗当权的会稽王司马道子 ,因畏惧青兖二州刺史王恭,图谋削弱各方镇,桓玄知道王恭面对王国宝乱政有忧国之言 ,故此劝说殷仲堪起兵讨伐王国宝,并派人联络王恭,推王恭为盟主。当时 ,殷仲堪担忧没有皇帝的支持 ,自己被众人认为能力未达一州方伯的情况会被王国宝等人利用,终令他被调离荆州。桓玄亦利用这个担忧劝说殷仲堪,但殷仲堪始终迟疑 。不过 ,当时王恭原来已决定主动起兵,并联结殷仲堪,殷仲堪此时得报 ,于是答应了响应王恭。不久朝廷畏惧,故杀王国宝、王绪以息事宁人,王恭亦罢兵。在此过程中 ,殷仲堪与桓玄始终没有进行实质的军事行动 。

王恭举兵以后,司马道子忧虑王恭和殷仲堪的威胁,于是引司马尚之和司马休之为心腹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 ,因着桓玄请求朝廷让他任广州刺史,而司马道子亦忌惮他,不想他继续盘踞荆州 ,于是下诏以他督交广二州军事、建威将军 、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桓玄受命后却不到职。同时司马道子听从司马尚之多树外藩 ,不料却因削夺了豫州刺史庾楷都督地区而令其劝王恭再度举兵,王恭遂于当年联结桓玄 、殷仲堪等举兵讨伐司马尚之兄弟,桓、殷亦奉其为盟主 。殷仲堪认为王恭这次肯定成功 ,于是积极参战,更分五千兵给桓玄,紧随担任前锋的南郡相杨缙谒辰南下。杨、桓二人到湓口时 ,亦为讨伐对象的江州刺史王愉逃奔临川,但被桓玄派兵追获。及后虽然庾楷大败给司马尚之,前来投奔桓玄 ,但桓玄也于白石大败朝廷军队 。及后虽然王恭因刘牢之倒戈而败死,但桓玄和杨缙诮至石头,迫使司马元显回防京师 ,并命丹阳尹王恺守石头城。不过,因为刚刚背叛王恭的刘牢之率北府军入援京师,桓玄和杨缙谝蛭肪宥撤回蔡洲(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中) ,与朝廷军对峙。

当时司马道子打算利诱桓玄和杨缙冢令二人倒戈攻击殷仲堪 ,于是以桓玄为江州刺史,杨缙谖雍州刺史,而殷仲堪就被贬广州刺史 。此举令殷仲堪大怒 ,命桓玄和杨缙诼时进攻建康。不过桓玄却对这一任命十分高兴,打算接受,又犹豫不决。当时殷仲堪从弟弟殷y口中又听闻杨缙谝簿龆ㄊ苊 ,于是开始撤军 。随着殷仲堪撤退,杨缙诓拷刘系亦先行撤退,桓玄等大惧 ,又狼狈西退,直至寻阳(今江西九江市)追上殷仲堪。殷仲堪既失荆州刺史,倚仗桓玄为援;而桓玄本身亦要借助殷仲堪的兵力 ,故此据势相结,殷仲堪与杨缙谝蜃牌浼沂郎望,共推桓玄为盟主 ,皆不受朝命。朝廷见此大家恐惧 ,唯有下诏安抚,并让殷仲堪复任荆州刺史,请求和解 。众人于是受命返回驻地 。

夺据荆州

早在桓玄在江陵横行时 ,殷仲堪亲党就已劝殷仲堪杀死桓玄,但没得听从。桓玄自被推为盟主后,就更加矜侉倨傲 ,而杨缙诰捅换感以寒门相待,但出身弘农杨氏的杨缙谌醋砸云渥迨腔夏贵胄,一直都认为江东其他士族根本比不上他家 ,于是对桓玄十分不满,更打算袭杀桓玄,可是因殷仲堪顾忌桓玄死后无法控制杨缙谛值懿疟蛔柚埂5笔被感亦知杨缙谙肷彼雷约海于是有了消灭杨缙诘囊馔迹更屯驻夏口 ,并以始安太守卞范之为谋主。

