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什么是唱响南北的“关外唐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唱响南北的“关外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唐韵笙 ,“南麒、北马 、关外唐 ”——在我国京剧老生的三大主要流派中,他被誉为东北派的代表。由于他以扮演关公见长,又被称为“关外红生”。
九岁踏入梨园门
唐韵笙本不姓唐,这是艺名 ,他本名叫石斌魁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农历十一月初十。石斌魁出生在福州市繁华商业区河东街上的一个大户人家。他的先祖属满族外八旗中的正红旗,祖籍沈阳。他的祖父年轻时被派往福建当差,退役后就在福州定居下来 。父亲石寿臣是名秀才 ,母亲郎惠兰乃大家闺秀。这个门外挂着“沈阳石寓”牌子的大户人家,靠官俸过活,也殷富自在。小斌魁六岁入私塾时便显出了聪颖的天资 。
京剧表演艺术家唐韵笙
人有旦夕祸福。那年 ,四十岁刚出头的父亲石寿臣突患急病。无法救治不幸离世 。石家没了顶梁柱,举债迁出老宅,从此家道中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石家又被断了清廷的俸禄,更是艰难困顿。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海河北梆子演员唐景云所领的戏班来到福州演出 。经人介绍 ,唐景云夫妇等七八个人暂住在石家的木板平房内。
唐韵笙的生母郎惠兰
唐景云等人住在石家,他们喜欢上了机灵可爱的小斌魁。唐景云当时三十来岁,科出河北宝坻县“永胜和”班,专工文武花旦 。他们每日在石家的客堂内练功 ,让只有七八岁的小斌魁着了迷;戏班在茶园(即剧场)的前后台活动,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戏剧的种子。一年以后,唐家班要回上海了 ,临行前,唐景云问小斌魁:“你愿意跟着我们学戏吗? ”斌魁爽快地回答:“我愿意!”最后,唐景云以“孩子是可造之才 ,定有出头之日”等理由说服了斌魁的母亲和祖父。唐、石两家签了“八年学徒,期满后可回家 ”的字据。就这样,九岁的小斌魁告别了亲人和故乡 ,与唐家班来到了上海,开始了四海为家的梨园生涯 。
九岁的小斌魁眉清目秀,嗓音又脆又甜 ,很惹唐景云夫妇的喜爱。他们教他练功,还求师访友请名家教斌魁京剧老生戏。他勤奋刻苦、天资聪颖,很快就学会了刘(鸿声)派“三斩一碰”剧目,即《斩黄袍》《斩马谡》《辕门斩子》和《碰碑》 ,以及汪(笑侬)派的《张松献地图》《马前泼水》《打渔杀家》等传统老生戏 。同行也对小斌魁夸赞有加。唐氏夫妇决定让小斌魁登台试上一试,他们特意为他制了一套童伶小行头。小斌魁穿上一试,果然神采撩人!
1913年 ,十一岁的石斌魁初登上海老天蟾舞台,出演《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 。这个小孩稳步上场,扮相不凡 ,立刻引起观众兴趣。几番动作后,他开口唱西皮导板“忽听得老娘亲来到帐外(呀呃)”,一串银铃般的童子音“敲击 ”着观众的耳鼓 ,顿时赢得满堂彩。小斌魁的“挑帘戏”获得成功,一连三天的戏都是满堂喝彩声 。
师傅唐景云大喜过望,便以“声音如笙管笛箫齐奏般的悠扬而富于韵味”之意 ,为石斌魁改名为“唐韵笙 ”。从此这个名字在戏曲界越传越响。
1916年,十四岁的唐韵笙随师北上,边学艺边演出,活动在山东 、河北及东北一带 。那年夏天 ,他们赴哈尔滨献艺,与著名河北梆子女演员喜彩凤、评剧演员月明珠邂逅。这两位久负盛名的艺术家,欣然与扎着小辫子的十四岁少年唐韵笙合作演出 ,既表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新人的爱护,又表明唐韵笙在当时的确已具有了一定的实力。
