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中的六个人分别是哪里的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中的六个人分别是哪里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中,孟子列举六个历史人物——舜 、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和百里奚 。这六个由卑微到圣贤的历史人物的情况如何?在此略作介绍。
舜
舜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 ,历来与尧和禹并尊为三大圣明贤王,中国历史中传说的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故又尊为舜帝。
舜 ,姓姚,名重华,字都君 ,谥为“舜”,因国名“虞”,按先秦时代以国为氏的习惯 ,故又称虞舜。
相传舜小时受父亲 、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弟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孝敬父母 ,爱护胞弟,故深得百姓赞誉 。
舜曾在历山的农田辛勤耕种,在雷泽(在今山东菏泽东北)渔猎,在黄河之滨烧陶 ,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制物,在顿丘(今河南浚县)、负夏(今山东兖州)一带经商。
舜在历山耕田时,为人谦让 ,不与人争田界。因品德高尚,在民间颇有威望 。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
部落联盟首领尧年岁已高 ,想选继承人,众人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 ,让九名侍从侍奉于舜的左右,来观察舜的品德;又让舜职掌五典 、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来考察舜的才能 。经过考察 ,尧对舜非常满意,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首领更替的让位方法,历史上称做“禅让”。在氏族公社时期 ,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当时很正常 。
舜接位后 ,勤劳而俭朴,照样跟民众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 ,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但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
舜继位部落联盟首领后 ,选贤任能,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事业;他整顿礼制 ,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他巡视四方,要求人们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舜治理下 ,政行而民乐,八方宾服,天下颂舜的大功 ,《史记》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
传说舜去世于南巡途中的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山(今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疑山)。
傅说
傅说,虞国人 ,商王武丁的大臣,因在傅岩山(今山西平陆县东面)一带和许多奴隶一起从事筑墙苦役,故以傅为姓 。
傅岩位于虞、虢两国交界之处 ,又是交通要道,因山涧的流水常常冲坏道路,奴隶们就在这里版筑护路。
傅说出身于奴隶 ,但天资聪慧,勤学好问,善于思考,抱负远大。由于傅说掌握了不少生产技术 ,特别是他在治理水患中因发明“版筑法”而闻名远近,又懂得许多人间哲理,有很强组织能力 。所以傅说成为奴隶中的领导者。
傅说对国家大事颇有见解 ,但作版筑护路的奴隶,傅说虽有才干,无从施展。一次 ,在建筑工地上,傅说分析当朝是非,直言不讳抨击商王室时 ,被以布衣平民身份游历至此的商王武丁听到了 。
商王武丁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王。他即位之前,曾经生活在底层民众中,比较了解社会上的实际情况。继承王位后 ,对王室奢糜 、贵族互相倾轧、国势日渐衰败现象不满 。他即位三年没有理政,国事全由家宰管理,他从旁观察、思索复兴殷商的方略。他命满朝文武到全国各地去寻访贤能之士,同时自己也四处寻求有用人才。在微服私访中 ,在版筑护路的奴隶中,他遇到了傅说,发现了傅说的才能 。
武丁非常欣赏傅说 ,和他一起干活,在谈话中,从傅说那里悟出了不少治国之策。
