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筑基第二课 心理学三大流派”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筑基第二课 心理学三大流派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中原焦点团队李桂芳坚持分享第436+612天2022.01.17周一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
学习任何学派,都要非常了解经典流派 ,因为后面的都是前面的分支或衍生,如此才能站得高。 (少林武当峨眉)?
一 、行为主义 ?
行为主义是华生创立的,由斯金纳、班杜拉、托尔曼等发扬光大。?
(一) ,先驱:桑代克和巴甫洛夫(诺贝尔生理学奖)
1,桑代克受詹姆士的指导和影响(詹姆士奠定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基础) 。尝试错误说,通过尝试,错误会越来越少 ,行动中做很多尝试才会有更多的影响,注重实践!是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创建了三大学习定律:①准备率,预习 、预演 ,心理建设,有了心理准备会做的更好、会更好更快的适应。②练习律,练习多了就能更多掌握、能力是练出来的 ,感觉是泡出来的 。③效果律(正向强化,但也不能给太多)。
2,巴甫洛夫 , 1904年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获诺贝尔奖。
(二),经典条件反射
1,巴甫洛夫 ,
经典条件反射:巴普洛夫用狗做实验,每次给狗喂食前摇铃铛,使铃铛和喂食之间建立起联结,这样狗听到铃铛 ,即使不喂食也会分泌唾液。厌恶疗法应用了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比如戒酒,喝酒前先吃催吐的药 ,喝酒就跟呕吐联系在一起,喝酒就吐,产生条件反射 。
泛化 、分化、兴奋、抑制
①泛化:从一开始对某一个东西有反应 ,到最后对其他东西都有反应。例如从讨厌同桌,变成讨厌全部同学、老师 、学校。 ?
分化:从全都行,变为只能某一个 。比如几个月大的小孩子从谁都能抱变成只让妈妈抱。
兴奋抑制:神经性问题是由兴奋、抑制频繁发生导致的 ,保持平和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告诉你中奖1个亿,兴奋,又告诉你是假的 ,抑制,反复如此,就神经了 。身体也是如此,一冷一热交替多了 ,就会感冒。
2,华生
创建了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说(s-r)、环境决定论 。我给你一个刺激,你就有反应 ,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孩子哭不要抱,以训练他独立入睡,所谓的延迟满足等等这些观点100年之前已经被否定 ,孩子需要更多的爱 、关注、拥抱、抚触等,否则会出现非常多的“后遗症 ”。 越是早期,影响越深远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是有很深的道理在的!?
华生(现代广告心理学的鼻祖,1930年,年薪是7万美金)继承了桑代克的研究方法。八卦一下华生经历 ,环境决定论。守好边界。知道自己想要期待的是什么 。 ?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r-s,有了什么反应,就给予刺激。(自己摸索出来)
斯金纳(的老鼠)斯金纳箱:箱子里有按钮 ,饥饿的老鼠在里面乱跑,不小心碰到按钮,食物掉落。慢慢偶尔的奖励越来愈多 ,它就知道了按钮的作用 。这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斯金纳认为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被强化的结果。有机体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这样做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继续这样做。(有效继续 ,无效改变)但在亲子教育中,总是无效继续,例如唠叨反复否定 ,如说你800遍了都不听。 。其实却是在强化负向,强化问题。
斯金纳提出了强化惩罚和消退
①强化(为了使行为增加),正强化(给予想要的)和负强化(做的好了 ,撤掉不想要的 、不好的);
②惩罚(为了使行为减少)做的不好惩罚(给予不想要的);做的不好,把奖励(想要的)撤掉。在生活中可以惩罚,但事先需要商量好 。多用强化,特别是正强化 ,比惩罚可能更好,因为关注什么,什么就会变多。如果实在过分 ,当然也要适度惩罚。
③消退。对于不想要的东西不予理睬 。比如孩子咬手指、尿裤子、挑食等好多行为,如果不是总管他的话,很快也就过去了。关注反而是强化 ,担心是诅咒。不关注是消退,家长自己忙起来,没有那么多闲工夫盯着孩子 ,孩子反而可能会好起来 。要关注想要的 、做到的。很多问题的出现是过于关注强化?