哈尔滨时为国际特色浓厚的城市,许多人对京戏十分好奇 ,又听说一个扎小辫的英俊少年将出演挂着胡子的老头,其胃口自然便被吊了起来,“庆丰戏园”一时间上座飙升 ,门庭若市。当年6月20日哈尔滨市出版的《远东报》评论说:“本埠同乐茶园因生意萧条……于是特借息款新邀来坤名角数名,故该园微见起色 。而庆丰戏园此亦不新邀角色,特将其园内之纯粹角唐韵笙、喜彩凤、月明珠等 ,均增加工资,以至各伶等对于所作各戏刻意求工,益振精神。故两园之比较,仍属庆丰占优胜。”由此可见 ,十四岁的唐韵笙已被视为“纯粹角 ”,大露头角 。
1919年,唐韵笙随师又辗转到上海。上海老天蟾舞台此时已与京角尚小云 、谭小培(“老生三杰”、谭派创始人谭鑫培之子)合同期满 ,立刻邀唐韵笙接续演出。老天蟾舞台在当时荟萃了全国各路名角,挂头牌的是老生、武生小达子(本名李桂春 。清末“五达子”之一),著名武生杨瑞亭及曾有“南方梅兰芳”之誉的名旦赵君玉等人都很赏识不足十七岁的唐韵笙的才华 ,都愿意与他同台。唐韵笙演出的《李陵碑》《辕门斩子》《洪羊洞》《空城计》《献西川》及与小达子 、杨瑞亭等名角儿合作演出的《新十八扯》《目连救母》等戏都十分叫座。当时出版的戏报为唐韵笙冠的头衔是“特聘最优秀著名正工须生 ” 。唐韵笙等人连演两个月走红,合同期满后又帮忙义演了五天。唐韵笙此次进沪,一方面给上海的观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为日后再红极上海滩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是结识了许多前辈名宿,在艺术上得到了极大的教益 ,使技艺更加成熟起来。
自1919年6月起,唐景云夫妇领唐韵笙北上大连、吉林,演出了《白逼宫》《三江越虎城》《牧虎关》等重头戏 。8月,他们一行人经哈尔滨到达海参崴(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唐韵笙在南园子(永仙茶园)登场 ,与其合作的都是“大腕儿”。如男旦张云青、“九龄童”赵松樵 、文武老生高三奎等。唐韵笙除了演出刘派、汪派唱工重头戏外,还演出了《定军山》《平阳关》等武老生戏,并与赵松樵合排本戏《金鞭记》 。赵饰主角呼延庆 ,唐演孟强。在演出《法门寺·拾玉镯》唐韵笙反串彩旦刘媒婆时,大出风头。那媒婆手持二尺余长的旱烟袋,点火吸烟 ,边唱“此一去到孙家,前去撮合 ”,边跑圆场 ,同时那烟袋杆在右手中指上平转如飞,连续数分钟不停 。刘媒婆风趣、诙谐和欢欣 、自信的心情,被表现得活灵活现。每演到此处 ,掌声、叫好声雷动。其实,这个刘媒婆“耍烟袋”,是师傅唐景云亲传、他加工润色,千锤百炼而成的 。这也成了唐韵笙一个令人拍案称奇的绝活 ,屡演不衰。唐韵笙等人的演出,海参崴观众视为新奇,一直保持了连演连满的势头。因剧场老板的一再挽留 ,他们竟在这寒冷的小城流连了一年之久 。
唐韵笙在《十二金钱镖》中饰俞剑平
唐韵笙背井离乡 、学艺演出的这些年里。无时无刻不想念故乡和亲人。那些年,他也曾抽空回家小住几日,探望祖父和母亲 ,但仍难解思念之情 。那年,到了唐、石两家签定的“八年学徒期满后可回家”的字据兑现的时候了,唐韵笙的爷爷找到了唐景云 ,要把孙子领回福州去。在唐景云夫妇的劝说下,尤其是唐韵笙的“立志京戏艺术,决心四海为家 ”的真情表白 ,爷爷只好认可了。祖孙离别的那天晚上,唐韵笙选择了《四郎探母》中的一段唱:“……我好比南来雁失群飞散,……我有心出关去见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远在天边。思老母不由人肝肠寸断……”为老人家送行 ,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怀恋之意 。唐景云也当着老人的面正式收唐韵笙为义子。可惜没多久,唐景云病故于大连。业已成年的唐韵笙和义母共同掌管剧团 。他率团走南闯北卖艺维持生计。
率戏班唱响南北