武丁很想马上把傅说召到朝中 ,但傅说出身奴隶,如果贸然让傅说为相,必然引起奴隶主贵族的极大不满。为了排除干扰 ,回到朝廷后不久,武丁便假托“天命”,说自己夜梦得圣人 ,圣人说哪儿有贤人。于是武丁派人去傅岩山找来了傅说,并假装就是梦里圣人说的那个贤人,似乎傅说是天赐圣人辅佐政治,迷信天命的众臣不敢反对 。
傅说担任相国之后 ,辅佐武丁,大力改革政治。傅说大力推行新政,武丁言听计从 ,从整顿朝纲开始,从王室开刀,整治腐 败。于是政治上有所改善 ,朝廷内外秩序井然,国内恢复生机,阶 级矛盾有所缓和 ,国家富强起来,商的国势再度复兴,一时间成为世界东方的第一强国 。
傅说为相后极力辅佐武丁王59年 ,使武丁一朝,成为商代后期的极盛时期,傅说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相。
胶鬲
历史上的胶鬲原为商朝最后一个王——残 暴昏庸的商纣王的大夫,遭遇商纣王的乱 政 ,于是隐姓埋名,成为贩卖鱼和盐的小贩。
胶鬲在贩卖鱼盐过程中,十分辛劳 ,最后被周文王发现,拟举为重臣 。但胶鬲当时并没随周文王入周。受周文王嘱托,留在商朝为内 应 ,主要做策 反工作。
后来,胶鬲官居商朝的少师,并作为朝廷使团成员出使周朝 ,使团以商纣王的哥哥微子为首 。当时周文王已去世,由其子周武王执 政。周武王动员微子等人反商助周,许诺微子世为长侯 ,胶鬲就官一列。微子 、胶鬲答应了 。
不久,周武王以五万人的兵力讨伐纣王。微子得知武王出兵的消息后,马上命胶鬲去联络周武王。
纣王拼凑了七十万人在牧野迎战周武王。由于微子、胶鬲等人的策反工作,战斗一开始 ,许多支商朝军队纷纷反戈,杀向纣王,纣王七十多万军队迅速士崩瓦解 。纣王大败 ,逃回都城自焚而死,商灭亡。
周武王建周之后,胶鬲被委任为重臣。
管仲
管夷吾即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30年—公元前645年) ,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管仲是颍水之滨的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南)人 ,与周王同族,为姬姓之后,但为破落贵族出身。青年管仲受其曾经辉煌的家族影响 ,有干一番大事业的意识;而家境贫困 、生活坎坷使管仲性格坚韧不拔 。管仲自幼学先贤习武艺,多方学习治国用兵之道,逐渐具有察世态洞时局的能力,士人多公认其才干世间少有。
管仲和挚友鲍叔牙分别做齐国王室的两公子纠和小白的老师。齐襄王时 ,重臣公孙无知杀死襄王,屠戮王室,自立为君 ,齐国大乱,纠和小白分别亡命鲁国和莒国 。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 ,齐国一时无君。逃亡的公子纠和小白,都想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
管仲发现公子小白已经从离齐都城较近的莒国出发回国,为使公子纠当上国君 ,管仲亲率少量兵车抢先赶到莒国至齐国的路上,中途截击公子小白 。路上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见不可力敌 ,就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突操弓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倒下。管仲以为小白已死 ,就赶紧率领人马撤回。
经此一惊的公子小白等管仲人马一走远,马上爬起上了车,飞速向齐国赶去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到了齐国,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
齐桓公即位后,出兵鲁国 ,逼鲁国杀死了公子纠,同时也想杀死射了自己一箭的管仲。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 ,要齐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素有大志的齐桓公接受了建议 ,决定接管仲回国 。为怕鲁国杀掉管仲,齐桓公扬言要报一箭之仇,亲手杀死管仲解恨,要鲁国将管仲生擒送齐桓公发落 ,齐国才退兵。
鲁国虽明白管仲的才华,但齐国大兵压境,吓坏了的鲁国国君一时也顾不得多想 ,下令将管仲擒住,装入囚车,交给齐国监狱官带回。
管仲被装入囚车 ,随使臣一行人回齐国 。在回齐国的路上,管仲生怕鲁国改变主意,为了让押送的人加快步伐 ,就即兴编制了一首激昂的歌曲,教他们唱歌。他们边走边唱,越唱越起劲 ,越唱走得越快,本来两天的路程,结果一天半就赶到了齐国。
鲁国果然醒悟过来,下决心要除掉管仲 ,于是派兵追赶 。等快追到时,管仲囚车刚好进入齐国境内。
回到齐国,齐桓公即拜管仲为国相 ,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管仲以其卓越的谋略,使齐国民足、国富、兵强 。在管仲辅佐下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因为帮助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桓公尊为“仲父 ”(叔父)。