隆安三年(399年)桓玄请求扩大其辖区,而执政司马元显(司马道子之子)亦想趁机离间桓玄与殷 、杨二人的关系,故此加桓玄都督荆州长沙郡、衡阳郡、湘东郡及零陵郡四郡诸军事 ,并改以桓玄兄桓伟代杨缙谛盅罟阄南蛮校尉 。此举触怒了杨缙谛值埽杨缙诟以支援后秦围攻的洛阳为名起兵 ,但皆被殷仲堪阻止。当年荆州有大水,殷仲堪开仓赈济灾民,桓玄就乘此机会起兵 ,亦以救援洛阳为名。当时桓玄写信给殷仲堪,称他要消灭杨缙冢并命殷仲堪收杀杨广,否则会进攻江陵 。桓玄袭取殷仲堪在巴陵的积粮 ,又向路经夏口的梁州刺史郭铨假称收到朝廷下令命郭铨为自己前锋以讨杨缙冢故此授江夏兵予他,命他督诸军前进。

当时桓玄密报桓伟作为内应,但桓伟遑恐 ,更向殷仲堪自首,于是被殷仲堪掳为人质,并命其写信给桓玄 ,在信中苦劝桓玄罢兵,不过桓玄不为所动,自度桓伟必因殷仲堪优柔寡断 、常虑儿子的性格而无危险。殷仲堪亦派殷y率七千水军至西江口 ,桓玄派郭铨和苻宏击败他;及后殷仲堪又派杨广及殷道护进攻 ,桓玄再在杨口击败他们,直逼至离江陵二十里的零口,震动江陵 。后杨缙谧韵逖衾垂ィ桓玄一度退后避其锋锐 ,但终大败杨缙冢及后由部将冯该并追获及杀掉他。殷仲堪出奔,又被冯该追获,及后被桓玄逼令自杀。

桓玄年末消灭了杨缙诤鸵笾倏埃于是在次年(公元400年)向朝廷求领荆江二州刺史 。朝廷下诏以桓玄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诸军事、后将军、荆州刺史 、假节;另以桓伟为江州刺史。但桓玄坚持要由自己领江州刺史 ,朝廷唯有让桓玄加都督江州及扬州豫州共八郡诸军事,领江州刺史;桓玄又以桓伟为雍州刺史,朝廷碍于当时孙恩叛乱恶化 ,不能违抗。桓玄于是趁机在荆州任用腹心,训练兵马,并屡次请求讨伐孙恩 ,但都被朝廷阻止 。

隆安五年(401年),孙恩循海道进攻京口,逼近建康 ,桓玄声称勤王起兵 ,实际是想浑水摸鱼,于是司马元显在孙恩北走远离京师后下诏命桓玄解严 。不过,桓玄当时完全控制了其辖区 ,不但作出调桓伟为江州 、镇守夏口,又以司马刁畅督八郡、镇守襄阳,桓振、皇甫敷 、冯该等驻湓口等军事调动 ,更建立了武宁郡和绥安郡分别安置迁徙的蛮族以及招集的流民。朝廷曾下诏征广州刺史刁逵和豫章太守郭昶之,亦被桓玄所留。

夺取朝权

元兴元年(402年),司马元显下令讨伐桓玄 ,桓玄在京的堂兄桓石生密报给他 。当时桓玄已封锁长江漕运,令东土饥乏,又因孙恩之乱未平 ,故以为司马元显无力讨伐,便一直在荆州等待时机,蓄势待发。然而收到桓石生的通报后 ,桓玄甚惧 ,打算坚守江陵。不过卞范之却劝桓玄出兵东下,以桓玄的威名和军力,令其土崩瓦解;反不应主动示弱于人 。桓玄于是留桓伟守江陵 ,亲自率兵东下。桓玄初仍忧他抗拒朝命,害怕手下士兵都不会为他所用,然而过了寻阳仍未见朝廷军队 ,于是十分高兴,士气亦上升,移檄上奏司马元显之罪。桓玄到姑孰时 ,派冯该等击败并俘获豫州刺史司马尚之,并夺取了历阳(今安徽和县) 。当时司马元显因畏惧,登船而未敢出兵 ,而刘牢之因担忧击败桓玄后会不容于司马元显,竟与其手下北府军向桓玄投降。桓玄逼近建康,司马元显试图守城但溃败。桓玄入京后 ,称诏解严 ,并以自己总掌国事,受命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 、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 ,加假黄钺、羽葆鼓吹 、班剑二十人 。

桓玄又历数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的罪恶,流放司马道子到安成郡,数月后桓玄更派人杀死司马道子;又杀司马元显、庾楷、司马尚之和司马道子的太傅府中属吏。桓玄又图除去刘牢之 ,先命他为会稽太守,令其远离京口。刘牢之意图反叛但得不到北府军将领支持,于是北逃广陵投靠广陵相高雅之 ,于途中自杀 。司马休之 、高雅之和刘牢之子刘敬宣于是北逃南燕 。