(四),新行为主义:
1,托尔曼提出中间变量 ,任何的变化与很多因素有关。所以咨询中不要很快的给予指导、建议,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情况 。
2,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论,人是在社会活动中成长的。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人是在社会中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学习的
交互作用 ,人影响环境,环境影响人
自我调整:每个人可以自我调整,主观能动性 。
榜样作用 ,自己做好榜样,足够尊重,足够欣赏 ,别光在口头上讲道理,在行为上做到最重要。修自己是无止境的课题。
观察学习:不一定亲自感受,观察别人也能学习 。作为咨询师 ,在咨询过程中听别人的故事,得到学习。
华生的小罗伯特实验。这是心理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实验,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个实验。 ?
二、精神分析
创始人弗洛伊德 。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犹太人。 马斯洛和德*沙泽尔也都是犹太人 。犹太人是善于学习的民族。 ?
1 ,心理结构理论:意识 、前意识、潜意识,冰山理论
意识是我们能意识到的部分;口误、笔误、梦话,都是潜意识在起作用,潜意识被意识到就不是潜意识了。前意识是通过想 ,能够想到的 。
精神分析是深层心理学,是在潜意识层面做工作,帮助当事人。发明了一些方法 ,比如梦的解析,梦是通向潜意识的康庄大道。绘画 、沙盘、催眠等都是在潜意识层面做工作 。自由联想是精神分析常用的工作方法;荣格、阿德勒都曾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后都离他而去了。
荣格 ,分析心理学;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 2,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自我、超我 。
本我,本能的我,非常强大 ,力比多,有本我我们才能活下来。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吃、喝 、拉、撒、睡,一切为了快乐。
超我(道德我 、良心我)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管着本我。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在超我和本我之间起调节作用。自我调节不好 ,超我、自我的矛盾不可调和,出现神经症 。刘老师像是在说单口相声。? 落地易懂。?
3,性心理发展阶段(固着) 。
①口欲期0-1岁:满足吃 ,得到安全,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就会出现问题,烟瘾 ,酒瘾、贪吃 、唠叨、表达欲望强都可能是口欲期没有被满足
②肛欲期1-3岁: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大小便,从而对世界有更多的掌控感、成就感。这个时候家长要求过于严格,肛欲期容易不过。家长适时放手 ,让他有自我掌控感;
③生殖器期,3-5、6岁:对生殖器有好感,对异性感兴趣 ,平和对待,不要有过激反应,过激反应才是伤害,不恰当的应对方式才是问题;
④潜伏期 ,5 、6-11、2岁:性的潜伏,更多跟同性玩,男同学开始欺负女同学 ,来引起关注;
⑤生殖期,12岁以后:对异性感兴趣,青春期一直到成人 。
大人要在相应的年龄适度关注 ,千万不要强化。给他们足够的空间,适度的放手,这样他会有更完善的人格。不然会成为妈宝男、妈宝女 。养育的时候要适度放手。不要太精细。问题本身不是问题 ,过激反应才是问题。
4,治疗原则:①中立,几乎每个学派都非常看重 。②节制 ,不谈自己,不做太多自我暴露。
③匿名,更多把自己隐藏起来,一块白板 、一面镜子 ,避免投射和移情,提供一个理想化的环境。精神分析的分析里边,咨询师说话很少 ,这是对咨询师的考验,憋住不说话才是最难的 。难(传统的学派显得更冷漠)(起到的作用,跟潜意识连接 ,更多的自我联想之后,变化通常就会出现)。
5,治疗目标 ,通过自由联想和解释,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人格。例如 ,一位来访者每天多次洗右手,不知道为什么,通过精神分析 。小时候,邻居家吃午饭 ,叔叔非常猥琐地摸她右手。后来因为年纪小就忘了。长大后,在公交车上,被猥琐男碰到了右手 ,这个潜意识就被激活了,开始强迫洗右手 。这就是通过精神分析将潜意识被意识化了。
精神分析的时间可能很长,几年、几十年都有。曾经有著名咨询师说 ,他的一位来访者和他说,如果要结束咨询,请提前五年告诉我 。?
6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是一种自我保护)。
①压抑:老板吵你,你压住火不发泄。 ?