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孙叔敖
孙叔敖(公元前约630年-公元前593年) ,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相,姓蒍 ,名敖,字叔敖 。
孙叔敖出生于楚国都城郢都北海子湖边的白土里(今湖北江陵市沙洋县孙家山),他的祖父曾做过楚国的令尹(即国相),父亲蒍贾做过楚国的司马 ,后得罪了楚国的宰相子越椒,被子越椒杀害。为逃避子越椒的迫害,孙叔敖就跟母亲一起避难逃到了期思潘乡(今河南固始县) ,这一荒远之地。
相传孙叔敖相貌丑陋,身材矮小,又是个秃顶 ,且左手长右手短,但他却心地善良,从小知道为他人着想 。孙叔敖少以聪明仁厚著称 ,长大后隐居在梦泽湖边,靠耕作为生。
楚国的宰相虞丘知道他贤能,就把他举荐给楚庄王 ,想让他接替自己的职位。楚庄王答应了虞丘的请求,待孙叔敖三个月试用期满,就任命他为楚国的宰相 。
孙叔敖为国为民,励精图治 ,教育民众,严明法度,以道施政 ,悉心治理,体恤民情,实施许多利民生的政策。他治楚三年 ,楚国就出现了全盛时期,开始与当时的霸主晋国争雄。他辅佐春秋霸主楚庄王大败晋军,帮助楚庄王实现了称霸的伟业 。楚庄王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孙叔敖抚民富国的业绩不但得到人民拥戴 ,也深得楚庄王的信赖,他将许多国家的重要事务都交给了孙叔敖去办理。
孙叔敖虽贵为令尹,功勋盖世 ,但一生清廉简朴 。由于行政治军有功,楚庄王多次重额封赏,孙叔敖坚辞不受。为官多年,家无积蓄 ,临终时连棺椁也没有。甚至他过世后,其子穷困靠打柴度日。孙叔敖的高尚品格,备受后人赞誉 。
孙叔敖在中国历史上有“孙叔敖治楚 ,三年而楚国霸”之美誉,他在执掌楚国政治 、经济、军事大权的过中,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其为“循史”第一。
百里奚
百里奚 ,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宇里,名奚 。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市)人。春秋著名的政治家 ,秦穆公时贤臣。
百里奚早年贫穷困乏,颠沛流离于齐、周 、虞、虢等国,历尽坎坷而不得仕 ,一方面使得他对于各国的民情、地势熟知,为他后来给秦穆公筹划东进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使他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苦,对后来任秦国大夫时 ,他树立以民为贵的思想有着积极的影响 。
后来,百里奚辗转到虞国任大夫。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国“借道伐虢 ” ,虞国大夫宫之奇以“辱亡齿寒”劝阻虞君的借道,虞君不听。结果晋灭虢国后,返回时顺路灭了虞国 ,虞君及百里奚被俘 。
不久,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百里奚被当作陪嫁家臣送到了秦国。他以此为耻 ,便从途中逃往故乡宛,在楚国边境被抓获,楚王让他在偏远的地方放马。
秦穆公见陪嫁家臣中有百里奚之名 ,而不见其人,很奇怪 。一问秦穆公才知百里奚贤智,是不可多得的人材。秦穆公胸怀大志,却苦于无贤才辅佐。一听喜出望外 ,却得知百里奚已经逃到楚国。
秦穆公想用高价赎回他,又怕楚人知道百里奚的才华,而留作自用而不肯给 ,就派人对楚人说:“我的陪嫁家臣百里奚逃跑,我要治他的罪,以五张黑公羊皮(五羖)赎回他 。”楚国人没有意识到百里奚贤智 ,就同意了。
百里奚回到秦国,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囚锁,向他询问国家大事。秦穆公与百里奚谈论国事数日 ,秦穆公十分赏识他,以百里奚为国相 。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五羖大夫 ”。这时百里奚已是70多岁的高龄。
百里奚相秦期间 ,内修国政,教化天下,政事无不参与,恩泽施于民众 。作为实权重臣 ,百里奚出不乘车马,热不张伞盖,在都城里行走不用随从 ,不用兵甲护卫。这种平易朴素当时的确难能可贵,赢得秦人尊敬。百里奚为秦国举荐大批才贤之士,这些人才对秦国的富强与成就霸业 ,起了很大的作用 。
在百里奚等的辅佐下,秦穆公开地千里,称霸西戎 ,僻处一隅的秦国强大起来,成为诸侯争霸中举足轻重的一方。因为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帮助秦穆公取得霸主地位,为秦最后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所以秦人对百里奚口碑载道,一直传颂不绝。
描写“开封”的诗词有哪些?