图谋篡位

桓玄在三月攻入建康时就废除了元兴年号,恢复隆安年号,不久又改元大亨。及后 ,桓玄自让丞相及荆江徐三州刺史,以桓伟出任荆州刺史、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 、桓石生为江州刺史 、卞范之为丹阳尹、桓谦为尚书左仆射,分派桓氏宗族和亲信出任内外职位。自置为太尉、平西将军 、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领豫州刺史 。另外又加衮冕之服 ,绿F绶 ,增班剑至六十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赞奏不名的礼遇。

四月,桓玄出镇姑孰,辞录尚书事 ,但朝中大事仍要咨询他,小事则由朝中桓谦和卞范之决定。自晋安帝继位以来,东晋国内战祸连年 ,人民都厌战不已,而桓玄上台后就罢黜奸佞之徒,擢用俊贤之士 ,令建康城中都一片欢欣景象,希望能过安定日子 。不过很快,桓玄凌侮朝廷 ,豪奢纵欲 ,政令无常,故令人民失望。当时三吴大饥荒,很多人死亡 ,即使是富有的也是守着金玉财宝活活饿死家中,桓玄虽曾下令赈灾,但米粮不多 ,给予不足,纵然会稽内史王愉召还出外寻食的饥民回去领粮,还是有很多人在道旁饿死。

另一方面 ,桓玄亦先后杀害吴兴太守高素 、竺谦之、高平相竺朗之、刘袭 、彭城内史刘季武、冠军将军孙无终等北府军旧将,以图消灭刘牢之领下北府军势力 。另亦要朝廷追论平定司马元显和殷仲堪、杨缙诘墓ρ,分别加封豫章公及桂阳公 ,并转让给儿子桓升及侄儿桓F。又下诏全国避其父桓温名讳,同名同姓者皆要改名,又赠其生母马氏为豫章公太夫人。

桓玄代晋时的形势大亨元年(403年) ,桓玄迁大将军 ,又上请率军北伐后秦,但随后就暗示朝廷下诏不准 。桓玄本身就无意北伐,就装作出尊重诏命的姿态停止。同年 ,桓伟去世,桓玄因公简约礼仪,脱下丧服后又作乐。而桓伟一直是桓玄亲仗的人 ,桓伟死后桓玄孤危,桓玄不臣之心已露,同时全国对其有怨气 ,于是打算加快篡位工作 。而桓玄亲信殷仲文及卞范之当时亦劝桓玄早日篡位,连朝廷加授桓玄九锡的诏命和册命都暗中写好 。桓玄于是进升桓谦 、王谧和桓修等人,让朝廷命自已为相国 ,更划南郡、南平郡、天门郡 、零陵郡 、营阳郡、桂阳郡、衡阳郡 、义阳郡和建平郡共十郡封自己为楚王,加九锡,并能置楚国国内官属。及后桓玄自解平西将军和豫州刺史 ,将官属并入相国府。

当时桓玄的行动令原为殷仲堪党众的庾仄起兵七千人反抗 ,趁着接替桓伟的荆州刺史桓石康未到就袭取襄阳,震动江陵,不过不久就被桓石康等所平定 。桓玄及后又假意上表归藩 ,却又自已代朝廷作诏挽留自己,然后再请归藩,又要晋安帝下手诏挽留 ,只因桓玄喜欢炫耀这些诏文,故此常常做这些自编自导的上表和下诏事件。另桓玄亦命人报告祥瑞出现,又想像历代般有高士出现 ,不惜命皇甫谧六世孙皇甫希之假扮高士,最终竟被时人称作“充隐”。而桓玄对政令执行亦无坚定意志,常改变主意 ,导致政命不一,改变起来乱七八糟 。

建立桓楚

大亨元年(403年)十一月,桓玄加自己的冠冕至皇帝规格的十二旒 ,又加车马仪仗及乐器 ,以楚王妃为王后,楚国世子为太子。十一月十八日,由卞范之写好禅让诏书并命临川王司马宝逼晋安帝抄写。二十一日 ,由兼太保、司徒王谧奉玺绶,将晋安帝的帝位禅让给桓玄,随后迁晋安帝至永安宫 ,又迁太庙的晋朝诸帝神主至琅邪国 。及后百官到姑孰劝进,桓玄又假意辞让,官员又坚持劝请 ,桓玄于是筑坛告天,于十二月三日正式登位为帝,并改元“永始” ,改封晋安帝为平固王,不久迁于寻阳。