1920年初冬的一个晚上 ,唐韵笙正在吉林的丹桂茶园台上表演,当唱《灞桥挑袍》到最后一句“灞陵桥刀挑大红袍”时,他的嗓子突然沙哑 ,高腔怎么也甩不上去了。唐韵笙进入了“倒仓 ”,也叫“倒嗓” 。梨园界把演员的嗓子比喻成装米的粮仓,变声期嗓子喑哑就意味着米仓倒了 ,人要挨饿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不能唱戏万分焦急。义母和戏班十几口人的生计都靠他挑梁唱戏才能维持,嗓子何时才能恢复?于是 ,性格倔强视艺术为生命的唐韵笙在戏班同仁和茶园老板的鼓励下,决心下苦功夫练,把嗓子喊出来 。他每天一大早,一路小跑直奔北山。在山脚下 ,穿上三寸厚底的靴子,两腿缚上沙袋,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攀登 ,直达山顶。然后蹲在山顶上开始喊嗓儿 。他大张着口冲冰块上哈气,直到气流把冰哈出了窟窿。起初压根儿就喊不出声儿来,后来渐渐有了一点声音。他就这样每天坚持练嗓子、练厚底儿功 ,返回戏园宿舍喝点开水,吃点窝窝头,又接着练身段 ,练武功。这期间,他向前辈武生演员周凯亭学会了武戏《杀四门》《铁笼山》《百骑劫魏营》《长坂坡》《八大锤》,文武相兼的戏《收关胜》等 。两年后 ,唐韵笙的嗓音得以恢复,不仅是出色的老生演员,而且成为靠把老生兼武生、大嗓儿小生且能反串老旦和彩旦的全能型演员了。对一名文戏演员而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就完成一次近乎脱胎换骨的改造,不具备超越常人的毅力和悟性,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也该算作置之死地而后生吧!
青年时代的唐韵笙
“倒仓”期间 ,唐韵笙结识了吉林北山玉皇阁住持悟彻和尚 。悟彻曾是个河北梆子演员,半路出家皈依佛门。悟彻腹学渊博,豪爽健谈;唐韵笙睿智聪颖 ,勤奋好学。二人相见恨晚,彼此甚为投缘,遂结忘年之交 。唐韵笙每得闲暇便到玉皇阁朵云殿拜望悟彻。每次相见 ,悟彻与之聊天对弈,品茗论禅,谈诗论画 ,谈古论今,品评小说,分析剧本,探究那些知名艺术家根据自身条件创造各自艺术风格的成功奥秘。
唐韵笙的学艺生涯主要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期间在上海度过的 ,正值以汪笑侬 、潘月樵、夏月润、冯子和为代表的京剧改良派活跃于上海新舞台,大量上演改良京剧和时装新戏时期 。而他初学阶段的“开坯子 ”戏,就有汪笑侬的代表作《献地图》《哭祖庙》《马前泼水》等。改良派人士提出的“攻击旧戏弊端 ,提高戏曲地位”“每日于教戏之外阅读浅近诸书,灌以普通知识,激以爱国热诚 ,务使人格不以优伶自贱”“新编有益风化之戏”“移风易俗 ”“开发民智”“召还祖国之魂”等主张,在初涉艺坛的唐韵笙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然而,在唐韵笙当时尚很稚嫩的心中 ,诸如“民主 ”“爱国”“提高艺人素质和地位”等思想主张,还不过是一些比较朦胧的概念而已 。在这些新戏剧思潮的冲击下,唐韵笙感悟到 ,不但要演好别人教的传统戏,而且要形成自己的表演特色,创作自己的特色剧目,并把自己所接受的进步思想和主张融会到艺术实践中去 ,从而为国为民作出更为有益的贡献。在悟彻和尚的指导帮助下,唐韵笙开始编写“激以爱国热诚 ”的剧本。后来成为唐派京剧代表作的《驱车战将》《郑伯克段》以及《鹿台恨》《陈十策》《绝龙岭》等剧目都是这一时期开始创作的。