《闻雁》
作者:韦应物
原文: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翻译: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 ,
不知道在哪里啊?
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
在淮河南部的夜晚下着冰冷秋雨,
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赏析:
古代交通不便,远飞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 。本诗作者在秋雨之夜 ,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其心中的感触较之常人又深一层。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 ,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 ,并入化机(出自《说诗晬语》)。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 。从这首《闻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 ,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 、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 ,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两句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这种风格,与白居易一派以浅易的语言抒写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判然属于两途 。
韦应物的诗韦应物的诗
1、《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 ,忽念山中客 。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
3、《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 。
4、《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5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 ,相逢每醉还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 ,淮上对秋山 。
6、《七夕》
人世拘形迹,别去间山川。
岂意灵仙偶,相望亦弥年。
夕衣清露湿 ,晨驾秋风前 。
临欢定不住,当为何所牵。
7、《答赵氏生伉》
暂与云林别,忽陪鸳鹭翔。
看山不得去 ,知尔独相望 。
8、《答郑骑曹青橘绝句》
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
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9 、《答重阳》
省札陈往事,怆忆数年中。
一身朝北阙 ,家累守田农 。
望山亦临水,暇日每来同。
性情一疏散,园林多清风。
忽复隔淮海 ,梦想在沣东 。
病来经时节,起见秋塘空。
城郭连榛岭,鸟雀噪沟丛。
坐使惊霜鬓 ,撩乱已如蓬 。
10、《大梁亭会李四栖梧作》
梁王昔爱才,千古化不泯。
至今蓬池上,远集八方宾。
车马平明合 ,城郭满埃尘 。
逢君一相许,岂要平生亲。
入仕三十载,如何独未伸。
英声久籍籍 ,台阁多故人 。
置酒发清弹,相与乐佳辰。
孤亭得长望,白日下广津。
11、《道晏寺主院》
北邻有幽竹,潜筠穿我庐。
往来地已密 ,心乐道者居 。
残花回往节,轻条荫夏初。
闻钟北窗起,啸傲永日馀。
12 、《登宝意寺上方旧游》
翠岭香台出半天 ,万家烟树满晴川 。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13、《登楼》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 ,秋山红树多 。
14、《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15 、《调笑》
胡马 ,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16、《独游西斋 ,寄崔主簿》
同心忽已别,昨事方成昔。
幽径还独寻,绿苔见行迹 。
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忧来结几重 ,非君不可释。
17、《端居感怀》
沈沈积素抱,婉婉属之子。
永日独无言,忽惊振衣起 。
方如在帏室 ,复悟永终已。
稚子伤恩绝,盛时若流水。
暄凉同寡趣,朗晦俱无理 。
寂性常喻人 ,滞情今在己。
空房欲云暮,巢燕亦来止。
夏木遽成阴,绿苔谁复履 。
18 、《对残灯》
独照碧窗久 ,欲随寒烬灭。
幽人将遽眠,解带翻成结。
19、《对春雪》
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
州贫人吏稀 ,雪满山城曙。
春塘看幽谷,栖禽愁未去。
开闱正乱流,宁辨花枝处 。
20、《对雪赠徐秀才》
靡靡寒欲收,霭霭阴还结。
晨起望南端 ,千林散春雪。
妍光属瑶阶,乱绪陵新节。
无为掩扉卧,独守袁生辙 。
杜牧 早雁《早雁》
作者:杜牧
原文:
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 。
注释:
1 、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秋半:八月。虏弦开:一语双关,既指挽弓射猎 ,又指回鹘发动军事骚扰活动 。
2、云外:一作云际。
3、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4、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
5 、须知胡骑纷纷在:一作虽随胡马翩翩去。胡:指回鹘,也称回纥。
6、莫厌:一作好是 。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
7 、菰米: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嫩茎叫茭白)。莓苔:一种蔷薇科植物 ,子红色。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 。