桓玄篡位以后,骄奢荒侈 ,游猎无道 ,通宵玩乐。即使是桓伟下葬的日子,桓玄在日间哭丧但夜晚就已去游玩了,有时甚至一日之间多次出游 。又因桓玄性格急躁 ,呼召时都要快速,当值官员都在省前系马备用,令宫禁内烦杂 ,已经不像朝廷了;另桓玄又兴修宫殿、建造可容纳三十人的大乘舆。百姓更因而疲惫困苦,民心思变。北府旧将刘裕 、何无忌与刘毅等人于是乘时举义兵讨伐桓玄 。

永始元年(404年)二月二十七日,刘裕等人正式举兵 ,计划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历阳和建康四地一同举兵 。其中刘裕派了周安穆向建康的刘毅兄刘迈报告,通知他作内应,然而刘迈惶恐 ,后更以为图谋被揭向桓玄报告,桓玄初封刘迈为重安侯,但后又以刘迈没有及时收捕周安穆 ,于是杀害刘迈和其他刘裕于建康的内应。原于历阳举兵的诸葛长民亦被刁逵所捕 ,但刘裕等终也成功夺取了京口和广陵,镇守两地的桓修和桓弘皆被杀。

刘裕率义军进军至竹里,桓玄加桓谦为征讨都督 。桓谦请求桓玄派兵攻刘裕 ,但桓玄畏于刘裕兵锐,打算屯兵覆舟山等待刘裕,认为对方自京口到建康后见到大军必然惊愕 ,且桓玄军坚守不出,对方求战不得,会自动散走。不过桓谦坚持 ,桓玄就派了顿丘太守吴甫之及右卫将军皇甫敷迎击。不过二人皆在与刘裕作战中战死,桓玄大惧,就召见一众会道术的人作法试图对抗刘裕 。后桓玄又命桓谦 、何澹之屯东陵 ,卞范之屯覆舟山西,共以二万兵抵抗刘裕。不过刘裕进至覆舟山东时故设疑兵,令敌方以为刘裕兵力众多 ,桓玄得报后更派庾赜之率兵增援诸军。然而 ,因为刘裕的兵众大多是北府军出身,故桓谦军队都畏惧刘裕,未有战意 ,而刘裕则领兵死战,并乘风施以火攻,终击溃桓谦等 。

在桓玄派桓谦等抵抗刘裕时 ,其实已经萌生离去的念头,并命殷仲文准备船只。桓谦等败后,桓玄就于三月二日与一众亲信西走。桓玄当天没有进食 ,随行人员就进糙米饭给桓玄,但桓玄吞不下,年幼的桓升抱着桓玄抚慰他 ,更令桓玄忍不住心中悲伤 。

桓玄一行一直逃到寻阳,得江州刺史郭昶之供给其物资及军队。后挟持晋安帝至江陵,在江陵署置百官 ,并且大修水军 ,不足一个月就已有兵二万,楼船和兵器都显得很强盛的样子。不过桓玄西奔后怕法令不能认真执行,就轻易处以死刑 ,故令人心离异 。

兵败身死

及后何无忌击败桓玄所派何澹之等军,攻陷湓口,进占寻阳 ,然后与刘毅等一直西进 。桓玄亦自江陵率军迎击,两军于五月十七日在峥嵘洲相遇,当时桓玄军虽然有兵力优势 ,但因桓玄经常在船侧泛舟,预演败走时的动作,于是士众毫无斗志 ,在刘毅的进攻下溃败,焚毁辎重乘夜逃走,郭铨遂向刘毅投降。桓玄于是挟晋安帝继续西走 ,抛下晋穆帝皇后何法倪及安帝皇后王神爱于巴陵。殷仲文当时以收集散卒为名移驻别船 ,并趁机背叛桓玄,迎二后回建康 。