“倒仓”难关不但没有击垮唐韵笙,反而使其在艺术上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这与悟彻和尚的关爱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经过两年的亲密交往,他们友谊弥笃。唐韵笙每到吉林演出,都要重登玉皇阁拜望悟彻并与这位谊兼师友的前辈做竟夜之谈。年事已高的悟彻则每天都到舞台边上观看唐韵笙演戏 。唐韵笙排练新戏之时 ,悟彻亦常坐一旁热心指点。他们的亲切交往一直持续到1945年悟彻圆寂。二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被戏曲界传为佳话 。同时也使唐韵笙懂得,没文化戏也是唱不好的。所以,他在这些日子里如饥似渴地买书 、读书、请先生讲书。他对于《隋唐演义》《水浒》《西游记》《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等小说 ,读得津津有味,立下了把书中的故事、人物,呈现在舞台上的宏愿 。这便为他日后成为多才多艺的演员和翰墨生辉的编剧里手奠定了基础。
唐韵笙在《十二真人斗太子》中饰殷郊
三年后 ,他的嗓音变得又宽又亮又脆,脑后音共鸣很强,仿佛铜嗓铁喉一般,成了真正响当当的一声震乾坤的功夫嗓;加上一身长靠 、箭衣、短打的扎实武功 ,唐韵笙“脱胎换骨”开始了新的历程。1922年初,二十岁的唐韵笙重返吉林斯美茶园露演,大获成功 。除了传统老生和武生戏外 ,他开始贴演了他与悟彻和尚合编的“列国戏 ”。其中《驱车战将》尤受欢迎。《驱》剧写春秋时期宋闵公讥讽大将南宫长万,长万酒后怒弑闵公的故事。唐韵笙扮演的南宫长万,熔老生、武生 、花脸技艺于一炉 ,文武并重,唱、做、念 、打样样出色,令观众耳目一新 ,赞不绝口 。后来此剧成了唐派的看家戏。
同年春,唐家班移师哈尔滨新舞台,唐韵笙扮相英俊 ,身段漂亮,观众誉之为“粉面哪吒”,大受欢迎。3月,河北梆子名优小元元红(魏联升)在新舞台演出时 ,被流氓把头姚锡久派人杀害,激起公愤 。4月,唐韵笙见义勇为 ,挺身而出,与同在哈埠演出的河北梆子演员喜彩凤、评剧演员月明珠、金开芳等联名致信于东三省特别区市政长官公署,控告姚锡久的罪行。一时间 ,声讨浪潮波及全国。迫于公众舆论压力,当局不得不把姚锡久关押起来 。这是青年唐韵笙投身于正义斗争所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1923年,天仙第一大舞台邀来世称“活关公”的老生演员老三麻子(王鸿寿) ,并有尚和玉、杨瑞亭等配合,轰动哈市。面对各家戏院激烈竞争的势态,新舞台老板苦思冥想 ,制定了“以小对老 ”的策略 。老板启用了二十一岁的“粉面哪吒”唐韵笙,让他与年仅十二岁的小小宝义(曹艺斌)联袂,以对付年交七十三岁的老三麻子。结果,观众好评如潮。继童伶唐韵笙 、曹艺斌、石月明等演唱大红后 ,一股“童伶热”在黑龙江全省各地掀起 。此后,十三岁的武生李万春、十四岁的女武生王少鲁等脱颖而出,创造了童伶在东北京剧舞台上占据重要一席的局面。
1925年4月 ,唐家班来到天津。那时节,在北京唱红的名角若打算去外地演出赚钱,须首途津门 ,只有在天津打响,方能在外埠走红;反之,全国各路名伶欲晋京折桂 ,也只有先在天津唱红了,才有望在京城站住脚。唐韵笙正是为了将来进北京 、闯上海,以至在名伶荟萃的京剧舞台上占领一席之地 ,才特意到这儿一试锋芒的 。在天津广和楼,他与张品卿等人合作演出了《五星联珠》《刀劈三关》《七擒孟获》《贩马记》《红粉骷髅》《三江越虎城》《小霸王怒斩于吉》以及连台本戏三至十本《狸猫换太子》等,上座颇佳。5月21日,唐韵笙应邀在新明大戏院与尚小云、言菊朋同台演出。他被安排在前头演出杨(小楼)派长靠武戏《战冀州》 。他饰演的马超英俊威猛 ,观众报以“满堂好”。5月26日,梅兰芳、王凤卿在皇宫**院演出《黛玉葬花》《宝莲灯》等戏,唐韵笙又获得观摩学习的天赐良机。
这期间 ,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 。听到上海工人 、学生惨遭列强杀害的消息,唐韵笙深为工人学生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与挚友赵鸿林四处奔走。敦请东天仙茶园经理和梨园界的同仁李鹤龄、邓丽峰、鲜牡丹等演义务戏 ,为罢工工人募捐。