翻译: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
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
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
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 ,
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赏析:
此诗通篇为咏物体。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 。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 ,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 ,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炼的动态描写。
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 。汉代建章宫有金铜仙人舒掌托承露盘 ,仙掌指此。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这景象已在静谧中显出几分冷寂;在这静寂的画面上又飘过孤雁缥缈的身影,就更显出境界之清寥和雁影之孤孑。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 ,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就更显出境界的孤寂与雁鸣的悲凉 。孤影过、数声来 ,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 ,写的是失群离散 、形单影只之雁。两句在情景的描写、气氛的烘染方面,极细腻而传神。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安宫阙的上空 ,似乎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 。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月明灯暗 ,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
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 。大雁秋来春返 ,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但这里的春风似乎还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据《资治通鉴》载,回鹘侵扰边地时,唐朝廷诏发陈 、许、徐、汝 、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 ,俟来春驱逐回鹘。问题是:朝廷上的春风究竟能不能将流离异地的征雁吹送回北方呢?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 。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 ,更像是面对边地流民深情嘱咐的口吻。两句一意贯串,语调轻柔,情致深婉 。这种深切的同情 ,正与上联透露的无言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照。
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它们的归宿是: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相传雁飞不过衡阳 ,所以这里想象它们在潇湘一带停歇下来 。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妨暂时安居潇湘一带。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由南征而想到北返,这是一层曲折;由北返无家可归想到不如在南方寻找归宿 ,这又是一层曲折。通过层层曲折转跌,诗人对边地人民的深情系念也就表达得愈加充分和深入 。莫厌二字,耽心南来的征雁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显得蕴藉深厚 ,体贴备至。
这是一首托物寓慨的诗。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 ,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 。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而这种深婉细腻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雁门太守行李贺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译文及注释
敌军似乌云压进 ,危城似乎要被摧垮;
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
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 ,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
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1 、黑云:厚厚的乌云。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2、摧:毁坏。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
3、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 ,指铠甲,战衣。
4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
5、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 ,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6、塞土燕脂凝夜紫: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浓艳得近似紫色 。