桓玄于五月二十三日回到老巢江陵,冯该劝桓玄再战 ,但桓玄不肯,更想投奔梁州刺史桓希。不过当时人心已离,桓玄的命令都没有人遵行了。次日 ,江陵城中大乱,桓玄与心腹数百人出发,到城门时随行有人欲暗杀桓玄 ,但不中,于是彼此厮杀,桓玄勉强登船 ,身边人员因乱分散,只有卞范之跟随在侧 。桓玄正打算到梁州治所汉中时,但屯骑校尉毛修之诱使桓玄入蜀 ,桓玄听从。而当时正值宁州刺史毛[去世 ,益州刺史毛璩派了侄孙毛佑之及参军费恬等领数百人送毛[丧至江陵,并于五月二十六日在江陵城西的枚回洲与桓玄相遇,二人于是进攻桓玄 ,箭矢如雨,桓玄宠信的丁仙期、万盖等为桓玄挡箭而死,益州督护冯迁跳上桓玄坐船 ,抽刀向前,桓玄拔下头上玉饰递给冯迁,说:“你是什么人 ,竟敢杀天子? ”冯迁说:“我这只是在杀天子之叛贼而已!”桓玄遂被杀,享年三十六岁。桓玄死后,堂弟桓谦在沮中为桓玄举哀 ,上谥号为武悼皇帝 。桓玄头颅则被传至建康,挂在大桁上,百姓看见后都十分欣喜。

为政举措

 

 失政丧国

桓玄上台后 ,面临东晋末年的种种乱象 ,也很想振作,大力整顿,但桓玄的政权代表门阀士族 ,不可能触动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最后没能实行。

他即位以后,好行小惠以笼络人心 ,例如他亲自审讯囚犯时,不管罪刑轻重,多予释放;拦御驾喊冤者 ,通常也可以得到救济;然而他为政繁琐苛刻,又喜欢炫耀自己,官员有将诏书中“春L”字误缮为“春菟 ” ,经办人员即全被降级或免职 。而桓玄又好游玩打猎、兴筑宫殿,因此人心思变。

桓玄在位仅数月时间,桓楚王朝便宣告覆灭了。

改简为纸

桓玄在位时 ,曾颁布改简为纸的命令 。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以来 ,纸张虽然不断推广使用,但国家政令仍采用简牍 。桓玄下诏:“古无纸,故用简 ,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从此以后,纸张才完全代替简牍 ,成为朝廷公文的书写载体 。

宗教政策

东晋末年,佛教的势力已相当强大。桓玄信奉道教,因此最初对佛教有所裁抑。桓玄打倒司马道子 、元显父子、入主建康以后 ,就命令沙门向王者致敬,并为此与信佛的王谧反复论辩 。

做了楚王以后,更是下令限制佛教 ,指责佛教积弊,使“天府以之倾匮,名器为之秽黩。避役钟于百里 ,逋逃盈于寺庙”。

但他登基为帝后 ,对佛教的态度发生变化,同意恢复沙门不敬王者的规矩,这是他为了争取佛教势力支持所致 。

文艺成就

桓玄酷爱书画艺术 ,他看到别人藏有法书名画,都想据为己有,他篡位以后 ,更是把晋朝皇室收藏的书画全部收入囊中。当初刘牢之派其子刘敬宣来降时,桓玄就是用书画来招待他们。

而着名画家顾恺之也与桓玄颇有交情,他曾给桓玄寄了一箱自认为画的比较好的作品 ,桓玄打开箱子后加以观摩整理,奉为至宝 。

对于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作品,桓玄更是爱不释手 ,“乃撰二王纸迹杂有缣素正行之尤美者,各为一帙,常置左右”。

桓玄本人也堪称是一代书法家 ,尤工草书。他自比王羲之 ,但“议者未之许,云可比孔琳之 ” 。

庾肩吾《书品》将桓玄的书法与羊欣、卫夫人等十五人列为中之上品,评其书“筋力俱骏” 。

李嗣真《后书品》则列之为中中品 ,评其书曰:“桓玄如惊蛇入草,钻锋出匣。”

窦U《述书赋》云:“敬道耽玩,锐思毫翰。依凭右军 ,志在凌乱 。草狂逸而有度,正疏涩而犹惮。如浴鸟之畏人,等惊波之泛岸。 ”

遗憾的是 ,桓玄并无任何书法作品流传到今天,而他所收藏的书画,也在跟着他溃逃时不知所踪(一说都被投于长江) 。

桓玄还擅长作诗文 ,史载桓玄“哀乐过人,每欢戚之发,未尝不至呜咽” ,颇具诗人气质。他在败走过程中自撰《起居注》 ,传为佳话。

他留下《桓玄集》二十卷,并注《周易·系辞》二卷,他的到隋唐时犹存 ,但今已亡佚 。

清人严可均《全晋文》中辑有其文章三十五篇,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南林弹诗》 、《登荆山诗》二首。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展开全部

贺若弼(544—607.8.27),字辅伯 ,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

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 ,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 。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 ,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 ,然此心不果 ,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 。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