下半年,为使义母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唐韵笙在天津租下一处房子 ,将她安顿下来 。唐韵笙虽然并未读过几年书,也没正式坐科学艺,但由于勤奋好学 ,对艺术孜孜以求,善于在各种条件下不间断地学技艺 、学文化,故其艺业精进之速绝非常人所能及。这次于津、沪两地活动期间,他在细心观摩各派名家演出的同时 ,又从李桂春(小达子)、何月山 、杨瑞亭等人那里,学得了杨小楼的《铁笼山》、尚和玉的《艳阳楼》、小孟七的《打严嵩》以及全部《岳飞传》《目连救母》《十八扯》等戏,从而又在京派、海派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学来了许多精湛技艺。
1927年,唐家班经青岛 、烟台、天津等地一路巡演之后,于入冬时节重返哈尔滨新舞台 。《驱车战将》一炮打响 ,《甘兴霸百骑劫魏营》越演越火,加上《小霸王怒斩于吉》《伐子都》,连演半年有余。
1928年夏 ,义母做主,唐韵笙与赵蕙珍结婚。三个月后,他又与自己相识并相爱的郭淑筠结婚。回天津后 ,他开始和梁一鸣、孟丽君等在天津劝业场四楼新建的天华景戏院演出 。演出之余,便潜心写剧本。不久,弟弟石斌贤奉母命前来寻兄。当唐韵笙得知爷爷辞世时,痛哭不止 ,他决定把弟弟留在身边,襄理戏班杂务 。
1929年,唐韵笙与雷喜福 、骆连祥、梁一呜、孟丽君合作 ,在天华景戏院演出了《驱车战将》《借赵云》《收关胜》《收秦明》《艳阳楼》《铁笼山》等。
20世纪2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我国的侵占和掠夺,我东北 、华北地区抵制日货、罢工罢课等反日爱国斗争日益高涨。流动演出期间 ,唐韵笙目睹日本在中国各地的行为,深为国难日深而忧心 。为了抒发反日爱国的内心情感,他决定根据上古神话“后羿射日 ”的故事 ,编写一部连台本戏,剧名就叫《扫除日害》。该剧写上古时候十日当空,禾苗枯焦 ,害得百姓无法生存;神箭手后羿奋勇射落九日,为民除害,并辅佐尧帝治理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永庆升平的故事。剧本脱稿后,唐韵笙亲自导演并饰主人公后羿,于1929年9月12日首演于天华景戏院 ,连演三十余场,场场满座 。剧中巧用白话联弹隐喻时事,妙趣横生 ,舞台气氛异常活跃。在《射日》一场,主人公激愤地叫道:“日害不除,国无宁日!”痛快淋漓地喊出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后羿每射下一个太阳 ,台下观众都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唐韵笙的反日爱国之情随处皆可表露,如在演出传统戏《墓中生太子》时,他还特为剧中小花脸的一段数板加上了“抵制日货 ,还我青岛,坚决反对二十一条!”在国家民族陷入深重危机的历史关头,唐韵笙自觉自动地通过创作、演出活动表达人民的心声,发出正义的呼唤 ,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期间他还上演了《张果老成亲》,改编了《三请姚期》等戏。
容纳百川塑造舞台活关公
1930年夏 ,唐家班在青岛,受周信芳(麒麟童)戏班之邀同台演出。唐韵笙视合作演出是向周先生学习的难得良机 。他二人并挂头牌各唱各的拿手戏,如周演《反五关》《鸿门宴》 ,唐演《鹿台恨》《驱车战将》等;同时还合演《汉刘邦》《扫除日害》《八仙得道》等连台本戏。在艺术上 、文化素养上,唐对周异常佩服,钦敬有加。周亦十分赏识唐的才华 。周先生曾对赵宏林说:“韵笙弟在舞台上有引百川入东海的本领 ,而且还精于丹青,真是个奇才呀! ”几个月后,唐韵笙转到济南游艺园聚华戏院演出。由于剧场又邀来了周信芳 ,二人故友重逢,又合作了一段时间。周的打炮戏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唐则在同场演出中大胆地推出了新编历史剧《好鹤失政》 。