7 、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品。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胭脂凝成。据说长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 。
8、临:抵达。
9、易水:河名 ,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塞上一作塞土
10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 ,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
11、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12、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聘人材 、招揽隐士。
13、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 ,这里代指剑。
14、君:君王 。
赏析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 ,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后称乐府诗 。多介绍战争场景。
诗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追求奇,他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 ,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形象丰富 。
一般说来 ,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 ,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 、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象一个高明的画家 ,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 ,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 ,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 。
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 ,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 ,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 ,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 ,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 ,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据说王安石曾批评这句说:方黑云压城 ,岂有向日之甲光?杨慎声称自己确乎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说:宋老头巾不知诗 。(《升庵诗话》)其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 ,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三 、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 ,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 。显然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 ,步步紧逼 。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 ,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 ,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 ,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黑夜行军 ,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 ,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 ,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
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 ,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 ,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 ,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 。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 ,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 ,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 。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绝招,他的可贵之处 ,也是他的难学之处。
方字怎么组词
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李峤
醉后长歌毕,馀声绕吹台 。——李夔
相共游梁今独还 ,异乡摇落忆空山。—— 陈羽
闲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窦常
日暮乡关何处是(一作在),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总(一作纵)辔越成皋 ,浮舟背梁苑 。——皇甫冉