贺若弼少“慷慨有大志贺若弼简介 ,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 ,有重名于当世 ”(《隋书·贺若弼列传》)。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对他十分器重,用为记室。不久 ,封当亭县公,升小内史 。

当时周武帝宇文邕当政,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又十分严格 ,太子由于太子德行不端,害怕父皇知情,于是矫情掩饰 ,所以 ,太子的过失周武帝一点也不知道。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必不克负荷”(《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贺若弼深以为然,劝乌丸轨告之武帝 。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武帝忙召问贺若弼 ,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且牢记父亲临终遗言,恐祸及其身 ,于是回答说:“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 ”(《隋书·贺若弼列传》)。武帝听后默然不语 。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 ,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隋书·贺若弼列传》)。果然,后来太子继位 ,乌丸轨被诛杀,贺若弼却免受其祸 。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贺若弼随上柱国 、行军元帅韦孝宽攻陈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区) ,克寿阳(今安徽寿县)等数十城 ,使长江以北土地皆入于北周。其中贺若弼的计谋居多,于是拜为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刺史,改封襄邑县公。

次年 ,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总揽朝政,众心不服 。相州总管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起兵造反 。杨坚怕贺若弼随之生变 ,急派亲信长孙平取而代之。

隋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称帝,国号隋 ,是为隋文帝。杨坚称帝后,就有吞并江南、统一中国之志 。杨坚查访可胜任者戍镇江淮。尚书左仆射高颎推荐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 ,无若贺若弼者。”杨坚说:“公得之矣 ”(《隋书·贺若弼列传》) 。于是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今扬州一带)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委以平陈之事 ,经略一方 ,作灭陈准备。贺若弼欣然从命,并给寿州总管源雄赋诗一首,云:“交河骠骑幕 ,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 ”(《隋书·贺若弼列传》)。然后赴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任所 ,整军经武 。

隋开皇七年(587年)贺若弼简介,杨坚多次谋议灭陈之策,高颎、杨素 、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江南之策。贺若弼也献取陈十策 ,获文帝称赞,赠赐宝刀,以示殊荣。

攻陈前 ,贺若弼卖掉老马,大量购买陈船,藏匿起来 ,又买破旧船只五六十艘 ,泊于小河,使陈军以为隋军没有战船 。多次将换防士兵集于广陵,大张旗帜 ,营幕遍野,还使士卒沿江射猎,人马喧噪 ,以迷惑陈军,使之不加戒备。

隋开皇八年(588年)十月,杨坚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行台省 ,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命杨广、秦王杨俊 、杨素并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晋王元帅长史 ,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水陆军51.8万,统由杨广节度 ,东至大海 ,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 。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为8路攻陈 ,贺若弼为行军总管,率军出广陵,云集在长江北岸 。陈军因被迷惑 ,所以毫无察觉。

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长江下游隋军乘陈欢度元会之际,分路渡江。贺若弼军提前发起进攻 ,出广陵南渡 。将要渡江时,贺若弼酹酒而咒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 ,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 ,鉴其若此。如便福善祸* ,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隋书·贺若弼列传》)。遂挥军渡过长江 ,陈军猝不及防,慌溃而逃 。初六,贺若弼军乘势攻占重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擒其刺史黄恪,俘获敌众6000余人,均优待释放。贺若弼军军令严明 ,秋毫无犯,有军士拿民间一物者,立斩不赦。对俘众却给予优待 ,发给资粮,尽皆释放 。所以所向披靡,降者甚众。随后贺若弼以一部进屯曲阿(今江苏丹阳) ,以防三吴(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等)陈军增援 ,自率主力西进,从左翼攻陈都建康(今南京);隋军另一路韩擒虎军也于初七攻占姑熟,沿江东进 ,皋文奏军败退建康。贺若弼 、韩擒虎两军自北、南两道并进,钳击建康,沿江诸戍 ,望风尽走 。