②认同:认同更高位置人的观点 。明星、专家说得对。
③反向作用:明明吝啬,故意表现大方。明明喜欢 ,故意表现厌恶,故意找自己喜欢的人的茬 。缺少啥掩饰啥。
④移情:(反移情是咨询师卷入)。正移情(好的情感) 、负移情(不好的情感);来访者将生活中对某人的情感转到咨询师身上 。例如觉得咨询师像前男友一样善良、懂我。精神分析认为有移情意味着咨询真正的开始。 ⑤投射:他自己这么想的,却以为别人在怎么想;我以为的你以为 。如,一男一女 ,互相注视。女的问你在想什么,男的说跟你想的一样,女的给男人一巴掌 ,说流氓!这就是投射。投射就是将自己的想法认为别人是这么想的 。比如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⑥置换叫转移,被老板吵你会压抑自己,回家吵媳妇、孩子 ,踢猫效应;压抑,憋着,憋的时间长了也会出现问题; ?
⑦合理化:让自己接受 ,自我安慰。比如公交车上,你确实累了,上来一个上年纪的人 ,你给自己找个能接受的借口,比如我今天太累了,他年纪不够大,很健康等等。
⑧情感隔离:有点像否定 。情感没有出来。比如孩子死了 ,依然像之前一样给孩子送饭,不是逃避,不是意识到不敢承认 ,而是像打了麻药,没有了情感反应。
⑨退行:本来成年了,表现得却像孩子 。比如大人钱包丢了 ,像孩子一样坐在地上打滚哭。退行是精神分析术语,情绪崩溃是状态的描述。
⑩升华,把不好的行为变成对社会有用的 。喜欢打架 ,去行侠仗义,或者去练拳,比赛 ,获得奖杯等。
三 、人本主义。马斯洛和罗杰斯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 、尊重、自我实现)
罗杰斯:来访者中心疗法
治疗的条件:①真诚一致、②无条件积极关注、③同感理解 。非常重要,很难达到,做不好,做不到 ,说明做的还不够。一小步的行动加持续不断的练习!
人本主义理论有着超级的影响力。后现代的心理学治疗原则基本上都受到罗杰斯治疗理论的影响 。
卡尔·罗杰斯1902年1月8日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是家中的六个子女中的第四位,父亲是位成功的土木工程师,母亲主持家务 ,同时也是位虔诚基督教徒。
卡尔·罗杰斯12岁的时候,全家迁至一个离芝加哥30英里的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年期 ,由于严格的家教和繁琐的家务,卡尔变得孤僻 、独立和自我约束。
1919年考入威斯康星大学,选读农业 ,后转修宗教,于192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 ,他作为“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被选派到北京学习六个月,他说,他的新的经历扩展了他的思考,于是他对自己的一些宗教基础观念开始质疑 。
毕业后 ,卡尔不顾父亲的反对,与Hel结婚,并在纽约安家。考上纽约联合神学院——著名的自由宗教研究机构 ,二年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读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1928年获文科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曾出任纽约罗切斯特“禁止虐待儿童协会”儿童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罗切斯特儿童指导中心主任,1940年他成为俄亥俄洲立大学心理学教授。1942年 ,他的《咨询与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新概念》一书问世 。1945年,他供职于芝加哥大学,出任咨询中心执行秘书。离开芝加哥后 ,他回到母校威斯康星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6—194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51年,他出版了《患者中心治疗:它目前的实施、含义和理论》一书,十年后《成为一个人:一个治疗者的心理治疗观点》问世。
罗杰斯的突出贡献在于创立了一种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体系 ,其流行程度仅次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当由社会价值观念内化而成的价值观与原来的自我有冲突时便引起焦虑,为了对付焦虑 ,人们不得不采取心理防御,这样就限制了个人对其思想和感情的自由表达,削弱了自我实现的能力 ,从而使人的心理发育处于不完善的状态 。而罗杰斯创立的就诊者中心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人为地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使就诊者能在这种理想气氛下,修复其被歪曲与受损伤的自我实现潜力 ,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心理康庄大道。
主要著作
《咨询和心理治疗》(1942)
《来访者中心疗法》(1951)
《患者中心治疗:它的实践 、含义和理论》(1957)、
《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1959)
《变成一个人:精神病治疗家的精神病观点》(1961)
《论人的成长》(1961)
《一种存在方式》(1980)
关于“筑基第二课 心理学三大流派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问筠]投稿,不代表易佳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1exe.cn/zshi/202508-2179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佳号的签约作者“问筠”!
希望本篇文章《筑基第二课 心理学三大流派》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佳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筑基第二课 心理学三大流派”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筑基第二课 心理学三大流派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