冠盖趋梁苑,江湘(一作山)失楚材。——孟浩然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李白
醉舞梁园夜 ,行歌泗水春 。亦(一作未)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杜甫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梁园秋竹古时烟 ,城外风悲欲暮天。——王昌龄
驱马出大梁,原野一悠然 。——高适
彩服去江汜,白云生大梁。——储光羲
輶轩若过梁园道,应傍琴台闻政声。梁园二月梨花飞 ,却似梁王雪下时 。——岑参
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河声梁苑夜,草色楚田曛。——喻坦之
夷门一把平安火 ,定逐恒山候骑来 。——李泌
年来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 戴叔伦
信陵门下三千客,君到长沙见几人。——刘长卿
兔园春欲尽 ,别有一丛芳。——杨巨源
隋宫江上远,梁苑雪中深 。——李端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秋日梁王池阁好 ,新歌散入管弦声。——王建
关河征旆远,烟树夕阳微 。到处无留滞,梁园花欲稀。立马望东道 ,白云满梁园。梁王昔爱才,千古化不泯(平声) 。至今蓬池上,远集八方宾。——韦应物
即见东风起,梁园听早莺。——张乔
星应魏师新鼓角 ,地嫌梁苑旧池台 。——李绅
晴日登临好,春风各望家。垂杨夹城路,客思逐杨花。—— 刘商
夜色临城月 ,春声渡水风 。—— 清江
信陵门下(一作客)识君偏,骏马轻裘正少年。——韩翃
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韩琮
在浚旌重葺 ,游梁馆更添。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 。——白居易
天下咽喉今大宁,军城喜气彻青冥。——刘禹锡
风惊晓叶如闻雨 ,月过春枝似带烟。——令狐楚
悲欢不同归去来,万里春风动江柳 。——孟郊
愈昔从军大梁下,往来满屋贤豪者。——韩愈
梁王台沼空中立 ,天河之水夜飞入。芙蓉凝红得秋色,兰脸别春啼脉脉 。芦洲客雁报春来,寥落野篁秋漫白。——李贺
楚国风殊革,夷门政已传。——张祜风惊晓叶如闻雨 ,月过春枝似带烟 。路逢邹枚不暇揖,腊月大雪过大梁。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休问梁园旧宾客 ,茂陵秋雨病相如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
梁园相遇管弦中 ,君踏仙梯我转蓬。梁苑城西蘸水头,玉鞭公子醉风流 。——李郢
初经咸(一作函)谷眠山驿,渐入梁园问水程。梁园台馆关东少 ,相府旌旗天下尊。——姚合
梁园纵玩归应少,赋雪搜才去必频 。——杜牧
梁园趋戟节,海草几枯春。——贾岛
古木晓苍苍 ,秋林拂岸香。——沈亚之
梁园飞楚鸟,汴水走淮鱼 。—— 刘得仁
连浦(一作夜)一城(一作程)兼汴宋,夹堤千柳杂唐隋。——薛能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薛涛
可怜桃李树 ,先发信陵门 。——卢纶
梁园桃李虽无数,断定今年不看花。——裴夷直
狼籍梨花满城月,当时长醉信陵门。——曹唐
泉经华岳犹应冻 ,花到梁园始合开 。——罗隐
八韵赋吟梁苑雪,六铢衣惹杏园风。——韦庄
唯有侯嬴在时月,夜来空(一作尚)自照夷门。——胡曾
梁园浮雪气 ,汴水涨春声。——齐己
寒鸦噪晚景,乔木思故乡 。——于逖
汴水波澜喧鼓角,隋堤杨柳拂旌旗。——王彦威
千里长河冰复冰 ,云鸿冥冥楚山雪。——陆长源
四海九州空第一,不同诸镇府封王⑴ 。——杜荀鹤
自洛非才子,游梁得主人。——祖咏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一作苑)已(一作尽)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一作吹)起杨花愁杀人 。——李益
旌节居汴水,四方皆承风。—— 张籍
弄琴宜在夜,倾酒贵逢春。驷马留孤馆 ,双鱼赠故人 。——宋之问
清晨自梁宋,挂席之楚荆(一作城)。——孟云卿
君看汴河路,尚说隋家柳。——李涉
刁斗严更军耳目 ,戈鋋长控国咽喉 。柳营出号风生纛,莲幕题诗月上楼。——许浑
累荐贤良皆不就,家近陈留访耆旧。——李颀
有客怀兔园 ,吟诗绕城内。——曹邺
莫恋兔园留看雪,已乘骢马合凌霜 。——黄滔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王维
见说初修罗汉僧。夷门行化显威神 。——释圆鉴
今来不是无朱亥 ,谁降轩车问抱关。——汪遵
东道听游子,夷门歌主人。——于武陵
夷门一镇五经秋,未得朝天不免愁 。——令狐绹
往岁记时梁苑夜 ,今宵题处洛城秋。——张昭
莫学区区老一经,夷门关吏旧书生。——谭用之
梁国遗风重词赋,诸侯应念马卿贫 。——钱起
谪仙游梁园,爱子在邹鲁。——魏万
梁王旧馆已秋色 ,珠履少年轻绣衣(以上见《主客图》)。——赵嘏
渔阳在天末,恋别信陵门 。——皇甫曾
唯怀魏公子,即此飞觞频。——陆龟蒙
殷勤莫碍星槎路 ,从看天津弄杼回。——吴融
独立长堤上,西风满客衣。——许棠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馀里地无山 。—— 皮日休
春半烟深汴水东 ,黄金丝软不胜风。—— 翁承赞
近日侯门不重才,莫将文艺拟为媒。相逢若要如胶漆,不是红妆即拨灰 。—— 姚嵘
有鸟尽巢垂汴柳 ,无楼不到(一作对)隔淮山。——章碣
行人莫叹前朝树,已占河堤几百春。——司空图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脂膏是此河。——李敬方
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王泠然
单于城下(一作上)关山曲,今日中原总解吹 。——武元衡
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高蟾
雪飞梁苑操奇赋(梁苑出惠连公《雪赋》) ,春发池塘得佳句⑴。——皎然
梁园提彀骑,淮水换戎旃 。——温庭筠
梁园奉修竹,楚馆仰雄风。——赵志集
棘寺官初罢 ,梁园静掩扉。——王贞白
梁园皓色月如圭,清景伤时一惨凄。——郑启
乐池歌绿藻,梁苑藉红荃 。——徐彦伯
梁苑惊池鹜 ,陈仓拂野鸡。——郑繇
梁苑仍秋过,仁祠又夜逢。——耿湋
含思看看到梁苑,画楼丝竹彻遥空 。——姚揆
怀哉梁苑客 ,思作剡溪游。——李群玉
炀帝龙舟向此行,三千宫女采桡轻。渡河不似如今唱,为是杨家怨思声 。——徐凝
梁苑二年陪众客 ,温陵十载佐双旌。——徐夤
罗巾挥逸翰,送我出夷门。——冯延鲁
词义教学对学生掌握字形有很大帮助,可以减少机械记忆,增加意义识记 。以下是方字组词 ,欢迎阅读。