至十七日,隋军已对建康形成包围态势。贺若弼军进据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屯于山南白土冈(今南京城东)东。陈在建康附近尚有甲士10余万 。陈后主(叔宝)既不懂军事 ,又不纳部将建议,面对隋军压境,长期作不出应战决策 。并拒绝了骠骑将军萧摩诃、镇东大将军任忠的建议。二十日 ,后主突然命陈军出战。于是中领军鲁广达列阵白土冈,冈北由任忠 、将军田瑞、护军将军樊毅、忠武将军孔范及萧摩诃等部依次列阵,南北亘20里 ,首尾进退互不相知 。贺若弼率轻骑登山侦察敌阵 ,遂与所部7总管杨牙 、员明等集中甲士8000,列阵以待。陈将田瑞首先率部进击,被贺若弼军击退。陈将鲁广达等军继进力战 ,贺若弼军曾被迫4次后退,死273人 。贺若弼下令施放烟幕,并在其掩蔽下稍事整顿 ,贺若弼观其情,然后乘敌胜而骄惰,猛攻陈军薄弱部分孔范军。贺若弼督厉将士 ,殊死决战,孔范部一触即溃。陈其他各部受其影响,亦发生混乱 ,导致全线溃退,互相践踏,死5000人 。部将员明俘陈军大将萧摩诃 ,贺若弼令左右推出斩首 ,萧摩诃神色自若,于是贺若弼下令免其罪,并以礼相待。此战 ,贺若弼在交战不利时,迅速摆脱被动,乘敌骄惰懈怠之机 ,猛攻敌之薄弱部,大败敌军主力,对攻占建康具有重要意义。

贺若弼军乘胜推进至乐游苑(建康城东 ,今玄武湖南侧) 。但鲁广达还督余兵苦战不息,杀获数百人。直到日薄西山,才面对宫阙恸哭再拜 ,解甲就擒,贺若弼遂从北掖门入城。但此时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率五百骑兵于朱雀门先期入城,并俘获陈后主 ,占据了府库 。贺若弼令将陈后主带来一视 ,陈后主惶恐流汗,股栗再拜 。贺若弼对陈后主说:“小国之君,当大国卿 ,拜,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隋书·贺若弼列传》)。既而贺若弼愤恨没有先抓获陈叔宝 ,其功在韩擒虎之后,就与韩擒虎争功相骂,甚至挺剑而出 。

隋文帝闻二人有功 ,便下诏说:“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 ,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 ,已数百年 ,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 ,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 ”(《隋书·韩擒虎列传》) 。又下优诏于二人说:“申国威于万里 ,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 ,专是公之功也。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 ,罕闻其匹。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 ,寸阴若岁”(《隋书·韩擒虎列传》) 。

四月 ,二人在回京后,又在隋文帝面前争功,贺若弼说:“臣在蒋山死战 ,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 ,遂平陈国。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韩擒虎也说:“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 ,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 。臣以轻骑五百 ,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 ,执陈叔宝 ,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 ,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 ”隋文帝无耐,只好说:“二将俱合上勋”(《隋书· 韩擒虎列传》) 。于是将贺若弼进位上柱国 ,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 ,真食襄邑三千户,加以宝剑 、宝带、金瓮、金盘各一,并雉尾扇 、曲盖 ,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 。拜右领军大将军 ,寻转右武候大将军 。韩擒虎也受到同样待遇。

灭陈以后 ,贺若弼更加贵盛,位望隆重,其兄贺若隆为武都郡公 ,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并为刺史、列将 。贺若弼家有珍玩不可胜数,婢妾曳绮罗者数百 ,生活奢侈。

贺若弼还骄傲自满,自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 ,贺若弼仍为将军,心甚不平,形于言色 ,因而于开皇十二年(592年)遭致罢官 。而贺若弼怨气愈甚,遂下狱。隋文帝责问他说:“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 ,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 ,是何意也?”贺若弼回答说:“颎,臣之故人,素 ,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 ”(《隋书·韩擒虎列传》)。公卿认为贺若弼怨愤过重,奏请处以死刑 。隋文帝犹豫数日 ,惜其功劳,于是免他一死,除名为民。年余 ,复爵位,但隋文帝忌其为人,所以不再被任用。然每宴赐 ,遇之甚厚 。

开皇十九年(599年),隋文帝于仁寿宫赐宴王公,席间诏贺若弼为五言诗 ,诗中词意愤怨 ,隋文帝看后宽容了他,并没对他治罪。这时正好有突厥使者来朝拜,隋文帝让他射箭 ,使者一发即中,隋文帝说:“非贺若弼无能当此”(《隋书·韩擒虎列传》)。于是命贺若弼引弓射箭,果然也是一发即中 ,隋文帝见了非常高兴,对突厥使者说:“此人天赐我也”(《隋书·韩擒虎列传》)!