《好》剧写春秋时期卫懿公好鹤成癖,厚敛于民,导致北狄入侵 ,懿公出逃,忠臣弘演追救不及,懿公身死国亡的故事。《好鹤失政》在艺术处理、技巧运用、演唱风格诸方面 ,都充分展示了唐韵笙的才华和魅力。前半场弘演不顾生死力谏懿公的戏,唐设计了大段精彩的唱念表演;后半场弘演追懿公的戏,他则运用靴 、髯、跌扑等一系列高难技巧及漂亮的身段舞蹈动作 。看完演出 ,周信芳激动不已地对唐韵笙说:“贤弟,你这出戏演得好啊,小伙子将来能成气候!”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在回忆这场演出的文章中说:“同是一‘追’ ,唱念跌扑毫无轩轾,一时有‘周追唐赶’之佳话。”看到那场演出的泉城观众,纷纷盛赞《萧》《好》二剧异曲同工 ,各臻其妙。
1932年春,唐韵笙一行六十多人赴北平(今北京)广德楼演出 。头一天以《驱车战将》打炮,接下来是《好鹤失政》《小霸王怒斩于吉》《陈十策》《绝龙岭》和几出关羽戏。首场演出之前,唐韵笙特意嘱咐大家:“咱们是外江派 ,不管他京派、海派还是什么别的派,咱怎么学的就怎么演,该怎么唱就怎么唱。 ”结果演出获得成功。一段时间过后 ,号称“国剧宗师”“武生泰斗”的杨小楼与其得意门生李万春,分别在与广德楼相邻的华乐园和庆乐园演出各自的拿手戏 。面对严峻的挑战,唐韵笙想 ,初入京师就跟大名鼎鼎的杨小楼在同一块地面上争夺有限的观众,一旦演“黑 ”了,那将是出道途中的重大挫折 ,如果能在一代宗师面前站稳脚跟,那往后的路就好走了。他根据情况变化,果断地调整了戏码 ,开始比拼。
唐韵笙塑造的关羽艺术形象
每逢星期天,杨小楼在华乐园演出《坛山谷》,李万春在庆乐园演出《铁笼山》,唐韵笙就在广德楼演出《九伐中原》 。三出戏名虽不同 ,都扮演同一位主人公姜维,都是武净、武生两门抱的长靠戏。三位名家竞相献技,引起京城戏迷的极大兴趣 ,他们轮流观看,看看到底谁长谁短,孰高孰低 ,结果三个剧场同时爆满。唐韵笙在京城一炮走红 。
1932年夏,奉天(今沈阳)共益舞台业主何玉蟒至北京邀请唐韵笙。因日本已把东北变成了伪满洲国,在各处要塞遍设关卡 ,对“过境”的中国人严加盘查。唐剧团一行在营口码头上岸时,由于日军发现了唐韵笙的《扫除日害》剧本,并见其中赫然写着“日害不除 ,国无宁日”等字样,立刻把演员 、跟包等十多人按倒在地,绑了起来 。因唐韵笙由天津乘火车去奉天,得以幸免于难。经过审问 ,当敌人发现剧作者未在其中时,便把剧团人员押往警署,同时报告有关方面 ,速到奉天捉拿唐韵笙。
听到营口码头出事并要来奉天抓人的消息,唐韵笙说日本人说我反满抗日,倒没冤枉我 。我写《扫除日害》 ,就是冲着他日本人的,只要在营口的弟兄们免遭不测,我唐韵笙什么也不怕。我一口咬定演的是古代神话故事 ,看他能把我怎么样。在坐牢、杀头的威胁面前。唐韵笙所表现的凛然正气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令共益舞台老板何玉蟒由衷钦佩,更让其为唐韵笙的命运担忧 。经过一番劝说 ,在何老板答应立即托人去营口疏通关节的情况下,唐韵笙才到北市场的天成旅社躲藏起来。1932年末,经何玉蟒一番斡旋,唐剧团人员终于被保释出来 ,但日伪当局令其全部离境,唐剧团人员乘船返回天津,人员星散 ,剧团解体,唐韵笙仍留在沈阳。营口风波渐渐平息后,唐韵笙与共益舞台的班底合作公开演出他创作的新剧《闹朝扑犬》《二子乘舟》 。这两出戏是唐韵笙在沈阳躲避日伪当局追捕期间赶写出来的慷慨悲壮的爱国剧作。《闹朝扑犬》(演出时改称《闹朝击犬》)一剧是写春秋时晋灵公宠养獒犬肆意伤人 ,上卿赵盾直言劝谏,灵公非但不听反而放犬伤人,盾力搏恶犬 ,盾子赵朔、赵穿杀君救父的故事。这出戏首演时,唐韵笙饰赵盾 。在“扑犬 ”一场,他左手撩蟒捉带 ,右手持玉圭,足登三寸半的厚底朝靴,在锣鼓“五锤”声中用小趋步走半个圆场,跪在灵公驾前;突见獒犬扑来 ,他单腿后退,跌“屁股坐子”獒追犬咬,他就地连走三个“大滚” ,蟒 、带、纱帽翅、髯口 、水袖、玉圭随身翻转,一丝不乱。