文字解释
方,汉语一级字,读作fāng ,最早见于甲骨文。方的本义是放逐,剔发披枷,流放边疆 。后引申为边塞 ,边境。正,刚刚,才。由边塞 ,边境引申为与中央相对的 、各具特色的四处小行政区域。边,侧 。由边,侧引申为正四边形 ,正四边形边乘边所得的平面面积。由正四边形,正四边形边乘边所得的平面面积引申为正四边形的,规则的,正直的。片 ,块,团 。
方字组词
地方、前方、多方 、平方、后方、西方 、大方、北方、单方、双方 、魔方、见方、坍方 、方药、方桌、四方 、朔方、方略、官方 、方今
斗方、方术、方才 、方阵、己方、方子、偏方 、方根、方剂、石方 、方里、方将、反方 、丹方、配方、方步 、方始、土方、挖方 、端方
仇方、方人、方径、方响 、方枘、中方、方功 、方驾、方坟、方岳 、拘方、规方、方扬 、阴方、方名、时方 、方鼎、方床、内方、方伞
方限 、方曲、方挺、仙方 、方执、流方、方鲠 、年方、虎方、异方 、群方、营方、方穿 、吏方、颁方、方土、疏方 、方字、越方、方情
方质 、方极、军方、方筴 、忠方、方扇、弘方 、敦方、方处、方起 、方张、方者、员方、方宾 、方垂、二方、方邵 、直方、軄方、方相
空方 、方目、主方、毕方 、方表、方驰、方差 、方操、方诸、方额、百方 、方曲、方闻、水方 、方厉、伪方、灵方 、走方、经方、方峙
内方外圆 、方孔圜钱、爆破方法、孝廉方正 、杖钺一方、斫方为圆、盂方水方、分枝方式 、战略方针、吹乳奇方、食前方丈 、八方受敌
开方破狱、一元方程、地格方圆 、黄梅方言、三步见方、与人方便 、教子无方、八方支援、被开方数 、方寸已乱、一寸见方、模拟方法
随方就圆、富甲一方 、一干一方、指导有方、无方之民 、黼衣方领、地方行政、改变方式 、指方画圆、训练有方、措置乖方 、生活方式
食方于前、方正之士、身后识方干 、公理化方法、造林方法、方闻之士、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万方多难 、平方公里、抱疾方剧、四方辐辏 、融资方案、方镇骄兵、嫣然无方 、如日方中、一方之艺、贤良方正 、方方窍窍、有勇知方
割据一方、恶实酒方 、方桃譬李、迷失方向、北方方言、圣手魔方 、东方欲晓、十方世界、地方武装 、萍飘四方、开发方案、外方内员
方寸万重 、殊方绝域、方便之门、西方净土 、阿胶膏方、计绌方匮、怡笑大方 、方面大耳、威震八方、热轧方钢、交割方式 、内乡方言
八方呼应、枕方寝绳、圆渊方井 、殊方异类、祖传秘方、方外十友 、方圆可施、好恶殊方、方斯蔑如 、官方正品、德被四方、走方郎中
面授方略 、五方杂处、大大方方、圆凿方纳、方兴未艾 、大方辣椒、化被万方、方天画戟 、官方语言、规圆矩方、南方之强 、茄子角方
双百方针、年方二八、凫鹤从方 、方外之国、有理方程、四症神方 、借方差额、十方常住、措置有方、刓方为圆 、大方无隅、助画方略
字源演变
“方 ”是“放”、“旁”的.本字。方 ,甲骨文“图A”=“图B ”(像剔发刺字的犯人)+“图C”(锁颈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简体甲骨文“图D”将指事字“图B ”简化成“图E” 。有的简体甲骨文“图F”将枷形“图C ”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图G”。造字本义:动词,将罪犯剔发刺字 ,流放边疆。金文“图H”承续甲骨文字形 。简体金文“图I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图K”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枷形“图C”简化成“图K ”。隶书“图L”变形,导致“人”形“图M”消失,枷形消失 。当“方 ”的“流放犯人”本义消失后 ,篆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旁 ”代替;或加“攴”(打击)另造“放”代替,表示刑罚驱逐。
象形字。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方 ”字条后姚孝遂按语:“按:《说文》:‘方,并船也 ,象两舟总头形。’徐中舒以为象耒形,独具卓识 。”徐中舒《耒耜考》:“(方)象耒的形制,尤为完备,故方当训为‘一番土谓之坺’之坺 ,初无方圆之意。(古匡即方圆字)方之象耜,上短横象柄首横木,下长横即足所蹈履处 ,旁两短画或即饰文。小篆力作,即其遗形 。古者秉耒而耕,刺土曰推 ,起土曰方,方或借伐 、发、等字为之。 …… 《考工记·匠人》:‘耜广五寸,二耜为耦 ,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 《国语·周语》:‘及籍……王耕一,班三之 ,庶民终于千亩 。’孙诒让《周礼正义》说:‘伐即坺之借字,其字又通作发,俗作。’盖方、坺 、伐、发、古皆读重唇音,故得互通。《诗·甫田》:‘以社以方 ,我田即臧 。’ 《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方社当即农家祈年之祭,社为后土 ,方自为连类而及之事。”又:“《诗·大田》:‘既方既卑,既坚既好 。’ 《生民》:‘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褒。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实颖实粟。’此两方字次叙均在莳艺之先,亦当为坺土之事。 ”又:“今观卜辞甲骨铜器中方字,全无象两舟总头形之意 。盖方可训并 ,而不可训并船,《尔雅·释水》:‘大夫方舟。’李注:‘并两船曰方舟。’ 《庄子·山木》篇:‘方舟而济于河 。’ 《释文》司马注:‘方,并也。’古者耦耕,故方有并意。又《仪礼》柄皆作枋 ,耒为曲柄,故声得转为柄 。”甲骨文常见方字,皆用为方向 、方国之义。西周金文也常用方字 ,除用为方向、方国之义外,还用为方圆之方。商周文献如《书》、《诗》 、《易》等的方字用法与甲骨文、西周金文相同,但这些用法皆为借用 ,其本义却未见用方字 。并船之义当由两人并耕即耦耕之义所引申,并非方字本义。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中的六个人分别是哪里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zshi/202508-1742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中的六个人分别是哪里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中的六个人分别是哪里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中的六个人分别是哪里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