杨广为太子时,曾经问贺若弼:“杨素 、韩擒、史万岁三人 ,俱称良将,优劣如何? ”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 ,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杨广又说:“然则大将谁也?”贺若弼回答说:“唯殿下所择 ”(《隋书·韩擒虎列传》) 。言下之意,只有他贺若弼一人。

仁寿四年(604年) ,杨广即位为 ,是为隋炀帝,贺若弼更加被疏远了。大业三年(607年)七月,贺若弼随炀帝北巡至榆林 。杨广命人制一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蓬 ,以招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以为太奢侈,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被人所奏。杨广认为是诽谤朝政 ,于二十九日(公元607年8月27日)将贺若弼与高颎 、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时年六十四岁 。其妻子为官奴婢,群从徙边。

点评:韩擒虎与贺若弼并为灭陈名将 ,却先后两次争功,有失大将风度。这与元朝的伯颜、阿术二人相比,实在是差之千里 。“陈氏凭长江之地险 ,恃金陵之馀气,以为天限南北,人莫能窥。高祖爰应千龄 ,将一函夏。贺若弼慷慨 ,申必取之长策,韩擒奋发,贾馀勇以争先 ,势甚疾雷,锋逾骇电 。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诸天道 ,或时有废兴,考之人谋,实二臣之力。其俶傥英略 ,贺若居多,武毅威雄,韩擒称重 。方于晋之王、杜 ,勋庸绰有馀地 。然贺若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颠殒于非命 ,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临终之言 ,必不及于斯祸矣 ”(《隋书·贺若弼列传》)。

关于“丁文江家世考”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zshi/202507-10513.html

(19)

文章推荐

  • 人与机器人在未来能不能和平共处

    网上有关“人与机器人在未来能不能和平共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与机器人在未来能不能和平共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每个时代一直在进步,机器人的劳动力也不小于人类,如今智能机器人的发明,使人类担心起自己的安危。下面是我分享的人与

    2025年07月23日
    20
  • 李振华的个人小传

    网上有关“李振华的个人小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振华的个人小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李振华,男,汉族,1924年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2025年07月24日
    21
  • 华盛顿这个闭塞的小镇是如何成为一个国家的灯塔的

    网上有关“华盛顿这个闭塞的小镇是如何成为一个国家的灯塔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华盛顿这个闭塞的小镇是如何成为一个国家的灯塔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861年2月23日拂晓,当当选总统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Lincoln

    2025年07月29日
    23
  • 个体经济的四个阶段

    网上有关“个体经济的四个阶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个体经济的四个阶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86年,起步和迅猛发展阶段,年均增长74.6%。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允许开展个体经营,个体工商

    2025年07月30日
    21
  • 杨过和小龙女的后人揭开东吴十二虎臣面纱全面了解三国历史!

    网上有关“杨过和小龙女的后人揭开东吴十二虎臣面纱全面了解三国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杨过和小龙女的后人揭开东吴十二虎臣面纱全面了解三国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揭开东吴十二虎臣面纱,全面了解三国历史!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

    2025年07月30日
    18
  • 奥运会历届金牌榜

    网上有关“奥运会历届金牌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奥运会历届金牌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历届奥运会奖牌榜如下:2020年东京奥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美国队获得奖牌113枚、第二名中国队获得奖牌88枚、第三名日本队获得奖牌58枚。201

    2025年07月31日
    29
  • 推荐一款“手机跑胡子开挂是真的吗”(原来确实是有挂)

    您好:手机跑胡子开挂是真的吗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QQ群】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添加图中QQ群】安装软件.

    2025年08月01日
    17
  • 实操教程“微乐江西麻将开挂方法”开挂(透视)辅助教程

    您好:微乐江西麻将开挂方法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QQ群】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添加图中QQ群】安装软件.

    2025年08月04日
    20
  • 分享实测“微乐广东麻将小程序开挂神器”其实确实有挂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软件,就会全程后台自动连接程序,无需用户时时盯着软件。3、安全保障,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可以非常安心,绝对没有被

    2025年08月04日
    15
  • 推荐一款“微乐四川麻将免费挂下载”开挂详细教程

    您好:微乐四川麻将免费挂下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QQ群】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添加图中QQ群】安装软件.

    2025年08月06日
    11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sqyy
    sqyy 2025年07月31日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 sqyy
    sqyy 2025年07月31日

    希望本篇文章《丁文江家世考》能对你有所帮助!

  • sqyy
    sqyy 2025年07月31日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sqyy
    sqyy 2025年07月3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丁文江家世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丁文江家世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林任申 林 林 ( 泰兴市...

    联系我们

    邮件:易佳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