这一大段边唱、边舞 、边与獒犬搏斗的表演,做得又帅又漂亮 ,表现出非凡的功力,因而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唐韵笙此后再到各地演出时,便往往以该剧打炮 ,从而成为其代表作之一 。《二子乘舟》写春秋时卫宣公父纳子妻宣姜为妃,后生公子朔、寿。十六年后,公子朔定计截杀急子 ,寿闻之,于舟中将急子灌醉,代兄前往受死,急子醒后急于追寿亦为朔所杀故事。此剧于1933年在沈阳共益舞台演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式的中国古典悲剧 ” 。
唐韵笙在沈阳共益舞台大受欢迎,他离开共益以后,何玉蟒还经常请他到“共益”演些日子。后来 ,何玉蟒索性把唐列为共益舞台股东之一。不久,唐韵笙以沈阳共益舞台为基地,奔走于东北各地演出。
在沈阳共益舞台演出一段时间以后 ,为避开日伪当局审查,唐韵笙把《扫除日害》更名为《尧舜禹汤鉴》,带到各地继续演出 ,甚至直接拿到伪满首都“新京”(即长春)去演 。同时继续加工、锤炼 、上演《好鹤失政》《闹朝扑犬》《驱车战将》《刀劈三关》《二子乘舟》《郑伯克段》《鹿台恨》《陈十策》《绝龙岭》等富有爱国激情的特色剧目。并且着手精工打造《困土山》《斩华雄》《斩颜良》《赠袍赐马》《过五关》《古城会》《汉津口》《华容道》《战长沙》《刮骨疗毒》《走麦城》等一系列关公戏。
唐韵笙被观众称为活关公
“采群花之精蕊,酿自家之甘蜜 。 ”这是少年唐韵笙于上海步入梨园初期,号称“活曹操”的京剧艺术家黄润甫先生题赠给他的一副对联。在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 ,这副对联既是唐韵笙的座右铭,又是其开拓进取精神的真实写照。唐派艺术之甘蜜,正是在采撷前人以及同代人所创造的“群花之精蕊”基础上,精工“酿 ”制而成 。唐韵笙的关公戏 ,集各家之长,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加工、改编关羽戏 ,首先是从加强故事情节的合理性、提高剧本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人手的。例如,在加工《古城会》时 。他以《三国演义》原著为依据,删除了“刘备训弟”一节。因为这段情节的设置完全不合情理 ,改由二位嫂嫂出面劝说张飞。他对该剧的唱词也做了必要改动 。例如,关羽在城下初见张飞时所唱[西皮二六]的末句,由原来的“弟兄反目在今朝” ,改为“刘关张虽异姓胜似同胞,莫动枪刀! ”两相比较,自然是后者符合主人公关羽此时此刻的心情。唐韵笙改编的《关公月下赞貂蝉》 ,尤其充分体现了他大胆革新
李万春的父亲:李永利,妻子:李砚秀,弟弟:李桐春、李庆春 、李圜春,儿子:李小春、李卜春 ,孙子:李继春、李阳鸣。拜师:马连良 、李洪春等。
李少春的父亲:李桂春(艺名小达子),妻子:侯玉兰,姐姐:李砚秀 ,弟弟:李幼春,儿子:李浩天,李宝春 ,拜师:余叔岩、李洪春等 。
李洪春拜师:王鸿寿,师兄弟:周信芳、 林树森 儿子:李玉声 、李金声,弟子:李少春、李万春、 王金璐 记盛麟 、宋遇春、曹艺斌、梁慧超 、奚啸伯、王少楼、刘宗杨 李和曾 等
关于“什么是唱响南北的“关外唐”?”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zshi/202507-903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什么是唱响南北的“关外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什么是唱响南北的“关外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唱响南北的“关外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